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資本「催熟」的榴槤

2018年4月17日,泰國商務部與阿里巴巴合作在天貓上進行榴蓮促銷時,80000個金枕榴蓮預售上線僅一分鐘就被一搶而空。首戰告捷後,阿里並沒有停下自己的“擴張”計劃。4月19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曼谷宣佈,未來三年內,阿里將為泰國銷售30億元的金枕榴蓮。此外,阿里還將建設智能物流體系,推動泰國水果出口中國。5月23日,農合部合作社促進廳長披側偕同上海商務參贊帶領阿里巴巴代表來到東部視察羅勇、尖竹汶、桐艾(噠叻)三府獲得GAP標準認證的合作社,以簽訂通過Tmall.com China在線銷售不少於800,000個榴蓮的貿易協議。有大動作的不僅阿里一家,5月10日至12日,蘇寧易購推出了榴蓮狂歡購活動,活動開始8分鐘,泰國金枕榴蓮訂單就已超過10000單,三天期間,累計銷售了200噸泰國金枕榴蓮,銷售同比增長達1258%。在京東,榴蓮作為超級單品,刷新了其生鮮電商平臺的單日銷量紀錄,5月“榴蓮季”活動開始當天,下單總數就超過了11.5萬顆,總重量高達66萬斤。值得一提的是,京東入局的領域除新鮮榴蓮外,京東生鮮還聯合泰國女皇冷凍水果公司提供無需剝殼、口感酷似冰淇淋的冷凍榴蓮,豐富購買選擇,打破榴蓮消費的季節限制。雖然榴蓮凍肉在口感上還無法趕上新鮮榴蓮,但其優勢則在於可以等榴蓮成熟從地上掉落後在進行加工處理,而市場上售賣的新鮮榴蓮一般則是在八分熟度的情況下就被摘了下來。

被資本“催熟”的榴蓮

不難看出,榴蓮的大熱離不開電商巨頭在整條產業鏈背後的資本運作。就榴蓮本身而言,這種水果對於電商來說操作難度較大,一方面是因為銷售量難以預估導致的庫存管理不好控制,另外一方面是榴蓮這種水果僅從表面來看很難獲知它的品質好壞,不像櫻桃、蘋果等,從表面即可篩選出壞果,可在發貨前將壞果挑出後再發貨。一位從事生鮮電商的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通常消費者收到水果只要表面看起來新鮮即便不好吃也可以接受,但是榴蓮只有打開才知道是否有壞損,如果消費者收到榴蓮打開是壞的那就很影響用戶體驗。”因此一次無法預估結果的出售帶來的可能會是因為榴蓮果肉變質而導致的賠償以及用戶群體的流失。不得不說,如果沒有阿里京東這樣的大資本介入,榴蓮至今可能仍然是水果品類裡的偏門,而今卻因資本的助力成為網紅產品。泰國水果的供應鏈也因資本介入而改變,即從泰國的田間地頭一站直達中國消費者餐桌,泰國榴蓮經濟盛況空前,泰國榴蓮種植商也因此“一夜暴富”。連泰國商業部官員都表示,泰國出口額已連續14個月保持增長,這主要受益於包括中國在內的高潛能市場,其中今年4月泰國對華榴蓮出口量較去年同期增長700%主要得益於電子商務平臺銷售強勁。

然而,夏季的應季水果很多,為何電商唯獨相中泰國榴蓮?且如上文所言,早在2003年,泰國就獲得了對華輸出榴蓮的入關許可。然而榴蓮成為中國國民的“網紅”水果為何卻發生於15年後的今天?據瞭解,阿里大做榴蓮主要是出於其在東南亞的戰略部署,自2016年阿里巴巴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臺)項目建立開始,阿里對於東南亞國家和中國的貿易關係拓展便一直在繼續。尤其是自特朗普上臺後中美關係日趨緊張,美國對於來自中國的投資並不很歡迎,在阿里巴巴試圖收購美國匯金失敗後,即刻大幅減少了在美投資,轉戰東南亞市場。今年4月19日阿里巴巴與泰國政府在曼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表示未來雙方將在電子商務、旅遊和人才培訓等諸多領域開展合作。因此推動泰國榴蓮產業發展也是其戰略發展的內容之一。而京東的相關人士則表示,之所以做榴蓮是因為榴蓮客單價高,更有利於沖銷售業績。總而言之,資本支持和政策環境共同加速了榴蓮產業的升溫。

那麼資本介入榴蓮產業,對於整個產業鏈會帶來哪些影響?

近日,記者在走訪廣州江南水果市場的過程中瞭解到,儘管電商巨頭先後入局榴蓮市場,但其對於批發市場的榴蓮銷售情況影響不大。部分商戶認為,儘管大電商們會搶佔一定比例的市場,但是他們與批發商幾乎不會有什麼衝突。因為批發市場針對的客戶群體是下級水果市場和水果店,而大電商針對的則是“買榴蓮吃的那部分消費群體”。但是情況真的如商戶們預想的那樣樂觀嗎?阿里京東這樣的商業巨頭真的只是在不影響榴蓮市場的生態平衡的前提下與各級批發商們“各行其道”嗎?據瞭解,江南市場的榴蓮價格基本定在440-470/30斤,也就是說,一級市場的批發價格一斤榴蓮也要十幾元。而電商平臺的促銷中,甚至有品牌日榴蓮9.9元一斤的情況。並且,這些榴蓮都是B級果甚至A級果(A級果和B級果是基於榴蓮的形狀以及打開後有多少瓣果肉而言的,A級果一般有4-5瓣果肉,B級果有3瓣果肉。並且,A級果的形狀一般較圓,形狀看起來比較美觀且內含的果肉多。B級果在形狀上也與A級略扁內含果肉較少)。如果真如批發商們所說電商佈局榴蓮市場對他們毫無影響,也就是說電商通過“燒錢”做熱了榴蓮市場,擴大了中國市場對榴蓮的需求,進而惠及了榴蓮市場上的其他商家。

在與江西大成生態果蔬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麥先生交流的過程中,他告訴記者,阿里京東等大電商入局榴蓮單品,在一兩年內,對榴蓮批發市場而言可能是利好的。他說:“大電商們的入局,會導致市場供求關係發生變化,短期內會使得市場內部榴蓮缺貨。”而資本入局對榴蓮批發市場有著刺激作用,這種刺激在未來的一到兩年內對整個榴蓮行業而言甚至是有利的。他指出:“資本的入局對市場的局內人來說在短期內會都會產生積極作用。”

首先,依託資本的電商巨頭會不遺餘力的宣傳,等於為整個榴蓮行業打了廣告,食用榴蓮的消費群體擴大自然會帶動需求量的走高。據悉,除了將金枕榴蓮的廣告投放在自己網站的首頁外,在價格方面,大電商們更是不惜貼錢補貼消費者。此舉從短期內來看是大電商們貼補資本為整個榴蓮市場做宣傳,但從根本上看,大電商們是以自身平臺流量為籌碼進行上游佈局,因此當下賣榴蓮盈虧與否並不是資本大鱷們所關心的。

基於此種情況,在短期內產生的效應對於榴蓮市場上的所有賣家而言無疑是有利的。在大電商尚未壟斷榴蓮市場的情況下,榴蓮銷售渠道上的所有商家正好可以借大電商的免費宣傳推銷自己的產品,為自己贏得更多客戶。

但是,此種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後,即大電商們對整個產業鏈的建立越來越完善的時候,對能力不足的榴蓮批發商、零售商以及中小型水果電商的打擊也就真正的開始顯現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首先,頭部電商首先擁有巨大的流量,和堅實的消費群體信任基礎,並且有足夠的資本在合適宜的時候壟斷整個榴蓮市場。災難其實不是隻針對榴蓮,被電商巨頭們盯上的每種水果,其背後的從業人員都是不可倖免的。巨頭們在用戶群體與貨源兩個決定性條件上有著巨大優勢。他們的物流走的比各級批發市場都快並且更深入,在這場次級流量之爭的戰爭中,電商平臺+物流可以像血液一樣,滲透進這個城市的每一根毛細血管。而這些,是依賴“坐銷”的批發商們永遠爭取不到的資源。

在這種情況下,轉型不僅是大勢所趨也是迫在眉睫。

江西大成生態果蔬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麥先生指出:“以批發商為例,他們在這個時候可能會被迫轉型成為銷售平臺的服務商,從坐銷形式轉為行銷形式,從服務下手,這可能是一個較好的轉型方式。”據相關報道稱,近四年內,由於中國大量進口泰國榴蓮,泰國果農憑藉榴蓮銷路緊俏對泰國本國批發商抬價嚴重,致使泰國國內榴蓮價格連漲3倍。在泰國當地出現了因榴蓮價高難以賣出的滯銷情況。並且,中國進口的榴蓮都為B級以上果品,這使得高端品質榴蓮在泰國本地的佔有率微乎其微,這一系列連鎖反應加速了泰國國內的榴蓮產業鏈上的很多企業商戶的轉型,他們從純粹的生意模式轉為服務性企業,進行訂單式加工或成為電商的服務商,也有直接面對消費者用類似微商的服務進行銷售。

同樣對於泰國果農,這也是個不小的挑戰。江西大成生態果蔬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麥先生認為,“兩三年後果農也會被迫開始轉型,因為隨著電商的發展會對果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為大電扇們所挑選的榴蓮至少是需要達到B級果標準的,隨著體系的完善,水果的規格限制將會更高。同時,大平臺們的合作對象通常會傾向於形成了規模的榴蓮生產基地。此種情況下小果農們很有可能因為難以達到電商巨頭所要求的標準,只能將目光瞄向小型電商或者幾個小果園組成聯合社開創自己的品牌從而與電商巨頭接軌。”

他指出,電商巨頭的入局導致的榴蓮提價對於泰國本土內的批發商造成的打擊還是較大的,隨著價格的透明化他們本來所依賴的價差優勢將會減小,這是因為消費者對於榴蓮本身成本會有一個新的認識,隨著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以及物流渠道的流暢,他們大可以選擇大電商平臺來購買榴蓮。

“泰國國內90%的水果包裝企業是由中國人做的。他們也在跟隨著轉型的趨勢積極的為自己的企業做打算。目前而言,他們的轉型方向是基於轉變服務對象而言的,如果說以前他們服務於榴蓮批發商,現在則是服務面向電商平臺了。”麥先生如是說。

《水果觀察》原創文章,轉載請與我們聯繫,關注《水果觀察》獲取更多行業資訊及行業深度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