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

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

编者按:中高考结束了,最让考生头疼的“语文”成了今年的爆炸话题。“语文为王”的时代就这么来了!高考语文难度之大、考查名著范围之广、对古诗文之重视、对阅读能力考查之高引发了大家的焦虑。

大家最惊叹的在于:2017年的语文改革和高考改革政策,居然这么快就在高考中响应。除了即将面对高考的高中年级,这次改革也让中小学生感受到强烈的威胁。

所有人都在担心:

为了中高考,阅读从小就要积累,但到底该看什么书?

孩子爱读书,但课业太重没有时间读!

古诗文太枯燥,孩子学起来很困难!

高考都这样了,中考怎么办?

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

其实,中考早就改了

不仅高考,中考也在大改。云舒写的教研团队一直专注在做中高考的研究,今天从中找了几份近年的中考真题,给大家解读一下近几年中考最大的2个变化:

01.考记忆 → 考阅读量

同样是考和鲁迅相关的知识点,北京中考卷2015年和2016年的考题分别如下:

2015北京中考卷

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

2016北京中考卷

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

不难看出2015年这一题,只要考生知道鲁迅曾写过哪些名著,就不难得出答案,而这些知识都是老师平时重点强调的,听话地背诵下来一般不会答错。

但2016年这一题,不仅需要考生知道鲁迅写了什么书,还要知道书中有哪些篇章和人物,考得极其细致。这意味着,如果孩子没读过,就一定答不出来。

这与昨天我们分析过的2018北京高考卷10分的微作文完全是一个路子。

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孩子必须要真真切切地读过名著。

靠记忆?再也行不通了。

02.考常识 → 考名著细节

全国考试看江苏,看过了江苏近几年的中考卷,你就会明白什么叫走在前沿。

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
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

不得不惊叹江苏考题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已经开始蔓延全国。看到这些考卷,我也不禁感到恐慌,如果是当年的我,能顺利通过中考进入重点高中吗?更别提考上重点大学。

以前的中考,多数考题都是在考文学常识,比如填写某诗人的朝代、罗列某作家的名著、出题问问百考不厌的四大名著。孩子们对语文的学习态度是“凑活着学”,记一记背一背看看四大名著的简介或电视剧,也就“应付”过去了。

现在的中考,考的是名著的内容、细节,问题细致到问孩子某章节某情节的具体内容!像江苏的中考题,如果孩子没读过这些书,真的答不出来。

中高考已经向我们放出信号: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

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

教育部早就告诉你,

别再打无准备的仗!

其实,很多一直关注中高考动向的教育者来说,这种“难”考生们早该想到!2017年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放出时,高考“语文难”就已经是定势,可惜还是没有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视。

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新高考”,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表示:

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一共上课9522节课,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上课13000节课,语文是第一大科,占总课时的21%以上。


中小学一共上了20门课,语文占1/5的课时还要多,语文是工具科,是母语,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前提。

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

语文考试今后究竟有多难?

那么,2018语文高考已经难出了新高度,今后语文究竟会有多难?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惊呆了众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

接下来语文到底怎么学?怎么考?温儒敏透露:“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1.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


2.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温儒敏继续透露,“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也就是说,只看教材,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对于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为标配,临时抱佛脚没有指望。

说实话,不重视阅读,高中生已经来不及;初中生,还有救;小学生或者是更小的孩子,正当时!

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

应对中高考,到底该看哪些名著?

中高考变化来得太快,家长、老师和孩子惊慌失措,中国这么多名著,孩子的时间又太紧张,到底该看哪一本?

我们严格根据课标及各年级教材,与大语文行业的多位作家、教授、特高级教师和专项研究的博士们,共同为大家推荐以下中高考必读、必考名著。根据各年级学生的智力与认知发展,我们分级做出推荐。

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
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
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

不积累古诗文,轻松丢掉几十分

我们通过对中高考作了解读。显然, “中高考变革”已经实现,强调综合素质。“大语文”概念非常突出,课外拓展内容增多,重视传统文化积累。对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思维思辨能力要求提升,这其中不仅考查名著阅读,还考查古诗文的大量积累。

拿高考举例,不管是全国一卷二卷还是三卷,单古诗文考查就占34分。

为了强化大语文政策,国家规定从明年下半学期开始(2019年9月),全国中小学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中高考语文发生巨变:读名著、积累古诗文要趁早!

整个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体裁从《诗经》到清诗,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全国教材的统一、古诗文的大幅增加告诉我们:如果孩子不早点积累古诗文,中高考轻松丢掉几十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