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帶孩子和奶奶帶孩子有什麼區別?

手機用戶5475262635


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有些發言權,說的有道理各位看官就留意下,覺著不好就一笑帶過。


我家大寶現在16個月,當初看到奶奶帶我姐家孩子過程,決定我寧可辭職在家費3年,孩子得我帶(聲明下,我是寶爸。寶媽算國企,捨不得辭)。


言歸正傳,網上一搜一堆,一句話概括就是奶奶帶,土。媽媽帶,潮。哈哈!一搜一頓,不累贅。按孩子生長順序,說說我的幾個經歷。

一、關於睡

孩子也調皮,不過問了問朋友家孩子都差不多,月子裡豎抱老實,橫著就不行。抱著走路老實,坐下就吵。雖然知道豎抱不好,偶爾也慣一下他,但是,但是,但是,重要事說三遍,奶奶抱更聽話,因為奶奶邊走邊顛,這個顛,不需要給各位說危害了吧。

二、關於哭

孩子哭哭鬧鬧我覺著很正常,除非哭的喘不上氣需要看看尿了拉了,或者水泡溼疹什麼的,其餘無外乎餓和困。但這個哭在奶奶眼裡只有一個理由,就是寶寶餓了,讓他吃吃奶。原來開玩笑,世上有種冷叫奶奶覺著冷,如今明白世上有種餓叫奶奶覺著餓。

三、關於輔食

寶媽上班後,一直吃的奶粉,到5個半月接近6個月加的米粉和果蔬泥。奶奶不同意,告訴我她,她,還有她們經驗和小米油,加點菜湯。或者燉雞蛋,來滴醬油。說不鹹大人都不吃,何況孩子呢。說的挺對,但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接近10個月循序漸進加了一點生抽和香油。

四、關於尿不溼,或者是把尿大戰

老一輩不捨的看孩子一天4片尿不溼,也覺著孩子熱,在去年11月份就讓我訓練他把尿(家北方,集中供暖),我羅列一堆把尿的弊端,告訴她們大腦和括約肌發育不到,把了也是條件反射,沒用。但不聽,好在我們自己單獨住,我依然堅持到現在。天熱了也確實怕捂,所以只在睡覺給他穿。

雖然只說四點,但我是寶爸,我跟奶奶溝通過溝通不過都能堅持。但如果換做寶媽,這些問題更難解決了!

我覺得這幾條比較實際,大部分家都會遇到,其餘的比如文開頭說的穿衣服,比如孩子穿保暖和秋褲不如棉褲暖等等等等,畢竟打扮帥不帥不算大原則,所以不細聊了,要真一一列舉,我估計我這破文采也能出本書。各位網友覺著還有什麼地方歡迎補充交流,養寶,痛,並快樂著!


布布我是小布布


關於老人帶孩子和媽媽帶孩子有什麼區別,一直是比較火的話題,

我們必須要承認,老人帶的孩子和媽媽帶的孩子真的是有很多不同的,平常在小區玩,真的是基本上就是一相處就知道這個孩子是媽媽帶大的還是把老人帶大的,差別還是挺大的

第一可能就是外表吧

記得網上曾經有一個帖子,挺火的就是,在媽媽帶和奶奶帶,這個外表的差別,

兩代人的審美是不一樣的,媽媽一般帶的就是比較時尚,

而一般老人帶的話,他講的是比較實用,一般會給穿傳統的罩衣,有的還帶著小套袖帶著的那種其實尤其是冬天的話,可能老人擔心孩子會不會冷啊,所以就會穿一些棉襖,會被孩子穿的像個小棉球一樣。

第二就是體重

一般說有一種餓,叫你媽覺得你餓,但也有一種餓,叫做奶奶覺得你餓

老人總是怕孩子餓著,還不停的喂吃的,所以這個孩子相對來說會比媽媽帶的孩子要胖一些

再有就是一些習慣

現在都比較講究科學育兒,所以很多媽媽會在孩子的生活習慣上,都會比較注意,

我們舉個例子,比如說有一些媽媽會規定,看電視不要看太久,看電視的時候不可以吃飯,吃飯的時候,如果你不吃,我不會勸你,但是你餓了的話就不要跟我說,不可以吃零食,就一直餓到下一頓飯

但是在老人看來這是不行的,如果想孩子想看電視,他可能就會一天都讓他在那兒坐著看,因為他們也不知道怎麼陪孩子玩兒,她認為,幫孩子打發無聊時間的好方法之一就是看電視,

其次就是很多老人習慣邊吃飯邊看電視,所以孩子也養成了邊吃飯邊看電視的壞習慣

再有就是如果孩子不吃飯,你也會經常發現老人會端著碗跟在後面喂一口一口的喂,玩一下,喂一口

就會很養成很多就是不太好的生活習慣

還有就是作息時間

有的老人他她們不會說到八點了就要求孩子必須上床睡覺,而是孩子什麼時候困了再睡,所以經常是孩子熬夜熬到十點十一點,孩子才睡覺。

這個我是比較有感觸的,因為之前我們家就是,當時我就問我說為什麼不讓他睡覺,老人給的回覆就是因為他不困,所以即使老人困的都不行,眼睛都睜不開了,但是他一直在陪著玩。

還有就是性格上

老人帶的孩子一般比較任性,父母親自帶的孩子一般比較懂禮貌

可能老人都到了這個年紀,都比較嬌慣孩子,比如說在鬧的時候孩子生氣了,打老人,他們都會覺得好好玩很可愛,他們會更溺愛孩子一些。

但是如果是年輕的父母帶的話,他可能就會告訴孩子,這是錯的,

所以孩子有的就會養成愛打人的習慣,或者是比較嬌縱的一些壞毛病

其實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好,老人也是愛孩子的,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承認

只是說,老人的育兒方式和年輕父母的育兒方式是不同的。

他們更喜歡按照自己的經驗去教育孩子,而現在年輕的父母更講究的是科學育兒,更注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生活習慣的各種培養。

如果你不希望老人帶孩子,擔心孩子會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的話,那麼你就只能選擇權全職來自己帶孩子嘍


溫暖的木小暖


不管是爸爸媽媽帶孩子,還是爺爺奶奶帶孩子。都有成功案例和失敗案例,我們首先要重視的是帶孩子的這個大人的品行和教育觀念。如果連大人都是一個三觀不正,品行不良的人,怎麼能帶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在現在這個社會中,要想孩子能茁壯成長,那麼家長也需要一直學習,不論是父母還是祖父母,都是為了孩子,我們就要不斷的學習好的教育方法,讓孩子能夠成為棟樑之才。


老人帶孩子的最大的缺陷就是溺愛孩子!孩子對老人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生命,我們看來孩子有可能是搗蛋鬼,淘氣包。但是在老人的眼裡,孩子是希望是未來,是心尖尖上的寶貝。所以,老人帶孩子會無限容忍孩子,當孩子得不到想要的東西,犯錯被批評,眼裡常含淚水時,老人們就繳械投降了,看看娃娃們大眼睛撲閃撲閃含著眼淚時,立馬全無原則可言,孩子就會越來越狡猾,知道利用眼淚來獲得自己想要的。


父母帶孩子也會有心軟的這一問題,孩子一哭就沒轍。父母還會在育兒知識上面有很大的欠缺,因為第一次生孩子,好多注意事項都不知道,需要老人家在一旁知道。

為了孩子,不論誰帶都需要給孩子定下規則,都需要不斷的學習,與孩子一起進步。


懂學前的灰君


看到這個問題就忍不住來回答了


朋友圈有段時間一個視頻特別火,是兩組孩子對比,媽媽帶的孩子穿著時尚,會蹦迪,奶奶帶的孩子,一副農村娃的樣子,跳著老秧歌,就像上圖裡的一樣,這帶點玩笑的意味。

但其實媽媽帶的孩子和奶奶帶的孩子真正的區別,不僅僅在這裡,而是在性格上。老人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會讓孩子失去探索慾望。這是我帶孩子在小區玩的時候發現的。非常明顯。

小區裡碰到三個比她大一比她大一些的小朋友。帶著老年人獨有的自在步伐,散步其中一個小朋友跑快了幾步,跌倒了。本來摔倒,他並沒有打算哭,但是在奶奶喊出,叫你不要跑這麼快的時候,他哇了一下哭了起來。然後越哭越傷心。

本來可愛是可能不打算哭的,但是因為有老人的喋喋不休的抱怨,他就哭的很傷心,不知道他是因為摔疼了在哭,還是因為老人的教導在哭,老人一直不停的說你叫你不要跑,不要跑,你不聽你看大家都在看你,丟人死了,孩子還是很在不停的流淚。

小孩愛跑愛鬧是天性,難道因為跑步會摔倒就不跑步了,因為吃飯會容易噎著,就不吃飯了嗎?

這是值得反思的,相比媽媽帶到的孩子,膽子更大一些,也多一點靈性,這裡不是說奶奶帶的不好,但是畢竟年輕父母喜歡的和接觸的東西和老人是不同的,那麼孩子接觸到的新鮮事物也就不一樣。

包括育兒理念,老人遵從20年前的,而新爸媽會去學習科學育兒。老人多半節儉,覺得用尿布比尿不溼好,就是你說老人也可以學育兒知識,但是那些不夠開明的老人,還是不接受的。

所以這也是我一直堅持自己帶孩子的原因,孩子3歲前的陪伴,也許以後沒什麼記憶,但是這樣影響是存在的,也是很容易被提取的,只有安全感足夠的孩子,才能發展出健全的人格。

父母屬於規則教養,而隔代屬於寵愛教養,二者缺一不可,那麼最好的協調方式就是,奶奶爺爺幫忙帶,新爸新媽為主,老人為輔。而不是生了孩子什麼都不管了。


媽媽克蒙


媳婦嫌婆婆帶孩子髒。原因也有許多多種。

有一種原因: 只是媳婦發怨氣的一種表達方式而已,而不是真的嫌髒。而產生怨氣的根源有許多,不能一一陳列。如女人跟丈夫之間因為婆婆而產生的矛盾。夫妻之間的小矛盾因為婆婆的介入而進化變大。女人為顯示大度或孝順,只能獨自忍受,最後變成另一種方式發洩出來。

第二種:未排除一些因女方家底比男方豐厚,而讓沒教養的女人小看婆家的家庭實例存在著。

第三種:有部分是因為時代的不同。生活觀念也就不同。但這個原因大多數會因為媳婦的忍讓而被掩蓋了。

再怎麼說女人的是與非。追根尋源,問題都是出在男人身上。如果男人能做好夾心餅乾的角色。這種傷感情的話語就不會出現,因為已生了孩子的媳婦沒有一個會不把婆家當自己家的。都會為了家庭和睦,而一忍再忍,忍無可忍都會重頭再忍的。如果夫妻之間不出現問題,是誰都捨不得說出這錐心之話的。如黃海波與海清主演的那部《媳婦的幸福時候》的男主角那樣雙方安慰雙方讚美的方法還讓婆媳雙方仍然矛盾重重,就莫說現實中那些巨嬰式的小男人了。他們連自己都照顧不了,那來能力顧及妻子的感受。從而讓內心矛盾的妻子說出錐心之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