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场阅兵,换来大明王朝三百年和平

古话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阅兵,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要达到这个境界,阅兵就是最好的选择。 一个国家,通过阅兵既能对外展示国家实力,对内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也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古今阅兵,这些目的应该是一样的。

那一场阅兵,换来大明王朝三百年和平

永乐帝阅兵图

我国古人阅兵这种形式,在商朝时就有了,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一次阅兵应该是周武王在河南孟津的那场阅兵,真的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以后历朝历代,都有阅兵。而明朝永乐大帝朱棣的那场阅兵,应该是历史上效果最好的一次阅兵。

这场阅兵准备的很早。

三年前,也就是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大明王朝就派陈诚做为皇帝的特别大使,出使中亚,向中亚、西亚一共27个国家发出了邀请。之后,这些中亚、西亚27个国家都派人组团,跟随中国大使团到大明朝回访。永乐十八年七月,这支云集了几户所有中西亚国家、人数多达600人的使团抵达了嘉峪关,永乐皇帝朱棣派遣了一支6000精锐骑兵组成的护卫队,一路护送,沿嘉峪关经明朝九边军镇参观、访问。

明朝政府准备的很充分。

参观访问团每到一个军镇,都有政府特意派遣正在明军中服役的蒙族、回族军官接待,现身说法,介绍大明王朝的民族平等政策。哪些一度在中亚和西亚各国流传的“明朝虐待蒙古和回回人”,歧视其他民族的谣言,不攻自破。通过参观访问,大明王朝九个边关强大的军事实力,也在各国使臣心中产生了震撼,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一场阅兵,换来大明王朝三百年和平

永乐阅兵图

永乐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庞大的使团到达北京,永乐皇帝朱棣在北京皇宫紫禁城接见了各国使臣。之后,明朝政府安排使团先是在山东、河南、江苏等地旅游观光”。大使团的六百多人参观游游览了山东孔庙等许多名胜古迹,亲眼见识和体验了中华大地城市的繁华,人民生活的富庶。

前期的铺垫充分完备之后,这才进入正式主题。两个月后,永乐皇帝朱棣邀请参观访问团观礼大明王朝阅兵仪式。

那一场阅兵,换来大明王朝三百年和平

永乐帝点兵图

阅兵的地点在北京北边的怀来。永乐帝朱棣精心挑选明军的“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展示的是“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军事项目。这些展示的是明军的作战能力。

那一场阅兵,换来大明王朝三百年和平

神机营士兵

又让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这些展示的是明军强大的防御能力。参与阅兵的将士一共10万人。要知道,我们现在阅兵场面大家都见过,参加的人数一般就是一万三千人左右。十万,是一个怎样恢弘的气势和场面?

那一场阅兵,换来大明王朝三百年和平

神机营士兵,是不是很帅?

这次准备充分,计划周密,声势浩大的阅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中亚和西亚的这些国家感受了明朝军队的强大与威严。也了解了大明王朝的睦邻友好的国策。这之后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

一次阅兵,换来几百年的睦邻友好的和平,这是阅兵史上的一个奇跡。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最好的战略运用。

最近这几天,美国的国务卿马蒂斯叫喊,说中国政府在复制模式,引起大家热议。可是,我们对明朝的那些事又知道多少呢?

如果国人还没有一个外国人了解自己的历史,恐怕是中国的悲哀!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