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触摸到远方,触摸到自己

我们可以触摸到远方,触摸到自己

我们可以触摸到远方,触摸到自己

本期组稿:青青

“我听见了千百种曲调在交响,一地光明温柔向世界展开。

读山中子的诗,仿佛误入桃花源,田园、农舍、月光、草木,构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自然画卷,带着参透万物的哲思,在心灵的天空,自由放歌。

我们仿佛看见自己在梯子上走来走去,走过一生;看见正在劈柴的人,就像是看见我们自己;看见小溪推开的山坡、广袤的田野和放养羊群的白云,还看见月光下的自己……我们早已忘记了身在何处,忘记了焦虑和烦忧,甚至忘记了在有诗歌的世界,我们可以触摸到远方,触摸到自己。

——青青

山中子诗五首

木梯

白茬杉木的梯子,一定要用木楔子

不能用铁钉。

父亲深谙其道。那样

木梯感觉很痛,

木梯闻不惯铁锈味。

梯子是很好的捷径。

有人用梯子,想登上天堂

有人爬下梯子,回了家

每天,总有人在梯子上爬上爬下。

父亲扛着梯子上树,摘下野果

架起梯子爬上屋顶,翻瓦

修缮木屋。偶尔的时候,也会登上梯子

想摘一朵梦中的云,或者

坐在木屋顶,看星星。

母亲用木梯,一生只做一件事

把父亲藏在阁楼上的粮食

搬下来,在灶上

用木柴煮熟。

短 评

从田园牧歌的生活化场景入手,反观现实,以淳朴之木梯隐喻淳朴之人,以梯之途径暗喻通往生活和理想之“捷径”,生动形象。

劈柴的人

把一段废弃的木头,或者

死去的树根

放置在地上,摆好

往手心吐一口口水,攥紧

手中的斧柄,抡起斧头

对准木头的纹理

狠狠地

劈下。

一分为二。二分之四

四分之八

动作利索,干净

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

世上的事物,就是这样简单

对与错,白与黑

崇高与卑劣

生存,或者死亡

全在一斧之下

劈柴的人,就这样劈着

年年,月月,日日

劈着废弃的木头,或者死去的树根

或者自己

越劈越细。

每一次,都是使出全身的力气

劈下。狠狠地

没有半点怜悯。

短 评

劈柴亦是处事。劈柴的人,劈的不是柴,而是世间万物,甚至是自己。非黑即白,是唯一的准则,干净利落。

山居

门是松木的。关还是闭不要紧

推还是敲

无非是诗人在月下

虚拟的一个动作

一条小溪推开两岸的山坡

一坡种玉米

一坡放养羊群的白云

夜间是无需闭户的

虚养了一些月光和草木

开门,是一种情怀

关门,有一些小小的情调

短 评

居于奢野,本身亦是一种情怀。清幽寂静的自然美景之外,是诗人尘心尽洗的隐逸情趣和心怀万物的自然情怀。

她们

她们,喜欢

拎着大竹篮,小木桶

来到秋浦河边

蹲下

淘米,净菜,洗衣

洗家里所有的脏东西

实在没有物品可洗的时候

她们就洗自己

在月光下

洗自己的脸,手

和身子

最后,捞起河中的那一轮明月

放在砧石上

用木制的棒槌

敲打着。

短 评

多么熟悉的农村生活场景,像一幅年代久远的、栩栩如生的清溪浣女图,诗在画中,更在画外。

心境

一杯茶,慢慢地

凉下来。舒展的茶叶

沉到杯底

看到云和雨了

闻到了花香和鸟语

而你只坐着

壶里乾坤大

大到容下整座的江山

和日月

身外有寺

寺很小,刚好

容下一只参禅的小蒲团

短 评

茶与禅,皆在于心境。心境悠远,则海纳百川,反之亦然。大与小的对比与反衬,生动有趣。

山中子 | 原名汪在胜,60后,祖籍安徽省歙县,现居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诗作发表在《安徽青年报》、《诗歌月刊》、《中国诗人》、《星星》、《青春》、《天津诗人》、《大别山诗刊》等。

我们可以触摸到远方,触摸到自己

我们可以触摸到远方,触摸到自己

约稿方向

  • 读者引领:短诗,中外不限,附编者按或诗评,以“读者”的方式,形成“新”的互动交流。

  • 新诗约稿:根据编者旨意,进行主题原创约稿、组稿,将几首诗融汇贯通,呈现新的阅读审美。

  • 诗说有理:关于诗歌理论的人文思想,力求概念清晰、视角独特、思考深入。

诗稿驿站 E-mail:[email protected]

我们可以触摸到远方,触摸到自己

顾问:鲍迪克(北大商业评论)

主编:君阁文韬

执行主编:青青

设计:乌涂

音乐:蓝彧

翻译:Tom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插画:达达

我们可以触摸到远方,触摸到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