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公文的“简洁之美”

如何做到公文的“简洁之美”

2018年的省考已经结束,而2019年国考的复习已经开始,国考备考过程中,公文题绝对是大家绕不过去的坎,尤其从2013年开始,国考试卷对公文题的考察力度加大,考察两道公文题已经是家常便饭,而根据历年的阅卷情况来看,公文题的得分并不如尽如人意,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学员在答题时写出了很多不相关的话,啰嗦冗长,造成言之无物。而这也是考察大家的概括能力,那么大家在写公文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到言简意赅而又言之有物呢?

梁实秋先生曾说:“文学作品无不崇尚简练,简练乃一切古典艺术之美的极则。”其实这一点也适用于公文协作,因为简洁正是公文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言之有物,短文长看;言之无物,长文短看。对于公文来说,应做到立意精辟,结构精巧,材料精当,叙议精到。要做到这几点并不容易,须得下一番功夫。同学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点做些努力。

首先,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审清题干中的对象。也就是说考试中要求写的公文是写给谁看的,是上级领导还是普罗大众,这样在动笔写作时才知道哪些该写,哪些不必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只有这样公文才能凝而不泛,有较强的针对性。这也就是写作上的“看人下菜碟”。

大家可以换位思考一下,申论的本质是模拟行政,也就是机关单位用什么,申论的考试就考察什么。如果在机关中写一篇公文,行文的对象若是上级机关,公文中就要少引用上级精神,少讲道题、少发议论;如果是下属单位,也要分分层次,在叙述的详略和侧重点上都应有所区别。下面看看申论中出过的一道题。

例:p市某村的生猪养殖进入信息化时代。假如你是该村驻村干部,要向其他市县养殖村的管理人员介绍经验,请根据“给定资料3”,写一篇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稿。

通过审题我们可以得知,“我”的身份是驻村干部,“我”面对的对象是其他市县养殖村的管理人员,要向他们介绍经验,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判断,这篇公文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多写对策,如果材料里出现了大篇幅的其他村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略写甚至不写,因为他们就是来“取经”的,而这些问题他们会比“我”更加清楚。所以只有明确了对象,了解其需求,这样在考试中公文写作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详略得当,拿到高分。

如何做到公文的“简洁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