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只A股纳入MSCI指数意味着什么?

5月15日凌晨时分,美国明晟公司(MSCI)公布了指数半年度调整情况,确认了纳入A股的最终方案。

根据公告内容,234只A股将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按照此前计划,所有调整结果将在5月31日收盘后实施,6月1日正式生效

234只A股纳入MSCI指数意味着什么?

简单来说,所谓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是由美洲新兴市场指数、欧洲中东及非洲新兴市场指数、亚洲新兴市场指数组成的,主要反映新兴国家及地区股票市场。对于A股来说,能够加入其中实属不易。在去年6月21日MSCI决定从2018年6月开始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 ACWI全球指数之前,A股先后经历过3次闯关,均以失败告终。

当然,中国积极谋求A股入摩,并不仅仅是为了名义上的“好看”。A股234只股票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一方面是扩大金融开放、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其示范作用在于将会在中期带动其他国际指数纳入中国元素;另一方面,将有助于A股吸纳更多的资金,瑞银证券估算,首次纳入有望为A股市场带来185亿美元净流入,而且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后几年A股在该指数中的比重会持续上升。

234只A股纳入MSCI指数意味着什么?

对于中国股市来说,在资金紧缩的当下,大家都在盼望着这波MSCI的建仓资金能够推动股市,助我们解套并走出新的行情,机构们也普遍乐观。据摩根大通预计,MSCI首次纳入A股后将带动66亿美元资金被动配置MSCI中国指数所涵盖的股票,主动配置带来的资金将是被动配置的5倍,整体配置中国股票的资金将达到400亿美元。中金公司也估算称MSCI纳入A股带来的主动型和被动型潜在资金合计流入规模约为212亿美元。

那么,海量资金的进入真的能推动股价的上扬,带来一场狂欢么?恐怕未必!

234只A股纳入MSCI指数意味着什么?

其实早在去年宣布A股成功入摩之后就已经带来过一次“漂亮50”的上扬,相关资金也早已开始布局建仓。一方面,境外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深港通等渠道加速涌入A股市场,不断逢低买入;另一方面,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也加速了资金配置,从持仓来看,医药生物、银行,保险,公用事业,食品饮料,石油石化等行业都是重仓品种。此次消息虽然能释放一些利好,但实质影响或许并没有那么大。要知道,股票的涨跌是预期的反映,而“入摩”的预期已经更多地反映在了股价上

另外,从整体来看,国际投资者有着更成熟的投资理念,从多年来QFII的表现看,他们并不会为国内投资者“抬轿子”,反而会与我们进行博弈。与其期望他们“接盘”,不如提升自己的投资格局,形成成熟的投资体系,在博弈才能分他们一杯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