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最好的五所大学,大部分位于长沙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占地面积5886亩,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和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入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中南大学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原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中南矿冶学院,原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两校的主体学科最早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的矿科和路科。原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1914年创建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拥有完备的有色金属、医学、轨道交通等学科体系,涵盖哲、经、法、教、文、理、工、医、管、艺等10大学科门类,辐射军事学。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1个;设有31个二级学院,104个本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免疫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等13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排名居全球前1‰;拥有享“南湘雅”美誉的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3所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及湘雅口腔医院,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海口医院、株洲医院。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7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2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人(其中青年项目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46人,国家教学名师7人,教授及相应正高职称人员15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6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5万余名,其中本科生3.4万余人、研究生2万余人、留学生近千人。

湖南省最好的五所大学,大部分位于长沙

湖南省最好的五所大学,大部分位于长沙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学校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3.19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593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教职工近4000人,其中专任教师1950余人,教授、副教授1400余人,院士7人,"千人计划"38人,"万人计划"学者2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3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4人,湖南省"百人计划"学者53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8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设有研究生院和23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拥有2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目前学校7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2018年1月跻身ESI全球前1‰。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学科入选教育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设有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学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卓越计划"国家级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湖南省最好的五所大学,大部分位于长沙

湖南省最好的五所大学,大部分位于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师范教育著称、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综合性师范大学,也是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Cumulus)、“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等国际组织重要成员。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之一。学校前身为1938年创立的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新中国成立之初,国立师范学院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8月全国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消,建立了湖南师范学院。1984年,学校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学校现有7个校区,占地2700余亩,建筑面积119余万平方米。在校学生3.6万人,其中研究生近9000人,长短期国际学生近1600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含双聘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8人,中组部“千人计划”人选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7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含学科特区3人)。学校设有24个学院,85个本科招生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伦理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近现代史、发育生物学、理论物理、基础数学等6个国家重点学科,湖湘文化研究、课程与教学改革及其哲学与比较研究、现代合成与分离分析化学、蛋白质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9个“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建学科的“语言与文化”学科群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哲学、生物学、物理学等3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政治学、音乐与舞蹈学、体育学等22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化学、临床医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基本科学指标)前1%;拥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21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以及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湖南省最好的五所大学,大部分位于长沙

湖南省最好的五所大学,大部分位于长沙

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党和国家及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导创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1978年,学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一起,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88所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全国16所文理工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目前学校是湖南省唯一一所与教育部共建大学、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湘潭大学地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距长沙市中心仅30多分钟车程,交通便利,占地面积3200亩,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学校学科覆盖10大门类,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等4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 ,5个学科跻身2017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9个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4个国防特色学科;15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31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专业排名全国前10%,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6个。现有专任教师1478人(另有外聘教师863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75%;有留学经历的教师达到25%。汇聚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千人计划”专家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2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1人、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1人、冯康科学计算奖获得者2人。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1611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6442人。

湖南省最好的五所大学,大部分位于长沙

长沙理工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本科招生第一批次覆盖全国,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位于长沙市,有金盆岭、云塘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98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1920人,其中正高职称314人,副高职称65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千人计划”人选2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文教类)计划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青年“千人计划”人选1人,青年“长江学者”人选1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7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5000人。现有6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土木工程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会计学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9个、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本科专业5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1个(土木工程专业)。拥有“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11个,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具有授予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资格。

湖南省最好的五所大学,大部分位于长沙

湖南省最好的五所大学,大部分位于长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