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木匠常說「凳不離三,牀不離半,桌不離九」這是爲何?

點擊右上方紅色字體,關注農業百事通,獲取農村最新熱點資訊!

在過去的農村,工匠、木匠等手藝人,可是非常有地位的存在,都要被村民尊稱為一聲“老師傅”!可不像現在,一些傢俱的採買、安裝等,都是直接手機訂單,一步到位;

過去的農村,生活沒有現在這樣的便利與富裕,一切傢俱、門窗、桌椅板凳等,都要靠著木匠師傅的一雙手,一門自我的手藝!

農村老木匠常說“凳不離三,床不離半,桌不離九”這是為何?

“凳不離三,床不離半,桌不離九”這句農村俗語,木匠師傅經常說,那麼,有何講究?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就講究吉利,喜歡把美好願景寄託在一些器物之上,因此,在製作貼身使用的傢俱時,都是有說法的;

農村老木匠常說“凳不離三,床不離半,桌不離九”這是為何?

“凳不離三”講的是,過去木匠在製作條凳時,心中有一杆秤,一般都會在尺寸上留“三”,例如“三尺三寸”,主要寓意是,坐在一條凳子上的都是親如兄弟般的關係,就如同“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床不離半”講的是,過去木匠在製作床具時,會多留出一半的尺寸,寓意“伴侶”,共同陪伴彼此度過餘生,即老話常說的“少年夫妻老來伴,兩情恩愛苦也甜”;

“桌不離九”講的是,過去農村桌子的樣式一般都是以八仙桌為主,而在製作的過程中,講究留“九”,寓意“酒”,指的是桌子上吃飯怎麼少得了喝酒;

除此以外,還有“門不離五”“棺不離八”的說法,講的是在製作門的時候,不管門口的寬度、窄度,末尾數都要是“五”,寓意

“五福臨門”;而木匠在打棺木的時候,尺寸都要餘八,寓意“見棺發財”,有個吉利的說法;

農村老木匠常說“凳不離三,床不離半,桌不離九”這是為何?

綜上,不得不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些簡短的語句中,透露的都是對生活的講究;不管社會經濟如何發展,農村中一些不斷流傳的經典俗語,都值得我們不斷延續和發揚,而木匠這門技藝,作為中華民族獨有的瑰寶,也應該不斷傳承下去!

你還知道哪些經典農村俗語?歡迎評論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