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虚弱,不一定要大补

日常保健中,常常听到一句话叫“ 虚不受补”。有些人身体差、总生病,认为自己是缺了什么,于是就吃各种有滋补功效的药物(如人参、阿胶)或食物(如羊肉、狗肉)补一补;还有些人爱吃保健品,认为对身体有益,但是一吃就上火,流鼻血、大便干、嗓子疼。这就是中医说的“虚不受补”。

身体虚弱,不一定要大补

虚弱乏力不一定就是体虚,不必都进补

“虚不受补”最多的是脾胃虚弱,一吃完补品就开始上火,牙疼、耳痛、面部长疙瘩。其次是气滞,出现消化不良、胀满,这是气血瘀滞所致。很多人对“虚”存在一定的误解,觉得自己总是生病,虚弱乏力,就是“虚”了,得补一补。实际上,虚弱、乏力只是身体机能的一种表现,但到底是不是虚,是哪里虚,在什么情况下虚的,需要专业医生来诊断。导致“虚不受补”的原因有:

第一是补错了。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气、血、阴、阳失衡都可能导致身体虚。假如你是阳虚体质,若服用滋阴的膏方,那就会越吃越拉肚子,身体越来越畏寒怕冷和乏力。如果你是阴虚体质,还要去喝热性的羊肉汤补,那就是火上浇油。这就是补错了。

第二是身体气血不通。不通就不适合进补,调理身体得有补有疏,先把身体疏理通才能补得进去。如有些女性朋友气血瘀滞,月经不调,绝不能补气血,要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如此才能补进去。这叫先通后补,以通为补。

第三是脾胃虚弱。食物消化吸收不了,吃点鱼、羊肉就上火,牙疼、耳朵疼、嗓子疼。要先调理脾胃,脾胃运化功能正常了再补,而且也不能多补。

第四是不需要补。这类人平常运动少,需要的能量也少,如果还往身体里补,就会消化不了,堆在身体里,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

最好的补养方法是顺应四季做好平日养生

生活中和临床上“虚不受补”的原因多见于这四个方面,补之前先明确体质,脾胃功能虚弱要先调脾胃,身体气血不通了先通后补,运动太少了需要的是适度运动。

如果吃了补药或进补的食物之后身体不舒服,那就要赶快停止进补。补得对还是不对,自己的身体最有感觉。一种食物,吃着舒服,身体没有任何不良反应,轻松舒畅,那不管专家说什么,这个食物就是最适合你的。

另外,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天补”,《黄帝内经》里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意思是说人为进补,远远不如从注意四季养生来调养身体好,如冬至之后的养生要早睡早起、保持心情愉快,心情愉快能让气血通达。这就是很好的保养方法,不一定要去吃人参才是大补。最后,提醒大家,发生了“虚不受补”,一定是补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