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被安排到银行工作,31岁下海曾助亲戚登首富位置,今成神秘富豪

如今有大多数企业家都是92派,92派是指1992年,改革开放的前沿,迎来了历史性的腾飞机遇,一大波体制内的人才和知识分子纷纷主动下海经商,大形成了以陈东升、田源、郭凡生、冯仑、潘石屹易小迪、吕向阳等为代表的企业家。从人人羡慕的的体制里,下海去创业,在那个年代必须有非凡的勇气。

16被安排到银行工作,31岁下海曾助亲戚登首富位置,今成神秘富豪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吕向阳,吕向阳是一位低调且淡泊名利的徽商富豪,他的低调甚至让人们忘记了他的存在。吕向阳在16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学校,接父亲的班进入了中国人民银行安徽分行工作,20多岁就做了科长。这对于一个出身安徽芜湖无为县的农家子弟来说,按部就班努力工作,是一份安稳而舒适的职业。

但是由于体制内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吕向阳,吕向阳是一个十分有个性的小伙子,他总是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于是随着下海潮,31岁的吕向阳从中国人民银行安徽分行辞职,下海来到广东这块开放的热土上创业。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创业,吕向阳认为会有更多的机会而且更容易成功。

16被安排到银行工作,31岁下海曾助亲戚登首富位置,今成神秘富豪

随后吕向阳创建融捷公司,当时这家公司最早的时候是从事贸易生意,很快又开始了金融的业务。吕向阳在银行的人脉让他的创业非常顺利,很快积累了大量财富,赚到了第一桶金。之后他开始在广东许多地方开发房地产,这让他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富豪跟企业家。

然而吕向阳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笔投资,1995年,他出资250万元给了表弟王传福,当时王传福还在研究所里面工作,作为一个拥有技术的专家,王传福缺的就是资金而已。于是王传福找了吕向阳,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没有大打“亲情牌”,而是用自己的实力与信心征服这位处事一向谨慎的表哥。

16被安排到银行工作,31岁下海曾助亲戚登首富位置,今成神秘富豪

1995年的250万元,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如今依旧是一笔巨款。无论是王传福还是吕向阳,都背负着极大的压力。吕向阳曾经也向媒体透露过,“几乎就是本着对王传福的信任和了解,我才投资比亚迪。”事实证明,吕向阳的这起投资成了“慧眼识英雄”的范本。

在随后的企业发展中,融捷集团也和比亚迪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比亚迪成为了中国最成功的本土汽车品牌之一,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上发展迅速,除了有王传福的功劳外,吕向阳的投资是最关键的。可以说没有吕向阳,就没有后来的中国首富王传福。当然比亚迪的成功,也给吕向阳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回报。

投资比亚迪的成功,使吕向阳获得了更多对投资方向的思考,吕向阳的眼光不比跟孙正义、雷军等人差,也开始频频涉足高科技新材料产业和高分子化工产业,以期能够获得良好的成长空间。2001年,他在广州进军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投资成立融达电源材料。

16被安排到银行工作,31岁下海曾助亲戚登首富位置,今成神秘富豪

2005年,他又挥师进军矿产业,在四川甘孜州成立融达锂业,投资开发四川康定县境内的呷基卡锂辉石矿,该矿资源价值约150亿元,规模全球第一。2016年3月,融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标志着集团全面进入教育信息产业链。2017年2月,融捷集团占地1500亩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落户成都邛崃。

在自己的老本行金融领域,吕向阳更是如鱼得水。2002年11月,广东融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融捷集团开始涉足金融服务业。2011年12月,融捷集团成为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占股18%,涉足保险行业。4年后融捷集团入股慢钱网,成A轮首个机构投资者,战略布局互联网金融领域,再次把握住了风口行业。

16被安排到银行工作,31岁下海曾助亲戚登首富位置,今成神秘富豪

而在去年的9月融捷集团成立新的事业板块——美丽事业集团。美丽事业集团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跨产业生态圈。从吕向阳的商业能力来看,他是目前中国少数拥有真正实力的企业家。

经过一系列投资布局,吕向阳的融捷王国逐渐实现了传统产业经营逐渐过渡到以专业投资为主,以高科技产业和房地产业为辅的新格局。融捷集团经过25年的发展,投资的企业市值达约2000亿元人民币,企业资产规模和年营业额均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元化经营的跨国企业,这一切都来自于其创始人吕向阳的长袖善舞。

16被安排到银行工作,31岁下海曾助亲戚登首富位置,今成神秘富豪

中国如今的富豪中,有着裙带关系的富豪不在少数,比如亲兄弟的刘永好、刘永行,两个人都曾经是中国首富。不过相比起刘永好兄弟,还有就是吕向阳跟王传福这对表兄弟。相比之下,因为得到了巴菲特的投资,所有王传福的名气比表哥吕向阳更大,王传福还曾经当过中国首富。而吕向阳则愿意当绿叶衬托王传福,实在非常难得。

16就被安排到银行工作,31岁下海曾助亲戚登上首富位置,今成神秘富豪。吕向阳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勇气与智慧之外,也包含着他前瞻性的智慧,正确洞悉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脉搏,并踏准了不断出征的节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