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雄以勒鎮以堡村駐村工作隊大膽嘗試爲村民找到一條甜蜜的致富路

昭通市鎮雄縣以勒鎮以堡村位於滇川黔交界大山深處,離著名的“雞鳴三省”風景名勝距離僅20餘公里,村區域面積20.3平方公里,現有耕地7166畝,主要種植糧、煙、核桃等農作物,平均海拔1361米。西高東低,高到山頂,低到河谷,屬於典型的立體氣候型的高二半山區,年平均氣溫13.1℃,平均日照1820小時左右,年降雨量780mm。轄25個村民組1591戶7321人,居住有漢、苗、彝等三種民族,少數民族485戶2210人,佔總人口的30%左右。2017年經濟總收入4885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7831元。糧食總產量2880噸,人均有糧344公斤。至2017年底,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90戶3464人,脫貧戶144戶769人,其中2017年脫貧62戶304人,現有未脫貧戶560戶2803人。貧困發生率為38.29%,主要致貧原因中:因病致貧173戶926人佔總戶數的33.4%;缺技術161戶800人,佔總戶數的28.54%;因學致貧64戶244人,佔總戶數的8.7%;因殘致貧41戶179人,佔總戶數的6.39%。

2018年1月我到以堡駐村,發現以堡村自然生態環境很好,森林覆蓋面較大,且村內無汙染源,到4月份各種野花競相開放,,而且工作隊在走村入戶瞭解村情貧情的過程中發現村內有部分農戶都有養蜂的歷史。工作隊瞭解到當地蜂蜜的售價比較高,達260元/斤,且供不應求。經過工作隊深入的調查研究工作隊認為以堡村非常適合發展養蜂業。

工作隊所有成員與村三委的同志們達成思想上的統一後。多次做村民的工作,鼓勵有意願有條件的村民發展養蜂業。儘管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也耐心細緻的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但是效果不理想,村民們說近些年發展了這樣那樣的產業,種過當歸、黨參、牡丹,養過豬都賠本了,擔心養蜂也不會成功。一時工作陷入僵局。換位思考站在老鄉們的角度,我很理解他們。作為工作隊長我得拿出辦法來。我認為經過我們認真調研,仔細分析可以做的事情,那麼我們就應該勇於去嘗試,哪怕承擔一點的經濟損失。來扶貧嘛,背井離鄉,照顧不到家庭,實際上已經付出了很多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了,即使不成功再損失點錢又算得了什麼?於是我召集了工作隊的隊員開會,把這些道理和隊員們講透,思想很快統一,緊接著我們研究如何由工作隊帶頭養蜂,做好示範,從而引導村民養蜂致富。

我們決定和鎮雄金雨蜂業公司合作,訂購10箱蜜蜂,所需資金1.5萬元由工作隊的3名同志分擔,我是隊長承擔9千元其餘每一位同志承擔3千元。購買來的蜜蜂寄養在一戶曾經養過蜂的老鄉家裡,並和這位老鄉協商好,產蜜後提成25%給他。這樣一來,老鄉的熱情空前高漲,除向金雨公司學習養蜂技能外,常常在網上下載學習養蜂知識,飼養起蜜蜂來也格外用心。他已經自學掌握了蜜蜂分家的技術,現在我們的蜜蜂通過分家已經發展到12箱。如果不是我提出要把蜜蜂養成強蜂產蜜更多品質更好的話,老鄉還會繼續分下去到年底能達到20箱。就目前的這12箱蜂蜜看,到今年9月份能產60斤蜜,按目前的售價計算能收回成本的60%。有了實事擺在這裡,現在我們再去發動老鄉們養蜂工作就好做多了,目前村裡有六七戶村民願意跟著我們發展村裡的養蜂業。

正是通過我們大膽的嘗試找到了這條短期能脫貧,長期能致富的路子,接下來工作隊將按照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方法,對分散養蜂的農戶進行聯合,加強管理,幫他們建立電商銷售平臺,拓寬銷路。我們堅信通過養蜂幫助一部分村民脫貧致富的甜蜜之路一定會成功。

昭通市住建局駐鎮雄縣以勒鎮以堡村駐村工作隊:李新武 楊仁權 鄭潤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