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鄧小平三次點名,「中國第一商販」年廣久的經商之道

他出身寒微,卻靠賣瓜子在那個連“萬元戶”都極度稀缺的特殊時代,成了“百萬元戶”,是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的代表;他大字不識,辦起蕪湖第一傢俬企,僱工最多時達103人,引發姓“社”還是姓“資”的爭論。他曾因“投機倒把罪”“牛鬼蛇神罪”“流氓罪”三次入獄,而鄧小平的三次點名讓他幾次無罪脫身。

被鄧小平三次點名,“中國第一商販”年廣久的經商之道

年廣久,傻子瓜子創始人

9歲起就隨著父親在街頭叫賣水果。其父病逝後繼承父業,獨撐門頭。他一生輝煌而又坎坷,曾三次入獄,三次被鄧小平點名保護。他的命運折射出民營經濟的發展變遷,被稱為“中國第一商販”。

被鄧小平三次點名,“中國第一商販”年廣久的經商之道

小平點名

1986年春節前, 傻子瓜子公司在中國率先搞起有獎銷售,並以一輛上海牌轎車作為頭等獎。從未見過如此鉅獎的消費者,慾望一下被激發起來,3個月,傻子瓜子實現了利潤100萬元。好景不長,中央下文:停止一切有獎銷售活動。有獎銷售不能兌現,各地紛紛提出退貨。年廣久措手不及,生產銷售計劃大亂,原料瓜子大量積壓,公司血本無歸。

1989年底,蕪湖市對年廣久經濟問題開始立案偵察。1991年5月,蕪湖市中院對年廣久案進行公開審理,一審判決年廣久犯有流氓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年廣久沒有想到的是,鄧小平又一次保護了他。“農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個‘傻子瓜子’問題。當時許多人不舒服,說他賺了一百萬,主張動他。我說不能動,一動人們就說政策變了,得不償失。”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又一次提到“傻子瓜子”。年廣久遞給記者一張名片,名片的背面清楚地寫著鄧小平上面的講話。“主要是為了紀念。”年說。

被鄧小平三次點名,“中國第一商販”年廣久的經商之道

經商之道

和眾多徽商不同的是,年廣久的骨子中少了一份儒,多了幾分“霸”,而正是這股霸氣讓他走到今天。在年廣久看來,他的一舉一動都該是世人關注的焦點,包括他的經商之道。 “別人買一袋後,總會問這夠秤嗎,我就抓起一大把遞到他手上!”由於這樣的“策略”,年廣久被買瓜子的人喊作“傻子”。一傳十,十傳百,“傻子”的稱號就這樣慢慢傳開了。他這種薄利多銷的策略招來了大量顧客。“一個隊伍排50米以上,店門口兩排隊伍100米以上。”

被鄧小平三次點名,“中國第一商販”年廣久的經商之道

“從農民那裡收生瓜子,價格由五六毛一斤漲到了一塊五六,炒好的瓜子賣出去,也由每斤兩塊四降到一塊七毛六。”眾人都不理解的這一漲一降卻讓年廣久頗有些自豪,“我扳著手指算過,扣除工人工資及炒瓜子的成本之外,每斤能賺九分到一毛。你們別看著不起眼,可那時候一天賣十幾板車,那還了得!”

被鄧小平三次點名,“中國第一商販”年廣久的經商之道

1985年,中國商界興起了一股有獎銷售的旋風。1986年春節前,傻子瓜子公司以一輛轎車作為頭等獎,成為中國最大的有獎銷售。“東西都在銀行裡,有公證,”年廣久說,當時消費者從未見過如此鉅獎,一時間紛紛去商場購買傻子瓜子。按計劃3個月,傻子瓜子可獲純利100萬元。但有獎銷售只紅紅火火地進行了18天,中紀委突然下文:停止一切有獎銷售。由於有獎銷售不能兌現,各地又紛紛提出退貨,供應商也紛紛上門要賬,銀行也要追回貸款,半年後公司只得關門。“那一次虧了六七十萬,”年廣久回想起來,仍然對往事耿耿於懷,“這不是我能力問題吧?是政策形勢變化造成的。”

被鄧小平三次點名,“中國第一商販”年廣久的經商之道

上世紀八十年代,正常的月工資也不過幾十塊錢,他給工人開的工資高達五十塊錢,而且管吃管喝,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工人要遵守廠規,“一共36條廠規”。在這些廠規中,有很多條值得一提:比如休息期間品嚐瓜子,答對問題就有獎,“什麼火頭炒的瓜子,什麼好處,好處在什麼地方,回答出來就是五十塊錢獎金。”而與此同時,一旦工人把瓜子炒苦了,就要罰款一百;如果偷瓜子出去,抓一把瓜子出去警告;要是把瓜子放在口袋裡的話罰款一百;要是偷一袋子瓜子出去,罰款三千,開除。

雖然多少年來年廣久一直以一箇舊規則的破壞者和挑戰者的姿態存在,但實際上年廣久一直渴望被官方接受和認可。從一個個人財富的狂熱追求者到一個功成名就的文盲民營企業家,財富和名聲必須對等。話題談及鄧小平時,他不容置疑地指出,其實鄧小平提到自己絕對不止三次,而至少是五次。他稱在政治局會議上鄧小平還提過兩次年廣久。在傻子瓜子的店堂裡擺著一副超大的相片,那是一次企業家的聚會,背景是一排排衣冠齊整的嚴肅的官方表情,年廣久則興奮地笑著,面對鏡頭展開雙臂。

被鄧小平三次點名,“中國第一商販”年廣久的經商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