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机构改革第一阶段基本结束,有几点认识需要掌握

2018年3月“两会”结束之后,新一轮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实施,第一阶段任务是先从部委改革开始,至目前,部委改革工作基本全部完成,职能划转、三定方案、领导配备、单位挂牌、人事调整、办公住址等问题基本完成,许多新部门都以全新的面貌,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纷纷烧起了三把火:发01号文件,安排新行业事务,亮明新单位身份等。

从新一轮机构改革的第一阶段工作,可以看出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决心,和简政放权的信心,以及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接下来就是省级机构改革,部分省和直辖市、一二线城市纷纷表态,要在六月底前完成各自的机构改革工作,各省市县也都按照各自时限要求,摸清底子,做好准备工作,这也是对国家部委改革的响应,是对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支持。相信按照国家的安排,省市县三级机构改革,一定会如期进行,新的地方机构一定会以全新的面貌,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新一轮机构改革第一阶段基本结束,有几点认识需要掌握

1、改革的决心很大。从部委改革的迅速开展到两个月内完成任务,并开始对外正常工作,就可以看出这次机构改革,不仅是最大的一次机构变动,同时也是最严、最快的一次。省级城市的响应,也是对国家的信心表现,是对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支持。

2、改革的步伐很稳。部委改革,基本没有出现什么不良现象。在机构减少、编制不变、职能不减的情况下,人员基本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进行调整,办公用房也按照实际需要进行腾挪,不发生新的浪费和购置。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超编和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问题,国家给出了三年的过渡期,利用同级别调整和自然减员等方式,予以消化解决,进行妥善安置,保证不出现社会问题。

3、上下协同,稳中求变。部委改革,给省级党委、人大、政协、政府及部门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样板,省市县三级改革,都会基本上按照这种改革模式进行,大的原则、机构个数、编制个数不会出现变化和突破。新一轮机构改革过程中,原来的”精减机构,撤一建一,撤二建一,多撤少减“的原则和编制个数不突破2012年年底的基数的原则不会改变。但是,随着简政放权、重心下移的改革要求,充实一线基层的原则也不会改变。权力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向一线倾斜,相应的机构和编制也会向一线倾斜。这一方面虽然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出台,但大的原则和反响已经证明了这一趋势。相信不久就会有结果。

新一轮机构改革第一阶段基本结束,有几点认识需要掌握

4、行政权力统一、监管统一的原则已经确定。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责更加明确,大警种制、大监管、统一执法的趋势非常明显。同一类事务,由同一部门管理,改变过去多部门交叉管理的现状,有利益争着管,没利益互相推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属两个不同的部门监管,一项事务多段式分部门管理的乱象,基本被消除。行政执法和监管法制化,依法治国,依法执罚,不再区域黑,各种地方条例各自为营,各为其是,一件事情多地各不一样,不利于区域联合发展,也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改革是创新的结果,是发展的需要。同时,改革必会产生阵痛,也必会让一部分人发生改变。不管是好的,或者是不利的,国家的政策变化,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去支持,前人的小小牺牲,是我们对后人的负责,更何况国家也一定会考虑各种因素妥善安置。改革人人有分,需要人人支持。

新一轮机构改革第一阶段基本结束,有几点认识需要掌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