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听说过“现场云”吗?

朋友,你听说过“现场云”吗?

7月5日,县委宣传部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签订现场云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邢台地区首家县(市、区)。

此次签约后,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将为县委宣传部“宁晋发布”提供拥有现场新闻采集、编审的“现场云”技术,实现移动端直播、视频、图片、文字采集和发布。通过使用“现场云”的使用将进一步全面提升县委宣传部“宁晋发布”采编队伍的全媒体意识和能力,大幅提高可视化产品比例,带动了新媒体业务快速成长。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受众更加接近现场、感受现场,一直是媒体和媒体人的不懈追求。实现便捷的多媒体采集,宽带网络使现场信息能够实时回传,大数据、云计算的运用使新闻现场能够得到全景式、多维度的真实再现。在整合这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对新闻理念和新闻样式进行了创新探索。

朋友,你听说过“现场云”吗?

“现场云”是啥?

一、记者带个手机就可以发稿了。

使用手机上的现场新闻APP,即可采集直播及文图、视频稿件,即采即拍即传。

二、报道时效极大提升。

以往记者采访完毕开始整理素材成稿,现在边采边发,编辑部即收即审即签,最大限度与新闻现场同步。

三、一步进入新闻直播时代。

甩掉传统直播的直播车、导播室,记者单兵即可发起直播,多名记者可多角度同时直播。

四、有效提升视频、图片产能。

互联网阅读需要更多的直播、视频、图片。现场新闻操作中,视频、图片等可视化形态稿件采集比文字写稿更便捷,记者能拍视频就懒得发图片,能发图片就懒得发文字。

五、推进转文风,提升可读性。

记者语境的变化推动语态的变化,行进式发稿催生新媒体表达。现场感让日常稿件更好看,让重点稿件更好传播。

记者可便捷采集、编辑可便捷编发全媒体形态稿件,有利于实现“你即是我,我即是你”式的深度媒体融合。

七、现场新闻在自有终端落地。

贵社报道的现场新闻可在自己的网站及两微一端灵活展现,后台支持添加各自的logo。

八、零成本实现新媒体升级。

现场云系统不仅不收取技术开发、服务费用,还将统一解决入驻单位的服务器、带宽等系列基础网络资源,用户实现零成本运营。

九、实现国家级平台高端传播。

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微信将同步展示各入驻媒体发布的现场新闻。

十、成熟操作经验和免费培训。

新华社形成了细致的现场新闻专业化操作经验,将集中组织业务培训。

朋友,你听说过“现场云”吗?

新华社客户端推出的“现场新闻”,将运用最新的移动网络技术,在新闻现场实时抓取尽可能多的现场要素,通过各种报道样式,把新闻现场实时地、全方位地、全息化地呈现给受众。

“现场新闻”能够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围绕同一新闻事件,多路记者在同一时间从不同视角对同一现场展开直播报道,综合运用视频直播、文字直播、图片直播、音频直播等多种形式集成还原现场,并在同一页面集成展示,使多媒体报道变成全媒体融合报道,多层次、多视角揭示新闻的内涵。

简答来说,现场新闻实现了新闻现场的数字化、移动化、在线式、全息化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分发和展示,采编人员拿起一部手机就能轻易的发起一场直播活动,既可以发起视频流,也可以发布图文短视频等其他形式的报道,所有的报道将汇集在一个页面里,以H5的形式展示在“两微一端”、网站等平台和终端上。

新华社把这项技术应用到了国内外报道中,遍布全球的新华社记者都在使用这项技术进行直播报道,并集中在新华社客户端“现场”频道展示。

鉴于此,2017年2月19日,新华社正式启动“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旨在与国内媒体共享成熟的“现场新闻”直播态产品,为国内媒体提供融合发展新平台。

截至2018年7月,包含中央媒体、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媒体、地方党政机关在内的2700多家机构入驻该平台,20000多名采编人员注册使用。

长期坚持使用现场云,媒体和党政机关宣传部门的人才队伍建设、新媒体内容生产、经营广告收入等多个方面工作都将会发生根本性好转。

责编 贾凡 胡盼玲 | 监制 段振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