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補貼退坡 動力電池企業競爭格局改變

新能源补贴退坡 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格局改变

新能源补贴退坡 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格局改变

近年來新能源車銷量與日俱增,帶動上游動力電池企業蓬勃發展。在2015年底,動力電池曾遭遇過供不應求的狀況,2016年底我國動力電池產能還未達到100GWh,而在短短的兩年間這一數字已經達到200GWh。隨著動力電池企業的快速發展和佈局,供不應求的狀況出現反轉。根據GGII數據顯示,2015~2017年間國內有超過30家動力電池企業成立,其產能規劃一般為6~10GWh,建設分為三期,當前基本完成一期建設。2017年全國動力電池出貨量44.5GWh,產量超過50GWh,產能利用率不到40%,國內動力電池已出現結構性過剩趨勢。

在產能結構性過剩的趨勢下,上下游與政策方面壓力也使動力電池企業的競爭格局不斷加劇,毛利率不斷下降。從數據上看,動力電池企業毛利由2015年的普遍超過30%到現在行業內的20%~25%。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與今年動力電池行業發生的變化存在諸多聯繫。第一,電池上游材料鈷的價格不斷上漲,根據wind數據,從2015年6月的2.2萬元/噸上漲到今年6月的5.6萬元/噸,漲幅接近155%,對成本端造成巨大壓力。在全球市場中許多企業也在研發鋰元素更多的固態電池,從而降級對鈷的依賴。然而這種電池的研發週期較長,很難滿足未來五到十年的市場需求。因此企業在成本端的困擾仍將持續。第二,新能源車補貼逐年下降,且今年下降幅度最大。一輛插電式混動車在前幾年國家補貼加上地方補貼,可以享受6萬多元的補貼,而今年下降至3.3萬元。下游銷售端的壓力也倒逼動力電池企業降低電池價格。當前動力電動系統價格1.2~1.4元/Wh,較2017年初降幅近30%。因此,政策的變動對電池企業的收入起到很大影響作用。第三,從補貼新政策的內容來看,對補貼的門檻有所提升,因此對企業的研究實力和電池品質都有更高的要求。在研發方面投入較少、產品難以改善升級的企業在盈利方面將遭遇更大挑戰。

另一方面,下游車企外資股比限制的放寬增強了外資企業的競爭力。近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了《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從文件內容來看,《2018年版負面清單》中大幅度放寬了市場準入,清單長度由63條減至48條,共在22個領域推出開放措施。7月28日起,我國政府將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外資股比限制,並計劃在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特斯拉隨後公佈其將在上海建廠的計劃。一直以來,特斯拉為產能問題而擔憂,遲遲未能交付已付押金的車輛讓市場一度對特斯拉產生悲觀情緒。但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巨大的市場需求給計劃在中國建廠的特斯拉打了一劑強心針。產能的升級一方面解決了汽車不能及時交付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推動訂單量的增加,彌補其資金不足的缺點,有助於增加特斯拉的市場佔有率。外資車企與動力電池企業的市佔率增高對整體國內電池企業將會形成一定衝擊,新能源高端車市場將受到較大影響。

整體看來,動力電池行業在前幾年政策的推動下蓬勃發展,新企業數量也在不斷增多。然而隨著動力電池的市場逐漸成型,企業盈利水平不斷提升,整體市場將進入下一階段,市場結構逐漸變化。未來市場集中度將逐步提高,產品品質高、研究投入量大的龍頭企業優勢將越來越明顯。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的最新長期預測顯示,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從2017年的110萬輛增至1100萬輛,而2030年將繼續攀升至3000萬輛。中國將引領這場變革,2025年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比例將接近50%,2030年將達到39%。因此未來中國動力電池市場會有很大發展空間,在這期間龍頭企業憑藉自己的品質和技術將逐步擴大市場佔有率,小企業若不能在技術上有所突破將在現階段遭到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