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出手提高轨道交通建设门槛,敢问大威海轨道交通如何落地?

中央出手提高轨道交通建设门槛,敢问大威海轨道交通如何落地?

上面这张截图,大家一定不陌生,上个月很长一段时间小伙伴们都在奔走相告:威海要建地铁了。对于威海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威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9年-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小编也仔仔细细研究了一遍,线路途经区域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准备了一份详细攻略,就等地铁开通了。

但是,本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高了申报建设地铁和轻轨的相关经济指标。

《意见》明确提出:严格建设申报条件,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这个标准是之前标准的3倍。

小编看着这些数据,突然感到后脑一阵寒风,赶紧去查了威海相关数据。

1、地区生产总值

地区生产总值,就是地区GDP。《意见》规定:地铁的门槛由原来的大于等于1000亿元,变为大于等于3000亿元;轻轨的门槛由原来的大于等于600亿元,变为大于等于1500亿元。

2018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截至1月23日,2017年威海(全国排名59,山东排名9)3550亿元,同比增长8.2%(人口:280万)。

威海作为世界宜居之都和全国首个国家级卫生城,其环保至上的发展思路和绝佳的城市环境显著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在地区生产总值方面,威海已经达到了最新要求。

中央出手提高轨道交通建设门槛,敢问大威海轨道交通如何落地?

2、市区常住人口

说这个指标之前,我们先弄清楚几个概念。

《意见》提到,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之前人口衡量的标准是“城区人口”,现在改成了“市区常住人口”。

"城区人口",这里的“城区”是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而市辖区内的农村地带,并不计入城区范畴

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区,系指广义的市区,由城区和郊区组成。

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规定,“常住人口”不仅指常住在普查区内并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而且还包括普查期间无户口或户口在外地而住本地1年以上的人,但不包括在本地登记为常住户口而离开本地1年以上的人。

中央出手提高轨道交通建设门槛,敢问大威海轨道交通如何落地?

2016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设立新的中小城市试点方案》,方案提出5年内(即到2020年),我省将有5个中等城市升级为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其中包括威海。(此处指的是城区常住人口)

中央出手提高轨道交通建设门槛,敢问大威海轨道交通如何落地?

根据威海市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2.56万人

也就是说,截止到2017年末,威海市全市的常住人口还不到300万,市区常住人口也是仅有100万左右,显然达不到国家建设地铁的最新标准,但建设轻轨还是可能的。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意见》规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铁的门槛由原来的大于等于100亿元,变为大于等于300亿元;轻轨的门槛由原来的大于等于60亿元,变为大于等于150亿。

中央出手提高轨道交通建设门槛,敢问大威海轨道交通如何落地?

根据威海市“十三五”计划纲要,2015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9.7亿元,2017年数据没有查到,根据计划纲要,是可以达到标准的。

标准为何修改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曾在去年指出,2015年以来地铁建设热很大程度上来源于2015年-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压力。而在2016年下半年以后,特别是2017年,中国经济已经呈现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在这一背景下,防控风险,特别是债务风险成为了2017年的主题。

从《意见》中可以看出,控制地方债风险是新政策出台的核心关键词。

众所周知,地铁造价十分昂贵,每公里高达5亿元人民币,而其盈利模式却至今仍是世界性难题,全球绝大部分地铁都依靠政府补贴运营。据统计,北京市每年补贴地铁运营亏损在20亿元左右,深圳地铁的亏损也近10亿元。

可以说,城市轨道交通不但花费巨大而且风险巨大,不完善的地铁项目甚至可能耗尽城市的经济。

中央出手提高轨道交通建设门槛,敢问大威海轨道交通如何落地?

去年,全国多地的轨道交通项目被叫停,其中包括总投资规模高达300亿元的包头轨道交通项目,呼和浩特的地铁3、4号线项目。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包头地铁被叫停可以说是政府对修建地铁态度转变的风向标。过去,关于地铁规划的审批只注重技术可行,现在,技术和资金要双重考量,甚至要精细计算运营成本与地方偿债能力等。

据相关的文件显示:包头市地铁项目规划六条线路,总长度182.5公里,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305.52亿元。地铁开工的同一年,包头的GDP主动挤掉了水分,从3867亿降到了3440亿元,名义增长率为-11%,而一般性财政收入更从270亿腰斩到了137亿元。市财政收入仅137亿元,但地铁项目的投资额接近300亿元,为什么敢这么做?

首先就是地铁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高投入可以带来高GDP;其次,地铁通行后,郊区的土地会迅速升值,地方政府可以获得数倍的土地出让金;最后,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常常会通过一些融资平台或PPP项目来筹资,但主政者并不会负最后的责任。假如项目无法收回投资,市政府的决策者清楚地知道,会有省级和中央政府来埋单。

正是看到了地铁项目的冒进之处,中央才采取愈加审慎的态度,给三四线城市的地铁热降温,这是当前确保地方金融稳定的必要之举,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一步。

地铁在威海

中央出手提高轨道交通建设门槛,敢问大威海轨道交通如何落地?

根据威海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威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9年-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威海规划的城市轨道,大体上,从威海汽车站到文登汽车站,从双岛湾科技园到威海北站,基本上属于城市边缘区。我们都知道,北京地铁从市中心到郊区有很多线路,那是因为“职住分离”,为这些线路提供了充足的客流量,但是威海基本上不存在“职住分离”,或者说,这个量是极小的。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出现地铁出了市中心站点就空荡荡的现象,怕是堪忧。

中央出手提高轨道交通建设门槛,敢问大威海轨道交通如何落地?

另一方面,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并不一定要靠地铁轻轨,比如说发展公共交通,减少交通存量,像图中这种运量强大的公交就是很好的选择;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引导人口分流,从根本上减少城区拥堵。治理交通拥堵虽然不易,但解决方法也很多,所以我们的城市管理者,需要不断创新城市经营理念,寻找新思路,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楼市纷纷扰扰 真相帮您探晓——

这里有房地产市场上的热门事、奇葩事、搞笑事,

更有无人知晓的背后事……

这里以购房者视角,犀利角度热侃楼市,

这里是全国首家房产裸评频道,

不代表开发商,不维护代理商,

旨在大众群体中广泛探讨,

寻找更多真实的,有态度的声音,

我们做的不过是有什么说什么,

威海草根老张侃房帮,

话语柔顺,观点犀利,

嬉笑怒骂看不一样的楼事!

希望以上的内容是否对您今后的购房及生活是否有帮助。欢迎您及时给我们意见和批评,您的建议和批评猜我们侃房帮前进的动力。

威海房产怪咖老张,混迹房产圈20年,喜欢探索房产背后的问题,观点犀利,善于将一件事情外衣层层剥离直指核心,开辟全国首家房产裸评频道老张侃房帮,本频道由15位资深房产专家组成侃房帮棒棒团,旨在拨开纷扰的楼市乱相,探晓楼市背后的真相。如果您有任何购房困惑,都可关注老张侃房帮寻求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