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古道——石棺寶藏之謎

曹宅鎮之北2公里處,有一著名的大佛寺,距今已有近1500年曆史。經大佛寺往北有一條古道翻越北山,為古代金華到浦江的大路,即是久負盛名的金蘭古道。

金蘭古道——石棺寶藏之謎

葛躍進 攝

如今的金蘭古道已是遊人如織,細心的遊客會發現,在金蘭古道邊上不同的地方,有三具石棺,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棺材、懸棺、小棺材。

為什麼在千年古道邊上擺有三具不同石棺材?這三具石棺材又有何來歷?

金蘭古道——石棺寶藏之謎

這還得從當年洪武皇埋藏寶藏說起。在六百多年前,洪武王朱元璋在當皇帝前,經常在曹宅大佛寺一帶活動,為了攻佔當時元朝統治金華府的城,他選擇金華北山的一個大山坳,組織士兵天天進行操練。

在山凹的東側有一處山崖,在那裡遙望婺城,清晰可見。那山崖由三塊巨大石塊疊起,一面依山,另一面底下是懸崖峭壁。三塊巨石與懸崖之間有一條深溝,要是用力跨去,可能會因前衝而掉入懸崖,要是隨便一跨,又不能踏上去。所以一般人是萬萬不敢上去,即使看看也是不寒而慄。而朱元璋是真命天子,所以他天天站在那三塊巨石上指揮部隊操練,如履平地,毫無懼色。後來人們便稱這三快巨石為將軍臺,也有稱“點將臺”的,直到現在還有人去焚香跪拜。

金蘭古道——石棺寶藏之謎

(銀棺)

當時攻下金華城後,繳獲金華府的大量金銀珠寶,但因大部隊還需征戰天下,不便攜帶。根據軍師劉伯溫的建議,將城內的金銀珠寶悉數搬往北山埋藏,待天下平定後再挖掘取出。劉伯溫察看北山地勢,考慮這麼多金銀珠寶運往大山深藏,應便於運輸的金蘭古道,為遮人耳目,又選擇了夜間埋藏,以防被人發現。

軍師劉伯溫當下挑選部分精兵強將,肩挑手扛將繳獲的金銀珠寶經曹宅古鎮搬運到金蘭古道。根據軍師劉伯溫的安排,夜幕降臨之時,兵分三隊往金蘭古道深山進發,每隊在古道邊設置一具石頭棺材為標誌,再往周邊百餘米挖一深洞將所挑珠寶埋藏下去。

第一隊在金蘭古道山口地段這隊官兵時間最充裕,所以這具石棺製作也最精細,石棺也最像了。

如今遊人剛進山口,就可看見這具造型精緻的石棺材。

金蘭古道——石棺寶藏之謎

第二隊沿金蘭古道再往大山進發,山高路險,走了約莫三刻時光,也已經很疲勞了,看見路邊一塊巨石,便也停下開始尋找藏寶之所。為便於日後尋找,官兵根據劉軍師要求,隨即將路邊的一塊巨石打造成一具懸棺。

這具石棺離古道有十多米,整具石棺長約六米,朝向溪水一頭懸空,也叫懸棺。

金蘭古道——石棺寶藏之謎

(懸棺)

第三隊官兵,看看其餘兩隊均已在埋藏了,加上肩上擔子也重,在離開第二隊官兵沒多久,就在路上停下尋找藏寶之,由於路上耽誤許多時間,就根據要求草草製作一下,所以現在遊人看見這具石棺製作也最粗糙的。

三隊官兵藏好珠寶之後,劉軍師恐日後官兵返回容易尋找,便命所有藏寶之官兵均不得走回頭路,按照一條羊腸小道往西直達洪武皇點將臺。他估算征戰天下尚需時日,恐天長日久了忘卻,因而在一塊非常顯眼的三角石上刻上做好標誌符號,表明了藏寶地方。

然而朱元璋得了天下,做了皇帝之後,開始了“兔死狗烹”行動,將一同打天下的部下大將一一殺掉。而軍師劉伯溫早已預料到,待將殺劉伯溫之時,他已早早逃回了青田老家,隱居在山林之中。其餘知悉藏寶地點的將士,也在征戰天下之時,戰死在疆場,這批藏在金華北山金蘭古道邊的寶藏,從此無人知曉。

且說劉伯溫雖隱居在青田山林之中,仍不忘北山的寶藏。怎因皇上通緝,不敢拋頭露面,便傳出一句“石頭三隻角,有藏沒人要,尋得藏寶石,寶藏不得了”。這話在金華北山腳下一帶流傳很廣,特別是在北山腳的古鎮曹宅一帶更是家喻戶曉。

自明朝以來,有許多人上山去查看三角石,但是無人能破解其符合標誌。

金蘭古道——石棺寶藏之謎

也有人為得到這批寶藏,花了畢生精力,天天攜鋤上山滿山挖掘,怎奈北山地域如此之大,如何能找到?何況是劉伯溫的點子,鬼神莫測,豈是平常人能找到的?

解放後,有一曹姓石匠,估計寶藏有可能藏在三角石下,費了好大的勁,用炸藥將巨石炸開,但三角石雖有缺損,仍無半點蹤跡, 最終還是無果而返。三角石的藏寶圖從此不全,無人能夠破解。

據當地老人分析:金蘭古道三處藏寶之地,皆在古道邊,以石棺材作為標誌,千萬年不會改變,便於日後尋找。而具體藏寶方位又標註在五里開外的點將臺附近三角岩石上,為防日後有人隨意挖寶製作了一道堅固的防盜門,是為一般普通人萬萬所不能想到的。劉伯溫的藏寶地果然妙啊!

金蘭古道——石棺寶藏之謎

萬年溪水千年古道,這批年代久遠的寶藏,到底是藏在哪裡呢?何日能夠重見天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