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在國際商業市場占份額多少?

管冬悅


今年是中國航天進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28週年。

1990年4月7日北京時間21時30分,我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亞洲一號”衛星。

“亞洲一號”的成功發射,長征系列火箭以其優質的服務和低廉的價格,贏得了世界各國衛星所有者的青睞。

此後不久,“亞洲一號”衛星為1990年亞運會進行了信號傳輸,併為《人民日報》提供版面傳送服務,很快,“亞洲一號”衛星的轉發器被訂購一空,為日本至地中海國家超過25億人口提供完善的通訊服務,直至2003年2月光榮退役。

雖然長征火箭補充了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發射能力的不足,在最高峰時曾佔有7%-9%的市場份額,但自1991年開始,美方以中方向他國轉移導彈技術為由,先後多次對中方制裁。1998年,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區法院指控休斯公司和勞拉公司參與長征火箭的故障調查,違反了美國武器出口控制法。隨後,美方以防止向中國轉讓衛星及導彈技術為由,拒絕批准休斯公司與中方的合作協議 。次年,美國公佈了《關於美國國家安全以及對華軍事及商業關係的報告》 (考克斯報告),稱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係統地盜竊美國的核技術和軍事技術。

1998年以後,中國火箭再也沒有發射過任何一顆美國衛星。

1999年,商業衛星被列入美國軍品管制清單,中方正在執行的5個商業發射服務合同相繼終止。

隨後,中國火箭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上經歷了長達6年的沉寂。

2005年,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將法國阿爾卡特公司製造的“亞太六號”通信衛星送入太空。中國航天人終於打破了堅冰!

但美國人推出了更苛刻的法案:無論哪個國家,只要用於發射的衛星上使用了美國產的元器件,都不能使用中國火箭發射。一個殘酷的現實是:美國壟斷著全球大多數衛星的製造。

2001年12月31日,中美商業發射服務國際貿易協議備忘錄終止,中方更難拿到國外的商業合同了。

被美方限制在國際市場的活動後,中國完成了新一代衛星的研製與飛行,並順利實施了載人航天工程。2007年,長征三號乙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中國擁有了更為強大的整星交付與發射能力。那一年5月14日,中方利用衛星平臺,成功地將分屬四國的4顆衛星同時送上了太空。

今年,長征二號丙火箭將在時隔16年之後重返商業發射服務市場,預計有兩次商業發射。其中,將於9月執行的“中法海洋衛星”發射任務備受關注。

這是中法航天合作研製的首顆衛星,其發射和應用將進一步促進中法之間科技合作與交流,並將推動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的《巴黎協定》的有效實施,繼而推動全球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感謝對手的制裁與狹隘,中國航天請繼續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