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同樣是大佬,馬雲總喜歡在外拋頭露面,而馬化騰卻不常出現在公衆面前?

emptymalei


我是不將就的張小果,我正在創業中,我善於不將就的看問題,歐耶!

兩位馬大師走的創業路徑和成功的核心競爭力都是完全不一樣,再加上他們的個人性格特點,所以你會看到他們在做事方式和重點上面會有所不同,所以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如果兩個人的表現都差不多,那才是不正常的。我們來看看兩位大師和事業不同在哪裡。

馬化騰和騰訊

這位大師和騰訊的事業,大家都知道是以QQ起家的,在當時以一個產品去滿足一個尚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這是騰訊的起點,而馬化騰在這裡面的角色更像是一個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是什麼?是研究目標群體從而研究產品。

而我們知道,QQ是一種新的互聯網通訊工具,這個工具在最開始,誰最喜歡用?就是那些不喜歡面對面溝通,溝通水平差的人,他們在QQ上找到了自尊和跟別人平等的機會,但是馬大師這位高級產品經理為什麼能夠那麼好的洞察這些人的需求,其實,他原本就是這樣的人,程序員出身,善於研究產品但卻不善於溝通,他能夠深刻了解這些人的內心感受和需求,在加上他的專業水平,他就能夠很好的把需求激發出來,然後用產品去滿足。而微信之父張小龍實際也是這樣的人。所以產品經理最需要的能力就是站在目標消費者角度去看待需求和產品,這樣才能開發出跨時代的產品。

所以,這位馬大師不願意拋頭露面,除了不喜歡以外,其實也沒有必要,因為那樣對於他想要去真正瞭解用戶需求並沒有多大的幫助,這個跟他自己的習慣和企業的基因有很大的關係,而騰訊怎麼看都是一個做產品的公司,而他們想要擴展和搭建的系統也是在他們產品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的。

馬雲和阿里巴巴

這位大師和阿里巴巴的事業,大家都知道他們的創業故事。阿里巴巴的每一個機會更多是靠馬雲的對於未來的眼光和個人的扭曲立場去克服每一次的困難,給整個團隊近乎宗教的理想支持,給投資者近乎瘋狂的未來猜想。

所以對於阿里巴巴,馬雲更像一個戰略家、精神領袖和代言人。所以只要阿里巴巴在路上,馬雲就必須站在最前端,他是永遠退休不了的,在所有人的認識裡,阿里巴巴近乎等於馬雲,馬雲的價值甚至可能還高於阿里。

對於阿里的生存和發展,馬雲站在前臺是他的工作和職責,他需要通過高曝光獲得市場的認同和社會的支持,這些都是阿里巴巴能走長久的條件之一,這已經是阿里巴巴的生存模式了。這些年,雖然阿里通過大量資金在各種佈局和併購,但這個大型的生態系統如果沒有馬雲站在前端是很難支撐下去的,就像一個社會需要信仰一樣,沒有了信仰就沒有生產力和凝聚力,特別對於這樣一個超大型的企業更是如此。

在小果看來,兩位馬大師的表現都是正常的,都是屬於他們事業的需要範疇,兩個做不同事情的公司、兩個DNA不一樣的公司、兩位完全不同的經歷和性格,他們不同的表現是很正常的!!

我是小果,我的看法肯定是偏薄的,希望得到你的批評和指正,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不將就的張小果


這就是性格差異啊。

馬雲性格外向,擅長演講,畢竟當過老師,從小都跟外國人溝通。

馬化騰從小喜歡天文,性格內向,但是喜歡鑽研。

雙馬絕對是這個時代的絕代雙驕,驕字去掉喬,就是絕代雙馬了,沒毛病啊。

兩個人都為這個社會做了很大的貢獻,相應的,社會也沒有虧待他們,如今兩馬已經是中國富豪榜前三名了。

馬雲比馬化騰大7歲,他最開始的貢獻,是對中國外貿所做的貢獻,當年依靠一幫地推鐵軍,馬雲生生的把阿里巴巴做成了外貿商不可或缺的工具。靠著B2B,馬雲賺到了第一桶金。

說實話,這個東西在當時是相當有創新性的,模式創新,同時對社會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後來的淘寶,支付寶,天貓,都極大的方便了中國人的購物,改變了中國人的習慣,可謂前無古人。

馬化騰的第一桶金,靠的是QQ,這個東西當時起源於抄襲國外的ICQ,後來還打了官司,原來QQ叫OICQ,後來因為打官司,改名為QQ。依靠著模仿和借鑑,馬化騰成功的把 QQ做成了中國即時通訊的老大,把MSN趕出中國。

(當時QQ還是OICQ)

靠著強大的學習能力,馬化騰為QQ注入了更多的功能,QQ秀為公司賺了不少錢,到後來是遊戲,現在靠微信,QQ上的廣告,馬化騰每年都能賺幾百億,只要用戶不離開騰訊的產品,廣告費就可以一直收下去。

當然,馬雲現在基本上也是靠廣告費賺錢,賺的是在淘寶天貓上商家的推廣費,服務費。

最後來看看兩家公司最新的財報數據

2017年上半年,騰訊總收入為人民幣1061.58億元(156.7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7%;按非通用會計準則,期內盈利為人民幣308.59億元(45.5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3%。

北京時間8月17日,阿里巴巴集團公佈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注:阿里財年與自然年不同步,從每年的4月1日開始,至第二年的3月31日結束。)

2018財年第一財季,阿里巴巴集團營收為501.84億元人民幣(約合74.03億美元),同比增長56%,預期為71.9億美元。淨利潤為140.31億元人民幣(約合20.70億美元),同比增長96%。按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計,阿里巴巴在第一財季的淨利潤為200.19億元人民幣(約合29.53億美元),同比增長67%。經調整的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251.24億元(約合37.06億美元)。

阿里一個季度營收500億,騰訊半年營收1000多億,兩家真的是不相上下。目前兩個公司市值也相差無幾。

可以說,兩馬現在是旗鼓相當,不相上下,難分伯仲。

希望兩者可以惺惺相惜,而非“既生瑜何生亮”的你死我活。


趙冰峰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這是性格的差異吧

馬雲表示過演講是他自己的天賦之一。想當年,馬雲在剛開始的創業的時候就說過自己靠一張嘴把這些能人都說過來一起創業的,你們可以想想馬雲的演講能力有多強。當年的蔡崇信在美國已經領幾十萬美元的年薪,最後他也放棄了,然後跟馬雲一起創業,回來領幾百塊的工資。你想想馬雲是怎麼把他忽悠回來的。

馬雲外向的性格和超強的演講能力,大家可以從他拍電影、在公眾面前唱歌可以看得到。同時,馬雲也是英語專業出身的,在哈佛大學脫稿全英演講。這種能力在以技術出身為主的互聯網大boss群體中真的不多見。

性格外向,演講能力也超群,同時也身位國內互聯網行業數一數二的大佬,他的一舉一動當然是備受關注啦,新聞自然也多。

馬化騰就不一樣了。馬化騰本身就是出身於中產階級,家庭教育非常好。他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出來之後也是當一個技術員的。他更加擅長跟技術大角度。本身就比較沉靜的馬化騰話就不多。

同時,成為大佬之後,說的每一句話都需要小心,多少媒體和吃瓜群眾都盯著他看。他說的每一句話都很容易掀起非常大的影響。就是這樣的原因,他就更加少在公開場合說話了。這才是明智的選擇,沒有必要貪圖一時的口快,而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畢竟馬化騰本身就怎麼擅長演講,有一些話說錯了是挽回不了的,倒不如不說。


太平洋電腦網


首先是兩個人出身不同。

馬化騰的父親是國企深圳鹽田港的重要幹部,母親和姐姐都是國企的員工。

因為有國企文化的氛圍,加上是家中的獨子,很受家人的寵愛,所以馬化騰從小性格內向,喜歡科學,尤其是天文。最喜歡的事就是一個人在窗口用天文望遠鏡遙望星空,反正他們家也不差錢。

就包括馬化騰的太太也是早年在網上認識的,也算是網戀吧。為了見女友,馬化騰還經常專程從深圳趕到北京去。

有一年騰訊開年會,有一位女員工要求擁抱馬化騰一下,他遲疑了一下,還是答應了,但臉卻先開始紅了。

和到處高談論闊相比,馬化騰更喜歡以用戶的身份,體驗自己公司的產品,用產品來打動用戶。

馬雲則是另外一類人。

馬雲的父親是杭州曲藝協會的會長,馬雲能說會道是有天分和遺傳的。

馬雲從小就比較調皮,是一個不安分的孩子。

因為不適應傳統的應試教育,馬雲上學時的成績一直都不太好,所以高考考了幾次才勉強上了杭州師範學校。在學校時是風雲人物,當了學生會主席,口才自然是一流的,他老婆也是那個時候被他騙到手的。

畢業後馬雲當了英語老師,進一步鍛鍊了馬雲的口才和社交能力。

後來馬雲開翻譯公司,搞電話黃頁,最後創辦阿里公司,都是不安分引領市場風氣的表現。

阿里業務穩定後,馬雲就更加不務正業,整天喜歡到處演講,當起了青年人生導師,還有中國新經濟先行者的角色,開辦了湖畔大學。

最近還當起了主演,找了李連杰、甄子丹、吳京給他當配角,拍了微電影攻守道。

他好像對任何事物都有興趣,都想嘗試一下,當然他有錢,有這個條件和可能。

再者是兩家公司的基因不同。

阿里是銷售驅動型的公司,而騰訊是產品驅動型的公司。

阿里的發展需要吸納大量的商戶進來,然後靠為商戶公司提供服務來賺取自己的利潤。這就要需要阿里的地推銷售團隊要非常有狼性精神,有戰鬥力。公司也倡導狼文化,拼搏文化,有許多雞湯性質。

相對於公司要做好品牌推廣和市場推廣,作為公司老大的馬雲,自然是公司品牌的第一推動人。表面上看馬雲是在到處宣傳自己,不如說是馬雲要宣傳阿里,在為阿里的品牌和營銷背書。

作為產品驅動型公司,騰訊則是工程師文化,整體員工素質大致上都是文質彬彬的,講禮貌文明的。

騰訊的任務是把產品做好,推到市場上,讓用戶去用就可以了。好產品自然能為公司帶來用戶,所以騰訊始終把產品研發放在第一位,非常重視產品創新。

作為公司老闆的馬化騰,自然也會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放在產品體驗上去,騰訊員工說老闆就是最大的產品體驗師。馬化騰把大師的時間都在對自己產品的體驗上,發現問題,馬上發郵件,要求技術團隊改進。

騰訊作為產品驅動型公司,沒有必要做過多的產品宣傳。作為公司的老闆,馬化騰也沒有必要象馬雲一樣到處去奔走,以各種方式為阿里做宣傳和品牌推廣。

在這裡,要說明的是,不管哪個類型,沒有絕對對錯之分。就象人才一樣,只有適合不適合,沒有是不是人才的區別。

馬雲的到處演講,表面上看是不務正業,其實是為公司做宣傳。馬化騰的務實低調是潮汕商人的標準作風,也是企業發展特點的內在體現,沒有必要到處拋頭露面。

不能說馬化騰只是性格問題才不願意高談論闊,事實上馬化騰經過這些年的歷練口才已有了很大進步。兩個人不同的人生經歷加上公司內在的特點,決定了兩個人不同的工作風格和特點。毫無疑問可以肯定的說,兩個人都是傑出的企業家,只是不同類型的企業家和經營不同類型的企業。這中間沒有高低對錯之分,只能說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文淵閣首席學士


比較馬雲和馬化騰兩個人的不同發展歷程就會發現,馬雲自從出道以來就處在激烈的競爭中,多次的沉浮讓其鍛鍊了堅強的性格,也擁有了面對失敗的勇氣,甚至找到了如何從失敗中重新崛起的秘訣。反觀馬化騰,創立騰訊以後就一路順風順水,二十多年來基本沒有遭遇多少挫折,始終處在溫柔鄉中,沒有對手也沒有過失敗,從來的成功造就的是無法平靜的面對最強大的對手的出現的心理狀態。

在馬雲和馬化騰先後出席在廣州的財富論壇,面對主持人“如何看待與對方的競爭”該同一問題,馬雲表示,騰訊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能夠靠創新發展,令人敬佩。“我會和他們競爭,但我們不恨他們,而是要尊重競爭對手。可謂花式誇了騰訊三分鐘。

而接下來,馬化騰則以“去中心化賦能”為主題,結結實實的懟了阿里三分鐘。馬化騰說,騰訊和阿里可能在十多個地方有競爭,好處是正常合理的競爭可以促進發展、激發企業潛能和鬥志。他同時也笑言,不好的地方就是競爭的地方太多。可以說,兩個人的不同表態呈現了不同的性格,也是不同的戰略格局導致的必然結果。

在互聯網大會上,馬雲表示,競爭是正常的,和馬化騰關係很好,經常在一起做公益,並把他拉進了大自然保護協會。但是馬化騰卻只是回應稱,他與馬雲認識很多年,那時候阿里、騰訊還處於第二、第三梯隊,在各自的領域不斷競爭、去贏得市場。馬雲多次在公開場合講與馬化騰關係很好,但卻幾乎從來沒有從馬化騰嘴裡說出過同樣的話,由此可見,心態的差異。

互聯網大會上的椅子位置顯示的是不同的企業家在社會上的地位,這種東西不僅僅來自企業規模大小,還來自對社會的貢獻以及世界性的領導力、影響力。一家偉大的企業應該是對社會貢獻了巨大進步價值,而不僅僅是賺到了最多的錢,一個偉大的企業家應該是胸懷寬廣心繫天下傳播正能量成社會開模時代先鋒,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出個人的奉獻,不應該是處處想著整死對手為了利益無所不用其極的資本家。


馬繼華


馬雲和馬化騰,兩個人的風格截然不同,甚至是剛好相反。有人說是性格問題,也有人說是兩家企業類型不同決定的,更有人說是地域文化塑造的結果等等。凡此種種,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有站得住腳的合理性成分。但我更願意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那就是由個人價值觀和生活態度所決定。

馬雲的人生態度很明確,即人要活得快樂,活得瀟灑,活出精彩,並且他也很樂意與人分享自己的這一快樂理想。無論是將雙十一購物節搞成全球狂歡節,還是支付寶抑或菜鳥網絡的方便與快捷,均以快樂體驗為核心理念作為開發動力源。假如將馬雲和馬化騰調換個位置,馬雲依然會如此。到那時,大家一定會說,馬雲的騰訊是搞娛樂業,所以熱衷於拋頭露面很正常。而馬化騰的阿里巴巴是網商公司,低調行事再正常不過了。

馬雲很清楚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他就是要將自己的理想化付諸實踐,並相信只要你願意,人人都可以改變世界。因為人人都是世界的一分子。所以那年,這個瘦小的馬雲,看到路邊有幾個壯漢在偷大馬路上的陰井蓋時,他可以毫不猶豫的充當起正義的勇士。那是一次電視臺的測試節目,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居然讓他在電視上光榮的曝了一次光,露了一把臉。雖然那只是一件很小的事,卻更堅定了他內心堅守的信念,就是永遠要做正確的事,堅持做一個正直的人。為此,他還暗暗給自己起了個花名:風清揚。以時刻提醒和督促自己,永遠要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他堅信,人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不能沒有夢想。夢想是一定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果不其然,馬雲的理想居然真的實現了,而且遠超乎自己原來的設想。雖然一路走來非常之艱難,創業路上的種種困難和挑戰,在他那滿腔熱血的勇氣面前,都一一敗下陣去。阿里節節攀高的巨大成功,令馬雲的自信心一度爆棚。以至於所到之處,均毫不避諱地站在人類的高度大談特談未來世界的遠景和藍圖,因為他始終堅信自己的直覺和判斷力,幾乎準確到完美無誤。一時間,彷彿自己成了當今世界的一盞明燈,誓要將那內心正義的光芒,去點亮明天的世界,照亮迷茫的未來。



與馬雲天馬行空的風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按部就班穩打穩紮甚至是小心翼翼的馬化騰。回首當年,馬化騰差一點就賤賣了還在襁褓中的QQ。是QQ的命大,抑或是馬化騰的造化,將兩者命運緊緊綁在了一起。終究是馬化騰成就了企鵝的傳奇,而企鵝也造就了馬化騰的騰訊帝國。

馬雲與馬化騰,就像是一對同胞兄弟。馬化騰是長子,註定了子承父業。上祖傳下來的任務,你不接也得接。而作為次子的馬雲,卻只能靠自己跟老天爺搶飯碗。兩種使命,造就了兩種不同的人生和截然不同的處世風格。馬化騰子承父業,使命重大,不敢怠慢,更不敢掉以輕心。所以步步為營,精心算計,生怕一失腳而成千古恨。顯然沒有馬雲活得灑脫自在。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馬化騰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但他也只能順應天意,更不知道下一個路口在哪裡轉折,命運又會如何安排他的歸屬。雖然他心思縝密,但也難免被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搞得焦頭爛額。以至於最近一段時間,還在知乎上發文,傾訴內心的苦衷和焦慮的心情。


清秋一族


在那場著名的3Q大戰之前,馬化騰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不過在這之後慢慢改變了。為什麼大家覺得馬雲特別喜歡拋頭露面?可能也是受到了微商和網上那些“馬雲語錄”影響,所以感覺馬雲無處不在,而馬化騰幾乎沒有幾句大家記得住的話。二馬的差別,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1、性格不同

在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有的朋友很有才華,但是就是不怎麼在公眾場合說話,非常低調。在這一點上,馬化騰可能也是如此。馬化騰為人比較冷靜和理性,更喜歡探索產品和技術,而不太喜歡在公眾場合發表演講。同時,我們也能看到馬雲是教師出身,為人比較高調,非常喜歡在公眾場合高談闊論。馬雲在各種會議上發表了很多“驚人之語”,每一次都會引發行業的關注。而且微商和淘寶店主把馬雲奉為祖師爺,捏造了很多“馬雲的言論”。例如著名的“別低頭皇冠會掉,別哭泣壞人為笑”,這些言論在網上廣為流傳。這些都是性格使然,沒有好壞之分。

2、專業不同

作為一個程序員出身,馬化騰扮演了技術大牛和產品經理的雙重角色。而馬雲是英語老師,可以說是跟互聯網這個行業沒有必然的聯繫。作為互聯網的從業人員,我身邊的程序員和產品經理很多,他們都是潛心鑽研技術,最大的理解是技術改變世界。相對於在公眾場合發表言論,他們更願意去跟電腦溝通,敲出很厲害的代碼,解決更多的BUG。而馬雲在阿里扮演的是教父和戰略家角色,按照江湖上面的說法:馬雲負責在外面吹牛,十八羅漢負責把馬雲吹的牛實現。

3、企業不同

阿里以電商為主的企業,而騰訊是以社交和娛樂為主的企業。阿里的團隊早期需要跟大量的供應商進行溝通,但是這個時候阿里還很小,更多的時候是跟這些合作伙伴畫餅。阿里有大量的商務和推廣人員,這裡面有很多的合作是通過溝通來完成的,所以整個阿里團隊都非常擅長跟商家打交道。而作為阿里最大的業務人員,馬雲關注的焦點在外部,需要跟全體的合作伙伴進行溝通,傳遞他的戰略思路,讓合作伙伴們持續的跟阿里玩下去。

而騰訊是產品經理的文化,強調產品創新和業務閉環。馬化騰關注的焦點更多在公司內部,非常關注新的產品和業務,經常去體驗新的產品,工作到很晚。馬化騰身體力行,各事業群人的高級管理人員都是專心幹活、埋頭做事,整個團隊都是非常務實。

不過,這一切都在慢慢發生變化 。最近幾年馬化騰明顯在公眾面前的曝光增加了很多,無論是提出“互聯網+”的戰略,還是提出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包括最近在烏鎮的飯局,慢慢也開始增加在媒體和公眾面前的曝光。

行走在創業路上,追逐光榮與夢想


光榮與夢想1987


因為聽過兩位大佬的多次演講,因此我想結合自己能整合的資料分析下是什麼導致二人的差異。

1)教育背景不同

馬雲是師範大學背景,而馬化騰是讀計算機的。因此他們二位一畢業後也是一個做老師,另外一個當了工程師,這是二人差異比較重要的原因。身為老師的馬雲需要給很多學生授課,為了確保自己的教育水平他不僅需要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也需要提升自己的營銷自己的能力。而馬化騰則不需要這樣,他只需要專注他的代碼就好了。

2)性格不同

馬雲明顯的是外向型的人,從小就喜歡和別人打交道,12歲就對英語產生興趣並開始和外國人交流。不僅如此,他還很好動,13歲時因為打架被記過還被迫轉過學;
馬化騰則顯得安靜得多,除了天文學的愛好外,畢業前的信息基本網上都找不到太多。

3)經歷不同

馬雲高考考了三次都還沒考上本科,第三次還是因為英語好被杭州師範破格錄取;工作後還因為身材、長相處處碰壁,好在通過英語的特長馬雲找到了自己的路子,通過翻譯的本事為自己創業奠定了基礎,當然主要還是靠臉皮才借到創建阿里巴巴的準備金;
馬化騰在大學時就深受實用主義影響,畢業後更是和朋友開發了產品股霸卡賺了不少錢,同時他還在不斷為朋友進行需求開發,為後續建立騰訊奠定了資金基礎;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們隊二位大佬的經歷和性格就有了一定的認知。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馬雲不斷地出現在人們眼前,在國內外都擁有不小的人氣;而馬化騰則一直保持自己的低調與實用主義,因此也不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歡迎大家關注拾書小記頭條號,我會持續在頭條以及悟空問答上更新科技相關的內容,主攻方向為電子閱讀,當然還會包括閱讀技巧、設備選擇、App推薦等,期待相遇。

拾書小記


轉眼間馬雲已經從一名鄉村教師變成了勵志金句馬爸爸,而馬化騰這另一位爸爸卻還是那個低調憨笑沉迷買買買的滅霸爸爸。除去早年的成長背景與性格造就了兩個人行事風格的不同之外,也和阿里爸爸與騰訊本質上的商業模式有著密切相關,最終歸根結底,還得跟著公關需求走。

1. 性格與學歷背景不同:文科男與理工男

馬雲畢業於師範大學,高考考了三次都還沒考上本科,第三次還是因為英語好被杭州師範破格錄取。1999年創辦阿里巴巴,創辦阿里巴巴之前曾有擔任英語老師的背景,典型的文科背景、不算太順暢的學業經歷加上外向的性格,讓演講成為馬雲的優勢之一。

馬化騰曾在深圳大學主修計算機及應用,在創辦騰訊之前,曾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10多年經驗,是一位典型的實用主義工程師。潛心鑽研技術,深信技術改變世界,通過技術來解決現有的需求。典型的理工科背景、偏向實用主義的經歷加上對技術的鑽研,讓馬化騰對公共場合的高談闊論不抱有太大的興趣。

2.商業模式本質不同:華約模式VS北約模式

曾經有人比喻阿里是華約模式,騰訊是北約模式。簡單來說,阿里作為以電商為主的企業,無論是初期成長,還是如今不斷鞏固自己的電商帝國,核心依賴的是流量與溝通,關注點在外部;騰訊作為以社交和娛樂為主的生態發展模式,本質上強調產品經理的文化,強調產品創新和業務閉環,需要向內發展力量。

同樣的也體現在兩家的企業文化上,阿里創造的雙十一、雙十二電商節,都需要跟全體的合作伙伴進行溝通,傳遞阿里的戰略思路,讓合作伙伴們持續的跟阿里玩下去。而騰訊則更多依靠一個個獨立的產品口碑,積累自己的粘性。

3.凡事沒有絕對,還得看公關需求

當成為企業大佬之後,一切除了與自身相關之外,更多還是取決於公關層面的需求。

最明顯的就是,馬化騰明顯在公眾面前的曝光增加了很多,無論是提出“互聯網+”的戰略,還是最近因為短視頻之火與今日頭條撕的轟轟烈烈,明顯因為商業需求在增加媒體和公眾面前的曝光,怒刷存在感。


毛琳Michael


原因有兩個,第一,兩個人的性格不一樣。馬雲從小就是一個活潑,喜歡交朋友的人,十幾歲時就在西湖邊上轉悠結識了一個澳大利亞的朋友。馬化騰性格內向,小時候喜歡天文,不喜歡與人交流。

第二,其實這才是主要原因,因為企業做的這麼大了,企業家個人的性格不是主要問題,而企業家是否需要高調,和公司的商業模式有關。

馬雲為什麼總喜歡到處拋頭露面去演講,為什麼馬雲隨時都在說什麼價值觀,文化,這其實是由於阿里巴巴以及淘寶的商業模式所決定的。

bat三家公司中,阿里巴巴比較特殊,它不是一個技術驅動型公司,阿里巴巴最早是靠地推業務起家的。

很多人並不清楚阿里巴巴做的業務,那麼叫獸(教學平臺楊教授)給大家普及一下。

阿里巴巴最早是做b2b的,也就是所謂的企業間電子商務,其實就是把其他公司的信息都發布在阿里巴巴的網站上,然後企業在上面互相找貨源,既找上游的供應商也也找下游的購買者。

這種業務其實技術含量並不高,其實工作重點就是推銷自己家的業務。但是在20年前,上個世紀90年代,互聯網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很陌生的事物,要想說服其他企業老闆接入阿里巴巴網站,還要付費,難度太大了,就連馬雲也經常被認為是騙子被別人趕出來。

馬雲很聰明,他知道很多人根本聽不懂類似於電子商務之類的奇怪的術語。包括他們的員工可能也搞不清楚。馬雲必須要高調的宣傳,親自上陣打雞血,不斷的宣傳他的價值觀,從而保證業務團隊的士氣和凝聚力。

其實以銷售業務為主的公司,老闆都比較高調,因為他必須給員工做示範,銷售必須要不斷的顯示自己的存在感,不然別人記不住你,你的業務怎麼推廣出去?

而騰訊是技術,產品起家的,沒有必要那麼高調,程序員安安靜靜敲代碼就是了,高調,打雞血可能適得其反。

現在的馬雲為什麼還是喜歡拋頭露面呢?

馬雲旗下的業務,如支付寶,淘寶,天貓等,都涉及買賣雙方之間的交易,某種意義上馬雲就是阿里巴巴的抵押物,馬雲起到了買賣雙方交易的中間擔保的作用,看不見了大家就不放心。

騰訊的業務不一樣,如果騰訊不行了,微信,qq這些通訊軟件很快就會有人做出來,更別說英雄聯盟,王者榮耀這些遊戲,對於民生影響不大。所以馬化騰沒必要經常拋頭露面,而馬雲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