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摩擦 多元化解決大豆剛需

經貿摩擦已經進入到劍拔弩張的狀態。在中國商務部公佈了包括大豆在內的對美反制清單後,國內大豆及其相關農產品期貨價格波動迅速放大。

美國發起經貿摩擦,表面上看是通過貿易保護行為減少中美貿易順差,實質上是為了遏制中國經濟長期發展,捍衛自己全球經濟霸主地位。

經貿摩擦 多元化解決大豆剛需

從數據看,中美貿易順差呈逐年遞增趨勢持續增長,但這與中美貿易額逐年攀升密不可分,中國已成為美國的最大貿易伙伴,遠遠超過德國和日本。

而此次經貿摩擦,雙方均選擇進口貿易“大頭”商品開刀,大豆首當其衝,成為中方制衡美方的關鍵棋子。

經貿摩擦 多元化解決大豆剛需

據業內人士透露,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大豆進口國,總進口量可佔全球大豆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二,而僅在2016年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大豆價值就超過了1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95億),佔美國大豆出口總量逾60%,中方選擇在大豆貿易領域予以反擊,將對美國的大豆產業造成極大影響。

在2016年的美國大選中,八大美豆主產州均投票支持特朗普。如今中國的反擊,將直接影響特朗普2020年大選支持率。

特朗普總統的新關稅政策一經宣佈,“美國大豆協會”就開始焦慮起來。美國大豆協會主席John Heisdorffer 說:“政府把目標鎖定在我們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上,實在是太令人失望了。”據美國大豆協會估計,美國大豆價格將下降40%,農戶收入減少50%。

解決大豆剛需:擴大進口來源、增加國內大豆種植面積、改善國內油脂結構

從短期看,大豆價格上漲將導致國際供需結構改變,中方需在國際市場另選替代美國大豆的合作伙伴。

巴西和阿根廷作為美國在大豆貿易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近年來在全球的出口份額不斷增加,其中巴西如今已超越美國,連續五年穩居中國大豆進口來源國第一位,2017年的份額佔比約為56.2%,而美國僅為34.4%,為2006年以來的最低佔比。

經貿摩擦 多元化解決大豆剛需

中國糧食安全問題以及糧食結構性矛盾問題仍有待解決

從長遠角度考量,中國糧食安全問題以及糧食結構性矛盾問題仍有待解決。過度依賴大豆進口,造成國內大豆產業面臨高產量、高庫存、高進口的“三高”危機,糧油結構嚴重失衡,發展多元油脂戰略勢在必行。

正在召開的2018博鰲亞洲論壇上,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溫鐵軍指出,“經貿摩擦對大豆特別是對改變現在大豆的結構性矛盾是個機會。大豆的矛盾,主要源於大豆的高進口,因出油率高出中國本土大豆3~5%,中國長期進口美國轉基因大豆,進而導致中國本土大豆的全線崩潰。”

隨著進口大豆的瘋狂湧入,國內食用油自給率一降再降,國產食用油自給率僅佔32.2%,進口依賴度達67.8%,超過國際安全預警線,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進口國,同時也是世界油料進口大國。大豆進口量佔全球進口貿易量的45%,油菜籽進口量佔全球進口貿易量的12%。

國家扶持多元化的油脂發展戰略

為了緩解油脂短缺、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必須通過實施多元化的油脂發展戰略。早在2016年4月份,農業部就曾印發《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明確了油料的品種結構調整重點。

當前中國食用油的品種主要有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籽油以及芝麻油、油茶籽油、米糠油、亞麻籽油、紅花籽油等,棕櫚油主要從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進口,橄欖油則主要從西班牙等地中海國家進口。

經貿摩擦 多元化解決大豆剛需

2016 年我國食用油的結構圖

2016年,我國食用油產量中,大豆油和菜籽油分別達到了2512萬噸、1630萬噸,產量佔比分別是38.79%和25.18%,二者合計佔比高達63.97%;其餘食用油產量合計佔比為36.03%。大豆油因價格優勢長期佔據國內食用油市場最大份額,未來隨著大豆進口成本的提升,勢必將動態影響國內食用油結構與供需關係,加快國內油脂結構的調整步伐,降低國家糧食結構性矛盾。

國內油脂結構升級 解決結構性矛盾

花生作為具有中國傳統優勢及四大油料作物,以其畝產量高、出油率高、極耐乾旱、不與糧食爭田等優勢,成為解決中國食用油短缺的生力軍。當前國內花生油佔食用油市場份額約14.3%,主要貢獻來自於花生油行業龍頭企業山東魯花集團,30多年來深耕中國花生油市場,花生油年生產能力已達到100萬噸。

同樣作為解決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作物玉米,因國內產能充分自給自足,疊加價格優勢,玉米油將成為解決大豆油缺口的重要替代品之一。

玉米一直為我國糧食生產的關鍵作物。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為3545萬公頃,玉米產量為21589萬噸,產能與庫存充足。玉米不僅是重要的油料來源,還可用於飼料行業及玉米深加工行業,一定程度上也可解決豆粕的替代問題。

玉米油原材料主要為玉米胚芽,從供給(米胚芽儲存期很短;產量僅佔玉米深加工7-8%;玉米深加工行業集中度低)和需求(玉米胚芽用途單一,除玉米油生產外僅能用作售價更低的飼料,目前玉米油原材料需求小於供給;玉米油加工行業集中度很高)來看,玉米油生產產能遠未達到飽和,一旦市場端需求擴大,供應端可及時補充供應缺口。

經貿摩擦 多元化解決大豆剛需

我國玉米加工企業分佈

玉米油行業具有較高成長性、並未被市場充分認知

據業內人士透露,國內玉米油龍頭企業西王食品(000639)已實現了玉米油的充足原料保障及毛油自主生產能力,玉米油年生產能力超過30萬噸。目前玉米油僅佔國內食用油份額的3.17%,產能及市場仍有較大的挖掘空間,可解決當前大豆油缺口的剛需問題。

隨著我國消費升級,國民健康意識的提升和健康消費需求的擴大,越來越多消費者傾向於選擇健康油。玉米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80%~85%。玉米油本身不含有膽固醇,它對於血液中膽固醇的積累具有溶解作用,故能減少對血管產生硬化影響。對老年性疾病如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具有積極的防治作用。由於天然複合維生素E的功能,對心臟疾病、血栓性靜脈炎、生殖機能類障礙、肌萎縮症、營養性腦軟化症均有明顯的療效和預防作用。

玉米油因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並對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防治“三高”及併發症有一定的輔助作用,被稱為營養健康油,然而大眾普遍對玉米油的保健功效認知不足。

作為玉米油行業唯一國內主板上市企業,2017年,西王食品領先行業推出了[健字號]西王玉米胚芽油,成功實現了西王玉米油由普通食用油向功能性保健油的轉型。健字號玉米油的保健功能,關鍵在於西王利用核心技術保留了玉米油中的兩大健康營養因子—維生素E和β-谷甾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核批准西王玉米胚芽油作為保健品,為西王玉米油保健功效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明,更將助推中國食用油產業升級與結構升級。

  依託西王食品A股上市公司的影響力、市場和品牌效應以及資本的力量,在西王清晰的市場定位與持續營銷創新帶動下,西王玉米油將持續佔領消費者心智,成長為國內食用油龍頭品牌,帶領玉米油產業實現重大突破,上升為國內食用油強勢品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