山寨食品爲何「橫行鄉里」?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

打著“正規軍”旗號的山寨食品在農村市場上扎堆——

別讓山寨食品“橫行鄉里”(事件新聞)

“小白兔奶糖”與“大白兔奶糖”,“王老正”與“王老吉”,“恰治香瓜子”與“恰恰香瓜子”……近年來,打著“正規軍”旗號的山寨食品在農村市場上扎堆橫行,逢年過節尤為明顯。隨著7月17日全國食品安全宣傳週在京啟動,食品安全話題再次受到人們熱議。專家表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必須重視和警惕山寨食品在農村地區的泛濫問題,加強執法監督力度,健全基層消費維權體系,維護農村消費者合法權益,讓山寨食品不再“橫行鄉里”。

“易容術”讓人防不勝防

在上海近郊上班的壯壯買早飯時順手買了一瓶康師傅冰紅茶,剛喝進嘴裡就覺得味道奇怪,一看瓶身才發現“康師傅”變成了“龐師傅”。“真的太像了,包裝一樣,價格也一樣,我當時根本沒發現是山寨的。”壯壯說:“我是早餐攤常客了,早上人多,就沒好意思跟老闆說。其他飲料也沒問題,估計她自己都不知道進到了假貨。”

無奈又好笑,壯壯拍了一張照片發到微博上,結果發現了不少類似中招的人。

兩個月前,寧波的王曉逸在鄉下參加了一場婚禮,帶回的喜糖禮盒裝飾精美。她拆開一包“奧利奧”,卻發現硬得咯牙,仔細一看,包裝上卻寫著“粵利粵”三個大字。“新人們應該也是看錯了,不然真挺尷尬的。後來我上網一搜,光‘奧利奧’就有‘粵利粵’‘奧地奧’‘奧利給’等各種山寨名。”她說。

還有“王老正”“王中幹”……很多山寨食品彷彿有“易容術”,一字之差往往讓人防不勝防,並在農村地區尤為常見。

專家表示,相比城市較為健全的食品監管體系和較強的市民防範意識,農村地區的食品安全問題更為突出,一些假冒偽劣食品堂而皇之地走進了農村小超市、小賣部。山寨食品不僅涉及商標侵權,還存在衛生不達標、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等問題。

家住湖北的小徐上個月回老家看爺爺,在鎮口的小超市買了箱“六顆核桃”飲料。“我一直以為買的是‘六個核桃’,直到朋友圈有人發了張‘六個核桃’山寨版合集,我才意識到自己買了假貨。我怕有質量問題,別吃出事,就趕緊讓爺爺扔了。”小徐說。

今年3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打擊食品生產銷售違法犯罪的公告,要求各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和產品抽樣檢驗,重點整治農村市場以及城鄉結合部“傍名牌食品”“山寨食品”,發現涉嫌生產銷售仿冒品牌的食品要嚴肅查處。

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

山寨食品為何“青睞”農村地區?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不法廠商見利忘義,生產出大量假冒偽劣產品,而農村群眾缺乏理性消費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有的人是看中了部分山寨食品比正規商品便宜,還覺得挺體面,有的則是知識水平有限,無法辨別以假亂真的山寨食品。”

分析人士指出,儘管我國出臺了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等,但有法不依、違法未究問題仍較為突出,農村地區成為監管空白地帶。對違法者來說,違法成本低、違法收益大,而對農村消費者來說,維權成本高、維權收益小甚至沒有收益,助長了山寨食品在農村的泛濫。

不僅如此,農村消費者打假維權的意識也不高。上個月,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2名受訪者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如果在“山寨店”買到了假冒商品或服務,僅45.6%的受訪者會維權,16.4%的受訪者坦言不會,38.0%的受訪者表示會視情況而定,其中一線城市受訪者遇到“山寨店”會維權的比例最高(53.1%)。

“現在大家生活都好了,吃的喝的也不愁,即使買到假的,一般就直接扔了,或者拍照發朋友圈笑一笑,很少有人投訴維權。或許正是因為大家的不在意、不重視,才助長了山寨食品層出不窮。”壯壯說。

對此,劉俊海建議,農村消費者要以法律為武器,大膽維權。根據《食品安全法》,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1000元的,為1000元。接到消費者賠償要求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實行首負責任制,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屬於生產者責任的,經營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經營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經營者追償。

農村市場監管別缺位

對於如何解決山寨食品氾濫的問題,劉俊海認為,要從源頭上倡導食品生產商、銷售商慎獨自律、擇善而從,自覺遵守法律法規。“農村消費者是弱者中的弱者,不能為了利益坑害他人。同時,要健全行業自律制度,行業協會加強自律,清除潛規則、害群之馬和霸王條款,不讓生產山寨產品的企業有任何生存空間。”

專家表示,要打造農村消費者友好型的行政監管體系和司法救助體系。市場失靈時,監管者不該失靈;監管者失靈時,法院不該失靈。市場監管部門要主動向農村延伸,可通過巡迴監管的方式,走出辦公室,走近農民。當地法院應開門立案、凡訴必理,快立案、快審理、快判決、快執行,重點解決農民朋友維權難、打官司難、執行難的問題。不能讓農村市場變成食品安全監管的薄弱環節。

劉俊海建議,健全基層消費維權體系,通過在村委會建投訴點,做到農村消費者在哪兒,農村消費維權工作就延伸到哪兒。同時,加大社會和媒體監督力度,建立第三方獨立評價體系,由學界開展學術評價,做出有公信力的、獨立客觀的評估與評價。

除了增強維權意識,劉俊海提醒,農村消費者還要及時保留證據。“要及時保存食品包裝、宣傳冊等證據,買東西時別忘了要發票或收據,以免維權時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劉俊海說,要明明白白看廣告,認認真真選食品,淡定從容存證據,依法理性去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