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建设天蓝地绿河湖清的幸福西宁

一组组各种姿态的“蓝图”、一幅幅姹紫嫣红的“绿图”、一张张灵动秀美的“清水图”,一次次地走红微信朋友圈!

骄傲地,我们一次次晒着“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

西宁美丽得似一幅画卷,延展在青山绿水之上,而其间的那抹点睛之色,是党旗猎猎正扬红。

今年是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第二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时刻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忠实践行“两个绝对”,深刻认识“生态似水,发展如舟”,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五四战略”的成长坐标,全力以赴推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行动。

一个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交融的生态山水城市正大踏步走向我们!

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幸福生活。绿色发展带来的,是人们切切实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心旷神怡:

西宁蓝刷爆朋友圈

有人说:西宁之美,在于其蓝。近日,一张张西宁的蓝天图片又一次刷爆朋友圈,很多市民纷纷感慨,这样的蓝天是市民收到的最好福利。日前,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的一组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西宁市城市空气质量总有效监测天数为181天,优良天数为136天,优良率为75.14%,剔除25天风沙天气过程影响后,总有效监测天数为156天,优良天数为135天,优良率为86.54%。西宁人有理由为湛蓝的天空骄傲。

【市民赞西宁蓝】 7月,外地来宁的游客不断增多,人们在折服于大美青海风光的同时,更是爱上了西宁清澈的蓝天,外地游客陈光武看到这样的蓝天真是有些“羡慕嫉妒恨”,他说,蓝天、碧水、洁净的空气,生活在这样宜居、宜游的绿色生态环境中,人们的心情也会变得更加舒畅。

将扬尘治理进行到底

扬尘污染是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一大因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以铁腕治污的力度,以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为新目标,全面围剿城市扬尘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等污染源。多措并举,狠抓施工扬尘污染管控,让西宁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严格落实六部门开复工审批,对凡是达不到五个100%扬尘防控措施的,一律不得开(复)工,对全市建筑施工工地、拆迁工地及渣土拉运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加大裸露地覆盖抑尘,各区县、园区对各类施工工地、拆迁现场、待开发用地、供排水、电等市政设施建设等裸露地采取密目网覆盖措施,有效减少了裸露区域扬尘污染。大力实施山边、路边、河边、田边的“四边”绿化工程,开展了春灌洗尘、绿地整理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减少了因风起尘现象。加大对全市主干道、小街小巷,特别是重点管控区域周边道路的抑尘工作频次和力度,有效抑制道路扬尘污染。截至目前,全市出动洒水(喷雾)车辆7000余台次,每日平均喷雾(洒水)6次,对城区主干道基本做到了不间断喷雾降尘,对重点管控区域周边1-3公里道路洒水喷雾、湿扫清洗以及绿化带浇灌等达20次。

使用清洁能源拒绝燃煤污染

目前,燃煤污染是我市空气质量的另一大污染源。今年我市将在继续强化扬尘污染管控的同时,创新举措,切实落实施工扬尘防治资金投入,由建设单位纳入工程预算,施工单位具体承担防治工作,明确扬尘污染防治责任。

我市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组织开展对未实施煤改气治理区域煤烟尘、垃圾焚烧大检查工作,持续实施247.89蒸吨燃煤锅炉“煤改气”工作,目前,全市已完成59.25蒸吨的煤改气工作,正在施工的为169.24蒸吨,已签订合同尚未实施的为13.4蒸吨,未签订合同的为6蒸吨,并积极推进煤改电工作。严控重点用煤单位煤质,坚决取缔反弹煤场,截至6月底,全市共抽检电厂、煤炭经营市场和网点煤炭199个批次,其中电厂入炉煤156个批次,合格率90%,一、二级市场煤炭43个批次,合格率95%。

堵住污染源留住西宁蓝

我市还加大对机动车污染的防治,深化工业及相关领域污染防治,堵住污染源,留住“西宁蓝”。

在大力实施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我市依托“渣土车、黄标车”稽查布控系统,严格落实大重型易污染货车禁限行,市公安交警部门合理安排警力,加强对禁、限行区域、工地集中地点、大重型车辆经常驶入地点的渣土车、高污染车辆的违法行为治理。同时,为加强我市冒黑烟车辆监管工作,我市正在积极落实10个主要路口冒黑烟车辆抓拍遥感识别系统建设工作。

全面开展工业企业废气污染治理。环保部门采取重点监察和全面监察,日常检查与夜间、节假日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对钢铁、火电、化工、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提高监管等级,加大监管频次,严查擅自停运或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污染物超标排放、偷排偷放、非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惩治了一批偷排漏排、擅自停运污染防治设施等突出环境违法行为,极大地震慑了环境违法企业。

感受深刻:高原在绿色蝶变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切实肩负起国土绿化的时代重任,传承弘扬尕布龙精神,以“高原绿”建设行动为抓手,推动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加速提质,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大会战,打好增绿提质攻坚战,再造一个南北山,为幸福西宁增绿量,为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提品质。

【市民赞高原绿】“看完了西宁如此优美的街景,献小诗一首。美丽夏都西宁,绿色样板城市,而今绿树成荫;花木馨香美艳,天蓝水清地净,人民和谐文明,而今政通人和;奋发建设小康,加油加油加油!”微友收金元写道。

国土绿化提速三年战役打响

【走进现场】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挥锹铲土、培实新土、堆起围堰……4月17日,在园博园施工现场,市四大班子领导及市委各部委、各县区、市直各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及西宁市尕布龙绿色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上千人参加的义务植树活动展开,这既是一次履行法定义务的植树造林活动,也是一次绿化工作现场动员推进会,释放出西宁坚定不移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强烈信号。

【提速行动】 《青海省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此作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具体举措。结合省委省政府对西宁提出的“建设美丽西宁,服务全省人民”要求,编制了《西宁市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方案》,制定了10项建设行动,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156万亩国土绿化任务,创建4个省级森林城镇。通过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的全力推进,将使我市自然生态系统不断修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意味着西宁生态文明建设迎来历史性机遇,并将取得突破性成效。目前,完成营造林任务36.61万亩。

园博园等生态示范项目推进

【走进现场】甘河工业园区西区北端的这块土地——园博园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眼前,苍翠满目、绿意盎然。短短几个月时间,一块块曾经看不到绿色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个个整齐的绿色方阵,亭亭玉立的树苗随风舞动。

6540亩工业用地上建园博园

我市把甘河工业园区6540亩工业用地用于建设“园博园”,相当于放弃了每年17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按照“边申办、边建设”的总体部署和“三年现雏形,五年显形象,继续锲而不舍申办园博会”的总体要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建园主题,挑战高寒干旱地区建设园博园的极限,把建成西北地区首个园博园作为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标志性工程。2017年,园博园项目已实施开展场地平整、地形整理、湖泊开挖等工作,目前,已完成2030亩景观林栽植,全面开展地形整理、挖湖造山、水利设施等园内建设工作。

西北最大城市山地森林公园

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把西堡生态森林公园作为勾勒生态山水城市的点睛之笔,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山地森林公园。西堡生态森林公园总规划面积217.31平方公里,项目建设以森林建设和生态修复为核心。目前,已全面完成绿化造林任务,完成110公里作业道路建设,湟中水滩花海种植苗木24万株、播种草花600亩,火烧沟区域综合治理正在加快推进中。

同时,我市还启动实施国家湟水规模化林场项目、持续打造环城国家生态公园等重大生态示范项目。

实现再造一个“南北山”的目标

【走进现场】今年,我市将再造林10.3万亩!力争完成西宁南北山绿化三期工程。多年接续奋斗,完成27万亩高标准造林绿化!今年实现再造一个“南北山”的目标,将比计划整整提前两年!

【积极推进】目前,南北山三期工程已完成造林8.6万亩。坚持绿色涵养生态本底,全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加快西山生态修复、火烧沟生态修复治理等项目,形成构筑城市海绵体连片示范效应,进一步筑牢西宁地区远郊生态安全屏障。

打造一座绚烂迷人高颜值城市

【走进现场】城市里一片片绿地就像一块块调色板,五颜六色的,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西宁越来越美丽了!

【积极推进】今年我市深入开展“高原绿”城区园林绿化提质提速行动,目前10个城区精品主题公园、12处公园游园正抓紧建设,建成了24处街头绿地,完成了26条道路新改建绿化,全部完成78处花街和花卉造景节点,完成27个老旧楼院、单位庭院景观提升改造。努力做到新建道路、互通立交绿化全覆盖,构筑乔灌花草搭配结合,高中低层次分明的绿化空间模式,实现夏有鲜花、冬见绿叶,不断提升城市“颜值”,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不懈努力:

让一城河湖清水流

秀水蜿蜒,流经美丽的西宁,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让西宁更美丽,让西宁人更幸福。

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河湖清”建设行动,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保证了河湖“净”“秀”“美”,切实提升了西宁市民的环保“获得感”。2018年3月西宁市荣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这里初步形成以湟水河为“彩带”,湖、渠、库、湿地为“明珠”,彩带明珠交织贯通的区域性大水网系统和城市水环境生态圈。

【市民说水环境】 “南川河畔不仅有麒麟湾公园、黄河路小游园,现在还在建设长青园,环境越来越好。每天晚上,我都会到麒麟湾散散步,碧绿的河水、两岸绿油油的垂柳;夕阳照在河水上,水面上一片波光粼粼;跳广场舞的大妈,跑来跑去嬉戏打闹的孩子。这些画面,让人深刻地感受到这座城市所洋溢出的幸福的味道。”

953名河长守护水清岸绿

【市民看河长制】“河长制实现了湟水河西宁段干流、支流的全覆盖,一把手亲自挂帅,避免了过去多头管理的弊端,责任更加明确,形成了河道治理合力。”

我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河道“秀身”。在2015年全省率先实施河长制的基础上,结合西宁实际,将全市大中型水库、万亩灌区、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湿地一并纳入了河长制管理范围,全市上下均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本级河长、副河长,共设各级河长953名,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初步形成了“1+6+N”河长制管理模式,实现了河长制管理全覆盖,形成了上下游共治、左右岸同治、多部门联治、全社会群治的河流管理保护机制。通过综合施策,国控小峡口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从2010年的58.8%提升到了2016年的83.3%,全国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2015年的40%提升到了2017年的60%,有力地促进了城市水环境的改善。

城市百里生态水系风景线延伸

生态治河稳步推进,城市百里生态水系带状风景线呈现。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三河六岸景观长廊建设,按照启动南川、北川、规划西川的总体部署,投资38亿元,实施了湟水河干流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和北川河综合治理项目,生态治理河道42公里,形成138万平方米景观水域,建设形成了西宁城区“东、西、南、北、中”五大水面和湟水干流、南川、北川三条生态河道,实现了河道治理由单一治理向深度治理与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转变,营造了多样丰富的滨水空间和活力岸线,构建了具有西宁独特水文化和水景观的城市水系网络,呈现出大绿化、大水面互融的城市百里生态水系带状风景线。今年我市大力推进西干渠、国寺营渠、解放渠水系连通工程,优化区域内水资源配置格局,改善水质,为沿线多巴新城、西川新城及现有建成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同时,推动了绿色发展,近年来实施106个循环经济项目,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试点初期分别降低了26.3%和22.2%。完成35家涉水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取缔或责令整改小散乱污企业838家,关停211处非法采洗砂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1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11%,为绿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持之以恒让泥不出沟

近年来,我市水土保持与小流域治理成效显著。湟水河及支流构成西宁十字型河谷地形,由于受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土壤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较严重。我市加快生态修复与治理力度,按照“上治、中挡、下排”,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近年来,实施了火烧沟流域、湟中西纳川流域、大通黑林河流域等坡耕地综合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除险加固等一批水土保持项目,每年治理80平方公里,历年累计治理面积达到了1432.55平方公里,占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3321.6平方公里的43.13%。通过持续多年的治理,改变了沟道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达到了泥不出沟,有效遏制了沟道下切和沟岸崩塌扩张现象。今年我市共落实水土保持项目11项,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落实计划资金7296万元。目前,10项工程已开工,计划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9.26平方公里。(记者小言 本版图片均由黎晓刚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