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和井柏然的《後來的我們》,真的教會你們如何去愛了嗎?


前段時間的朋友圈被《後來的我們》瘋狂刷屏,被很多觀眾津津樂道的倒不是電影的劇情,而是後來。 後來的我們熱衷於懷念過去,追憶過去,把自己放在過來人的位置,努力去折磨自己,努力的折磨自己去回想那些不堪卻又難以割捨難以釋懷的往事。

時隔多年,林見清重逢了方小曉,他也問了她很多個如果的假設。 如果當時我們有錢,如果當時我們一咬牙就結了婚,如果當時我們選擇離開了北京,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方小曉很直接的回答,你會有很多個小老婆,我們同樣離婚,我們將不再是我們。 實際上方小曉心裡已經很清楚了,我們之所以會分手是因為我們無論如何都是會分手。

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兩個不適合弄在一起的人,註定不會走到盡頭。如果你現在知道後悔,當初又為什麼沒有好好體會我真正要的是什麼。相互理解真的是很難得的事情,在愛情裡想要雙方互相理解,的確是可遇不可求的。當方小曉對林劍清說:你一點都沒有長大,一點都沒有讓我刮目相看的時候,其實她自己過了這麼多年也沒有真正改變多少。所以說哪怕親近的不能在親近的兩個人,同樣也會很難他會對方真正的需求。


小曉代表感性的理想,見清就像理性的現實~我覺得全影最核心的一句話,就是見清要他爸去北京時林父說的一句話:那是你的生活,不是我的!我想如果當時見清能理解這句話,小曉也會回到他身邊…聽說很多人在電影院看的稀里嘩啦,哭的難以自持,但是又有多少人看完故事中小曉和林見清的感情,懂得了如何去愛?“後來你不在了,我開始學會了用你愛我的方式,去愛另一個人。”昨日不可留,未來不可期,唯有當下才能被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