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分析!3小时刷屏朋友圈,谷歌小程序的传播裂变原理是这样

昨天,我的朋友圈被“猜画小歌”刷屏了。很好,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单独看名字,还以为这个刷屏小程序是个猜歌游戏,我把歌名画出来,让小程序猜。仔细一查,原来还是谷歌家出产的小程序。

最全分析!3小时刷屏朋友圈,谷歌小程序的传播裂变原理是这样

然而点进去才知道,这就是个“你画我猜”游戏,不同的是,这次是AI来猜我们画的东西。

最全分析!3小时刷屏朋友圈,谷歌小程序的传播裂变原理是这样

这款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

由我们和谷歌AI组队,系统给出关键词,我们来画、AI来猜。如果20秒内被AI猜中了,我们就能进入下一轮,积累连胜次数。单局猜对画数最多的,还能上排行榜!

最全分析!3小时刷屏朋友圈,谷歌小程序的传播裂变原理是这样

当然,画这些关键词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看我玩了十几次最高才猜对10张就知道这个难度了。

最全分析!3小时刷屏朋友圈,谷歌小程序的传播裂变原理是这样

那问题就来了,这款游戏不够简单,太复杂的游戏用户玩不了几次就不玩了;其次病毒性传播的设置不够好,没有高效利用到熟人社交关系的设置。

那个排行榜是基于所有参与这个游戏的用户,而不是基于你的朋友圈。这样用户在攀比心理上就没有那么强,不像“跳一跳”这个游戏。

也就是说,按照之前的经验,这个小程序是不具备裂变传播属性的,那它又是如何刷屏的呢?

这个“猜画小歌”小程序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它的玩法或许能给我们打开一扇门。

猜画小歌是如何刷屏朋友圈的

一、“高上大”有天然吸引力

对于代表高科技的AI,我们之前只在围棋冠军PK 阿法狗了解过。这种前沿科技与人类的对决,也确实吸引了大量人的关注,引爆了不少话题讨论。

但阿法狗作为AI,还是离我们挺远的。普通用户无法亲身体验到AI到底有多智能,多神奇。

当谷歌AI化身“猜画小歌”出现在大众的身边时,尝鲜效应就爆发出它的力量。

最全分析!3小时刷屏朋友圈,谷歌小程序的传播裂变原理是这样

当然了这背后是谷歌的技术和数据积累。 “猜画小歌”对你画作的辨识,利用的是神经网络技术,是基于对大量涂鸦样本的学习。

最全分析!3小时刷屏朋友圈,谷歌小程序的传播裂变原理是这样

研究人员在人类涂鸦数据集中训练神经网络,让AI来理解人们在绘制涂鸦时是在何时起笔、走笔方向、何时停笔的。当经过训练的RNN模型接收到人类绘制的涂鸦后,会生成一张类似的新涂鸦。

如果人类提供的涂鸦本身有瑕疵,AI也会自动修正。

在RNN模型中,当研究者输入参与者创作出的灵魂涂鸦,例如没眼睛猫、没鼻子猫和没胡子猫,AI仍然能够重构(强扭)出“正常”的图像来。

如果谷歌只是打出了这样的概念,却没有办法让我们体验到智能的感觉,那整个小程序游戏肯定无法传播下来。

谷歌强悍的技术保证了游戏极佳的用户体验,这是这款游戏能够成功的最底层逻辑。

二、趣味性

玩过这款小程序的人虽然会感到游戏挺难的,然而困难的游戏让我们这些灵魂画手(手残党)真的画出不少令人震惊的画作。

搞笑无厘头的图片发到朋友圈时 ,便会引发朋友的吐槽,接着朋友也会自己试一下,看自己能画出什么样来。

总而言之,在有趣这一点上做的足够好、足够新,就已经非常有可能去刺激用户自发传播了和增加使用时长了。

三、洞察用户心理,文案激发传播

Google是真的站在用户的心理去想文案,洞察到用户在AI猜不出自己画的以及最后失败时的心理,这时写出来的文案是能够激发用户对这款小程序的认可与行动的。

当你在画某一张图片没被AI猜出后,它会自动生成这样一张图片。

最全分析!3小时刷屏朋友圈,谷歌小程序的传播裂变原理是这样

它的文案是:大家来评评理,我画的是不是龙卷风。

谷歌洞察到,用户在失败时,有非常大的可能是不服气的,我明明画的就是龙卷风,AI为什么辨认不出来,难道我画得不像吗?

按照人的心理需求,这时用户非常需要一个第三方站出来,告诉自己,画得挺像的,是AI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

那用户为了寻找这个站在他立场的第三方,就得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才有可能出现这个支持他的第三方。

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这张图转发到朋友圈。

当然,这一切都在谷歌的算计之中,“大家来评评理”的文案直击用户内心。产生共鸣后自然会引发传播。而且它把“图片保存”,“转发到朋友圈”的功能都设计好了。

对比而言,国内不少游戏小程序的文案则是,我失败在XXX上,或者“太可惜了,没猜对XXX”,这都不会激发用户的传播欲望。

总结一下,“猜画小歌”小程序这次之所以能成功,在于它另辟蹊径,找到自己产品最大的亮点,把这一点做好,然后用有趣弥补游戏门槛和洞察用户心理后做好文案,引发传播。

相比较于转发领红包,砍价,送福利等诱导裂变传播的方式,“猜画小歌”确实给我们一个启发,小程序仍然有很多未被开发的裂变传播玩法。等待我们去开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