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近25年森林面積增加量世界第一?

盧金潮


“如何看待中國近25年森林面積增加量世界第一?”——在我這個經濟研究者看來,這是中國工業化和外貿發展的成就所致。通過擴大出口,增強進口能力,不斷擴大進口國內短缺資源和缺乏比較優勢的資源,減少、停止國內資源的過度開發,工業化和對外貿易發展對中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中國停止採伐天然林,國內森林蓄積量持續大幅增長,同時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木材進口大國,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中國是個少林國,根據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我國森林覆蓋率只有21.63%,而世界平均森林覆蓋率為31%,人均森林蓄積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7,我國森林面積僅佔世界5%,蓄積量佔世界3%,木材消費量卻成倍增長,2001年為1.19億立方米,2012年已達4.95億立方米,成為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費國。如果依靠國內林木滿足木材需求,中國林地將遭遇毀滅性命運,但通過大規模進口木材,我國原木、鋸材進口量佔全球木材國際貿易量1/3以上,我們不但沒有加速耗竭國內森林資源,反而實現了全國全面停止木材商業性採伐,森林覆蓋率連年提高。而中國之所以能夠從
1990年代中期啟動天然林保護工程,關鍵原因就是從1990年代初起中國連年貿易收支、經常項目收支順差,有能力大規模進口木材而無需擔憂損害宏觀經濟穩定。

與此類似,大規模退田還湖、退田還牧,都是建立在國際收支格局根本改善、有能力進口糧食等相關資源的基礎之上。


梅新育


中國的森林覆蓋率確實在顯著提升。上世紀中葉,中國的森林覆蓋率一度低至12.5%。經過幾十年恢復,到2016年,這個數字上升到21.66%。截止目前為止,中國已名列近25年來森林面積增加量為世界第一。


中國是少見的森林面積仍在增加的國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8年還將完成造林1億畝以上,相當於一個寧夏的面積。中國會什麼有如此的驕人業績呢?

一,保護原始森林,促進人工林的增長,從輿論宣傳到農民實際產權的落實,是最基本的因素。隨著科普深入,很多人逐漸明白:製作一次性筷子的木材,其實是速生林木材,很多還是木材的邊角料。對木材的強烈需求,不僅不會消滅森林,反而會促進人工育林。

人工林越多,木材就越便宜,不僅滿足經濟發展所需,還能促進森林種植發展。曾經我國的少數環保者常常舉一個段子:日本人不捨得砍本國森林,從中國進口木材,加工成一次性筷子,再賣給中國人。

如是畫面中就產生了這樣的鏡頭,生長20年的大樹,僅能製成4000雙筷子,中國人每年要吃掉大片森林,等等。這些說法在微信朋友圈非常盛行,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滾動一遍。

日本政府現在已停止了中國部分木材業務,實際上並不利於農業人工林的生態維護。

人工林是週期長,收益慢的產業。承包一片林地,經過前期成本投入,往往需要幾十年時間,才能收回收益。想鼓勵企業家進場,需要充分的產權保障,讓他們放心種樹,精心育林。林地應當允許抵押和流轉,說白一點沒有農民的利益,就無法使農民營造樹林的產權價值發揮出來,僅僅依靠全民造林理論宣傳顯然是不夠的。(關於這一問題,後面還將專門敘述。)

二,我國森林增長的同時,利用多種渠道,保障了國內樹木強勁市場需求。

在俄羅斯遠東,一個常見的景像是,火車通往森林深處,木材無需搬來運去,只要一上火車,一跑就是上百公里。

印尼是木材出口大國,這也依賴於他們便利的港口條件。

俄羅斯和印尼的人力成本比中國低,他們的交通也便利。從這兩個國家進口木材,再運到沿海的傢俱生產基地,成本比從中國東北西南伐木還要低。

三,關於我國植樹造林工程深度思考。

本文在文章前部分已提到,農民應當是植樹造林的主要參與者。全國的發展並不平衡,有些地方政府還存著只鼓勵種樹,禁止農民獲益的現象。

①有些地方政府片面執行《森林法》規定,除自留地和房前屋後的零星林木,一切林木採伐都要許可。就算責任田樹林、開荒種植的樹林、合法使用的林地,也不能隨意採伐。

②至於企業通過投資山林,獲得土地、林地和木材收益,更是千難萬難。

以上這些問題看起來,只是小事,實際上關係著生態環境的營造發展,隨著2018年政府報告各項農業政策的實施,我國的森林植被及林業的流通一定會穩定發展。


沙湖泛舟


最近幾年,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在顯著提升。

上世紀中葉,中國的森林覆蓋率一度低至12.5%。經過最近二十多年恢復,到2016年這個數字恢復到21.66%。和其他國家相比不算很高,不過能扭轉森林減少的勢頭,也算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最近25年,中國是世界少見的森林面積仍在增加的國家。2018年,中國將完成造林1億畝以上,這相當於一個寧夏的面積。

森林面積增加,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投入很多資金,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還包括補貼造林等,大力地增加森林面積。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也是我們可以看得到的。

除此之外,中國森林覆蓋率的增加,還基於哪些方面的原因呢?

第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城市化。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城鎮人口湧向大城市,人對自然的壓力在變小,這有利於植被恢復。政府要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執行成本就要低得多。政府對植樹造林大規模補貼,這種財力只能是今天才辦得到。

第二個原因,是人工林產業興起。經濟發展離不開砍伐森林,在天然林幾乎全面禁伐的今天,人工林滿足了經濟發展的需求。一部分人工林是國家為防風固沙,改善植被而建,而更多人工林則是為經濟利益而建。沒有經濟利益,人工林建設不會發展得這麼快。

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對木材的需求逐年上升,很多需求不是人工林所能滿足的,怎麼辦呢?

第三個原因,是進口木材的增加。中國每年從俄羅斯和東南亞進口大量木材,滿足了建築、裝修和家居的需求。很多人對這種“砍別人家樹,不砍自家樹”的做法竊喜,好像賺到什麼便宜似的。大可不必這樣看待。木材一直是國際貿易的大宗商品。對出口國而言,木材出口是他們參與國際交換的一部分。輸出資源,購買其他商品,這是互利的選擇。

在俄羅斯遠東,一個常見的景像是,火車通往森林深處,木材無需搬來運去,只要一上火車,一跑就是上百公里。印尼是木材出口大國,依賴於他們便利的港口條件。俄羅斯和印尼的人力成本比中國低得多,從這兩個國家進口木材,運到沿海傢俱生產基地,成本比從中國東北西南伐木還低。2016年中國政府出臺政策,全國禁止天然林的商業採伐。這項封山育林,休養生息政策,很大程度是順勢而為。沒有國外天然林進口作為替代,是很難辦到的。

提高森林覆蓋率,很多人只看到國家行為。封山造林,大規模植樹,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手。至於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也不容忽略。


菁城子


如何看待中國近25年森林面積增加量世界第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目前,全國森林面積達到31.2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森林蓄積量達到151.37億立方米。

2018年,又提出了2018年造林1億畝的目標,換算一下就是6.7萬平方千米,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全國範圍內,福建省的森林覆蓋率以65.95%位居第一,江西省則以63.1%位居第二。

世界範圍來看,全球的森林覆蓋率為30.6%。中國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所以,我們在看到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時,也要清楚認識到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仍需繼續努力。

森林面積的增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國家消滅宜林荒山的決心和努力,以及大規模的封山育林、天然林的全面禁伐、大面積防護林的建設的結果。

另外就是管理的力度加大並日趨規範。

森林可持續經營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

中國還將完善林業扶持政策,健全林業財政補貼制度,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落實林業金融稅收扶持政策。加強林業科學研究,建立科技支撐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說的是“森林面積增加量”,而不是“森林面積總量”。所以不要強行去和南美洲的一些國家或者俄羅斯去比總量。


風車車看天下


世界各國森林覆蓋率:日本64%,韓國61%,挪威60%左右,瑞典54%,巴西50-60%,加拿大44%,德國30%,美國33%,法國29%,印度23%,中國21.36% ,埃及0%。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羅斯、中非和東南亞。這4個地區佔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羅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剛果為最,4國擁有全球40%的森林。全世界的森林覆蓋率為32%,北美洲為34%,南美洲和歐洲均為30%左右,亞洲為15%,太平洋地區為10%,非洲僅6%。

我國森林覆蓋率上世紀50年代是19%,60年代11%,70年代6%,80年代嚴重下滑到4%,生態環境逐步惡化,風沙,洪水,乾旱各種自然災害頻頻,生態的惡化已經嚴重影響到國家的正常發展。於是我國政府開始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開始了長達幾十年不間斷的防風固沙,植樹造林,改造生態環境的努力。中國成為世界人工植樹造林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是治理沙漠卓有成效的一個國家,國土變得越來越綠,森林面積逐年擴大,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好。

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也在不斷增加。

我國的森林覆蓋率現在恢復到21.36%,未來的努力目標是至少達到30%。

中國防風固沙,植樹造林的代表性工程

一、三北防護林工程

二、綠進沙退奇蹟之一——日出塞罕壩美景

三、綠進沙退奇蹟之一——庫布齊治沙成果震撼了世界

四、綠進沙退奇蹟之一——山西右玉縣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治沙,全縣國土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美不勝收。

金秋右玉美景

中國森林面積增加世界第一的原因我總結有以下一些:

1、中國把生態立國做為一項基本國策,從上到下全國都高度重視,不論是政府層面還是企業和民間人士對保護環境,建設美麗中國理念都高度認同,並幾十年堅持不懈,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退耕還草。

2、科技不斷進步及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的農村居民進城成為城鎮居民,液化氣和電磁爐,電飯煲等清潔能源的使用及家用電器的普及及減少對化石能源依賴和森林綠地資源的持續破壞。

我小時候在農村,每年冬季家家戶戶都要上山砍柴,幾天不到會像剃光頭似的把村後的幾座山砍得光禿禿的,年年如此,現在農村裡只剩下一些留守老人,山上的柴也很少有人去砍了,因此常年都呈現出綠意盎然的美麗景象。農村的生態環境得以根本改善。

3、法律層面加大了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護立法,法制建設越來越完善到位,毀林,排汙,破壞生態環境會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所以沒人敢隨便砍樹了。

4、經過幾十年的教育和引導,民眾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深入人心,良好的生態關乎到每一個人的福祉,所以民眾擁有保護環境,愛護生態的自覺性和自發動力。

5、轉變發展理念,經濟發展方式的升級和改變讓森林成為一種獨特的發展資源,優美的環境,良好的生態就是一種優質的發展資源,不砍樹,不毀林,搞旅遊,搞農家樂,搞林下養殖等等比砍樹直接賣木材的收益高多了,還能持續發展。保護生態,愛護環境能夠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自然人們保護生態環境就有動力。

6、南水北調等大型水利工程對中國北方生態的改善起著巨大的作用,如果紅旗渠工程建設完畢,中國整個大西部的生態環境也將得到極大改善,中國的國土將新增一大片綠色。

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已經成為中國14億人的高度共識,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中國的國土會變得越來越綠,越來越美,中國的發展也將變得越來越好,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會日益增強。


胡侃砍


先說說森林為何這麼重要?


陝西省的渭河平原在歷史上被稱為關中地區,在秦朝一直到唐朝這上千年的時間裡,關中一直是華夏文明的核心,曾經有超過10個朝代在這裡建立首都。這裡確實是個好地方,在先秦時代,這裡到處都是蜿蜒曲折的河流和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開墾耕地很容易得到豐收。就連大熊貓和金絲猴也在這裡成群的生活繁衍。

但唐朝以後,中國文明的核心卻東移了。以後的朝代在建國定都時再未回到關中。清代的西安城只有唐代時候的1/7大小,人口更遠遠不如。

原因是什麼?


因為人口增長,產生了營建宮室,居民住宅,燃料需求,以及為了滿足糧食需求開發農田,都需要砍伐森林,這種砍伐速度往往很驚人,在漢代已初露端倪,當時關中雖然有“陸海”之稱,但都城附近只有今陝西省戶縣、杜(今陝西省長安縣)的竹林能與秦嶺上的檀、柘相媲,此外再無其它森林可以稱道。


眾所周知,漢朝的強盛在中國歷史上是少見的,但強大的王朝對森林環境往往也是破壞最大的。


因此,另一個砍伐森林的高峰是唐朝。

到隋朝剛建立時,經過前面數百年的戰亂,秦嶺上又重現了森林密佈、鬱鬱蔥蔥的景象。可是,隨著隋唐長安城的建設發展,秦嶺的森林又遭到破壞。當時,唐政府在東西兩京附近盛產木材的地區設置了六監,掌管採伐工作,供應建設所需。唐長安附近設有三監,負責砍伐秦嶺上的林木,《續資治通鑑長篇》卷3中有“歲獲大木以萬計”的記載。唐中葉天寶年間,長安周圍已無巨木可供採伐,要長途跋涉到嵐(今山西省嵐縣北)、勝(今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東北)等州才能取得。


這一次陝西的森林才是大傷元氣,從此再沒緩過來,而且隨著森林的破壞,田地也被破化了。陝西的糧食產量比起漢代大大減少。


為什麼森林減少會導致農田減產?


因為森林減少,會導致泥土鬆動,遇到暴雨後表層泥土就會被水沖走,而深層土往往是鹽鹼化的或者酸度較高的,總之很不適合植物生長,那些砍伐了樹後的山變得光禿禿的,很難長出草來就是這個原因,連野草都長不出來,何況莊稼?


紅楓歷史觀


對於中國近25年來森林面積增加量成為世界第一的說法。我們要持樂觀的態度。原因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於治理風沙的影響。

沙塵暴,對生活環境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中國綠化面積的增加。森林覆蓋率的增加。對於改善沙塵暴,對生活環境的侵蝕。是有非常大的幫助。尤其是在北方比較乾燥的西北地區。這種效果更加直觀。

二,對於空氣質量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森林覆蓋率的增加。就意味著大自然將在我們的生活環境當中,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更多的氧氣。這樣會使得我們的生活或者居住環境,更加清新自然。對生活和生產各方面都是有幫助。尤其是對我們個人的身體健康。那是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和改善作用。

三,對科學技術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改善森林的覆蓋率。不光是動手行動。栽種樹木。因為有的乾旱或者沙漠的地方,你即使付出了勞動,也不是有收穫。那麼這時候對於科學的栽培技術和科學的防護技術。在這方面體現將變得尤為突出。我們在改善森林覆蓋率的同時。如果加大了,科學技術的投入研發以及應用。那對於提高森林的覆蓋率以及綠色環保科技的創新。將會邁出關鍵更實際的一步。

四,對於科研人才的影響。

不管是解決沙漠化問題。還是解決城市綠化問題。還是對植物生長要素深層次研究方面。我們都缺少不了人才。在當今社會,人才的重要性,尤為突出。不管在什麼行業。而在森林綠化覆蓋率方面。通過科學的手法和科學技術將這些知識靈活運用,並在生活中和社會上解決問題的人。像這些科研人才。將會發揮他們所學專業知識的優勢。來更好的造福這個國家。

五,對於世界環境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管是世界面積上來講。還是全亞洲的土地面積來講。就是規模最大的。在這麼大的土地面積上面。如果我們能夠把森林的覆蓋率,每年提高10%。那對於整個亞洲乃至全世界。我們所對環境所做出的貢獻,那將是尤為突出。甚至可以說是舉世矚目的。這樣的行為也為全球氣候變暖。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空氣和水質量的高效率提高。貢獻出了巨大貢獻。

感謝大家閱讀,歡迎在下方點評留言轉發,謝謝。祝大家生活愉快。




騎著螞蟻逛街的帥哥



隨著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森林面積和蓄積量持續增長,截至2017年底,全國有林地面積達到1.7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18.21%,森林蓄積量達到112.7億立方米。但森林質量、生態功能完善的森林僅佔總量的13%,有25%以上的森林處於亞健康和不健康狀態。雖然增速第一,但是在覆蓋率上我國還是處於下游水平,正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時刻。

地球上平均每小時失1000個橄欖球場大小的森林面積。中國在過去25年裡成為全球森林面積增加最多的國家;2015年時,中國森林總面積位列全球第五。拉丁美洲和非洲則是森林銳減的主要地區,也是全球森林蘊藏量最豐富的幾個地區。



砍伐樹木很簡單,一句順山倒,一顆百年大樹就被放倒在塵埃,一天之內森林就會被砍出一塊難看的疤瘌,但是大自然卻需要一百年以上的時間來重新培育樹木。

美麗中國,青山綠水,這些這個生態文明的理念隨著國家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退耕還林,還草,沙漠治理都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停止一切破壞性開發,一個個的國家保護區建立起來。國家的意志正在逐漸的灌輸給每一位公民。

環境質量關係著國家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影響著民族後代的生存質量,不能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替我們還債。一個現代化的中國需要完善的綠化系統,良好的生態環境。不能讓河水咳出黑色的血水,不能讓白雲患上了肺病成了霧霾,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見不到藍天白雲,見不到青山綠水。環境的惡化就是國家民族的自我閹割。

如果說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智慧和良心,綠化就是一個國家的心靈和天窗!

我已經在螞蟻森林裡成功攢夠積分,種下了自己的梭梭樹,每天看著沙漠裡面屬於自己的樹木,心中很有點小自豪。我為祖國添點綠。這個比喊口號管用。


烽火冰河


一、用地球對比眼光去看待,中國25年森林面積增加。世界各國人口增長對森林的影響不容忽視,生態文明深入民心。納入教科書,宣傳輿論廣告……規劃、監管多管齊下,效果明顯。

二、從上至下政府林業部門進行不懈努力,退耕還林政策得到人民擁護,思想轉變到實際行動。

三、科技進步。人工轉變成技術,大大減少了造林成本,提高了成活率,森林逐年增加。

四、退耕還林不利,在還林、森林踏查和統計上走馬觀花,編造數字,求得地區森林面積誇大,給當地政府爭榮譽,個人的獎勵。

五、相關部門不能把政策和實際相結合,以罰代替還林,以罰代替管理,又怕上級懲罰,在退耕還林上講瞎話,各項任務靠數字,上邊也不查。

森林是人類生活的外部環境的重要部分,氧氣的重要來源之一,被稱為“地球的肺”。森林又是動物和微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場所,森林本身和其他生物是重要的食用、藥用、建築等許多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和經濟價值。國富民強需要它,“造福人類,愛我中華”,關注和增加森林面積從我做起。

感謝您的閱讀 點贊 評論 轉發 請關注山泉書屋 每日都有更新 批評賜教!


山泉書屋


對於我們25年來森林面積的增加量世界第一,無疑是值得欣慰的,這說明國家這些年花在環境治理上的功夫和財力已經初見成效,已經扭轉了我國森林面積持續下降的趨勢!

一方面,國家近些年來通過退耕還林還草,推行城鎮化,提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注重保護和恢復綠化植被的行為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

而另一方面,國家持續的參與世界貿易的國際合作,促使一些在森林面積巨大的國家對我國木材出口,也成為替代國內採伐的主要補充!

而對於木材的消費市場的調整,也是我國森林面積得以增加的原因之一,一些代替木材的合成材料目前在我國大量的應用,也促使在木材消耗比例降低!

不過森林面積增加不全是積極意義,例如比較積極的是在一些山地不適合耕種的地區,土地退耕還林還草,而一些地區適合耕種的地區,則也出現大量的耕地荒蕪或者成為林地,大面積的林地代替了可以耕種的優良平整土地!這實際就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大量耕地成為林地的背後是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興趣在減弱,國家糧食安全堪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