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鋼,張鋼!那麼多奇蹟,那麼多遺憾……

張鋼,張店鋼鐵廠是也。

張鋼,也是為數不多的以張店的地名而命名的大型國企。

張鋼這個淄博的重工業之嬌子,伴隨著張店這座城市和這裡的人們一起走過了60年的風雨歷程。

張店鋼鐵廠誕生在1958年,那是一個火紅的的年代,全國各條戰線響應黨的號召,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躍進”運動,工農業生產也制定了一些不切實際的高指標,在主要工業產品方面要十年內超英國、十五年內趕上美國,尤其是鋼鐵生產更要產量翻番,於是全民動員,大鍊鋼鐵。

現在的一些年長者,還會記得當年家家戶戶齊上陣,男女老少共參戰的熱烈場面,那時小鍊鐵爐星羅棋佈,到處狼煙四起,人們主動地把家裡的鐵鍋、秤砣等鐵製品捐獻出來,為鋼鐵產量指標作出一點微薄的貢獻。

張鋼,張鋼!那麼多奇蹟,那麼多遺憾……

張店鋼鐵廠就是在這麼一個“大鍊鋼鐵大躍進”背景下應運而生了,1958年2月,時任市委書記王士超親自主持召開籌建淄博鋼鐵廠(最初定名)的第一次會議,並選址在張店的東北郊(喬莊北鄰),四寶山東望可及,澇淄河穿廠而過,依山旁水,擇地極佳。

淄博不但有著豐富的鐵礦資源,而且終於有了自己的年設計產量20萬噸生鐵的鋼鐵加工企業,淄博全市總動員,舉一市之力,傾全市之財,千軍萬馬齊上陣,不到一年的時間,第一座100立方米的高爐便投入了生產,時任市長馮平親自為開爐儀式剪綵。

張鋼,張鋼!那麼多奇蹟,那麼多遺憾……

在歡騰的鑼鼓聲中,在激動的歡呼聲中,第一爐鐵水傾瀉而出,自此淄博冶金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

張鋼,張鋼!那麼多奇蹟,那麼多遺憾……

高爐投產後,原材料的運輸成為了卡脖子問題,當時單靠少數的機動車和的人力車畜力車的運輸是遠遠不夠的。於是市領導一聲令下,張店、淄川兩區的數萬民工匯聚在張店鋼鐵廠的建設工地,不分白晝,奮力鏖戰,民工們吃在工地,睡在工地,領導也親自參勞動。

民工們靠著簡單的勞動工具,憑著高昂的社會主義勞動熱情,苦戰七天七夜,一條連通膠濟鐵路的鐵路專用線建成了,這一工程一時成為了當時轟動全省的建設壯舉和奇蹟。

張鋼,張鋼!那麼多奇蹟,那麼多遺憾……

可是,張店鋼鐵廠在建成投產三年後的1962年,卻因上馬倉促,配套設施不完備,生產技術不過硬等問題而停工停產了。這也和當時國家經受“三年自然災害”的大環境有關係,6000多人的張店鋼鐵廠,大部分工人被遣返,最後只剩下100多人留守護廠,張店鋼鐵廠經歷了第一次嚴峻的考驗和挫折。

張鋼,張鋼!那麼多奇蹟,那麼多遺憾……

1965年,是張店鋼鐵廠恢復生產的年份,就在這一年國家的經濟形勢有所好轉,山東省冶金工業公司為了解決我省鋼材短缺的困難,撥付專項資金在張鋼重新上馬了小型軋鋼項目,4月首批22m/m型號的圓鋼問世了,隨後年產5萬噸冷軋設備也試車生產,張鋼有了自己的冷軋帶鋼產品。

張鋼,張鋼!那麼多奇蹟,那麼多遺憾……

1965年也成為了張店鋼鐵廠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年份,以後的日子裡,尤其是三中全會以後,實行了承包經濟責任制。在改革開發中得到了發展和完善,張鋼由此而進入了良性發展的黃金期,為了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他們先後研發生產了“冷軋帶鋼”、“碳素鋼”和“彈簧鋼”,主打產品“鷹”牌生鐵也成了響噹噹的省優名牌產品。

張店鋼鐵廠在半個多世紀的日子裡,與共和國同呼吸共命運,幾經沉浮,終於成為了撐起國有經濟半壁江山的大型鋼鐵企業之一,也成就著淄博這個曾被譽為“0533”、“山東三哥”的較大城市往日地輝煌。

張鋼,張鋼!那麼多奇蹟,那麼多遺憾……

張鋼除了在澇淄河兩岸方圓十餘華里的大片廠區之外,在廠區南邊還逐步建成了職工宿舍區及生活配套設施,老張店人都習慣地稱為“福利區”,這包括了職工醫院、職工食堂、職工俱樂部、職工子弟學校、百貨門市部等。

張鋼的職工和家屬加在一起有一萬餘人,這和張店城區裡最早的有著“國企四大金剛”之稱(新華藥廠、農藥廠、張店電機廠)的大型國企一樣,都形成了一個功能齊全的小社會。也成為了當年特有的區中“區”現象。

張鋼,張鋼!那麼多奇蹟,那麼多遺憾……

張鋼的鋼鐵工人也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們頭戴安全帽,圍著白毛巾,身穿藍布工裝,足蹬翻毛皮鞋,黑紅的臉龐,英武硬朗。當年他們的工作服和翻毛皮鞋,那可都是難以淘換、非常搶手的“時髦”裝束。

張鋼,張鋼!那麼多奇蹟,那麼多遺憾……

“鋼的意志,鐵的紀律,火的熱情”——這個響亮的口號,濃縮和代表著他們的企業精神。張鋼的企業文化也很有大型國企的特色,張鋼有自己的職工藝術團、廣播電臺、電視臺、俱樂部和各項體育運動隊,還有一隻業餘美術、書法、攝影隊伍,尤其是遍佈在廠區各個車間的版面設計精美,字體娟秀漂亮的黑板報,更讓人感到大型國企的企業文化的濃郁氛圍。

當年張鋼幼兒園衍生出來的淄博“鋼花”少兒舞蹈團,到現在還有很深的社會影響力,張鋼的工人足球隊,至今還是淄博業餘足球隊裡的一支勁旅。

張鋼,張鋼!那麼多奇蹟,那麼多遺憾……

2008年,張店鋼鐵廠做出了退出城市遷往鄉村的決策。現已經整體搬遷至桓臺縣的果裡鎮,曾有人建議將老廠區及數座高爐整體保護下來,建成像北京798藝術街區一樣,既能保留一段歷史的記憶,又能發揮它的商業功能,但最終也未能如願。

張鋼,張鋼!那麼多奇蹟,那麼多遺憾……

如今張鋼這個已經進行了股份制改革了的老牌國企,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在我國30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放緩的形勢下,在中央制定“供給側,去產能,去庫存”的政策影響下,又一次受到了波及,一度出現了虧損的局面。

張鋼,張鋼!那麼多奇蹟,那麼多遺憾……

今天張鋼將要再次面臨著一輪新的考驗,他們將繼續深化改革,引入民營資本,實行“混改”(混合所有制改革),缷掉包袱、盤活機制,以企診治“產業集中度低、產品附加值低、資產負債率高、產銷成本高”的國有鋼鐵企業的頑疾。

張店鋼鐵廠又一次站在了改革發展的十字路口。

張鋼,向何處去?

“鷹牌”,還能飛多遠……

張鋼,張鋼!那麼多奇蹟,那麼多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