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自己當外人

2018年3月9日,河北工業大學駐赤城縣方家梁村的老隊員在交接完工作後離開了,只留下我們三個駐村扶貧的新兵。面對著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工作和陌生的村民,真想打退堂鼓。但我們身上揹負著全校師生的重託和全村人脫貧致富的希望,決不能當逃兵!

環境陌生,我們就儘快適應;工作陌生,我們就儘快熟悉;村民陌生,我們就用實際行動,拉近和他們的距離。

我是你的手——為行動不便的老人辦理手續

做好2018年扶貧產業項目的申報統計工作,是我們新工作隊接到的第一項重要任務。

3月14日,村裡召開建檔立卡貧困戶代表大會,傳達2018年脫貧攻堅農業產業發展扶持項目安排和要求。村支部書記郭永逐條解讀了文件,駐村第一書記馮志明將重點內容進行了強調。文件條文的規定是死的,但老百姓的想法卻活得很。有的說為什麼往年可以多種,今年卻限定畝數?有人問為什麼只能按照文件規定種植或養殖,不能自己想種啥就種啥?還有人提出貧困戶沒有勞動能力的,為什麼不能讓非貧困戶代為種植?等等。一大堆的問題讓我們這些“新手”有點兒應接不暇,我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釋,不厭其煩地做工作,等最後一位老鄉得到滿意答覆,離開村委會,我們已經口乾舌燥,嗓子冒煙了,但心中還是有些許安慰,畢竟算是“初戰告捷”。

開會只能算是個“開胃菜”,接下來的申報統計工作才算真正的“考驗”。文件要求申請表必須本人簽字按手印,許多老鄉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我們先要問清姓名,替他們代簽,再讓他們自己按手印。對能來村委會的人員,我們就集中辦理,對不能到場的人員,酌情處理。村裡的楊繼和大爺因為腿腳行動不便,不能來村委會,我們決定親自去他家辦理手續。

別把自己當外人

駐村工作隊入戶宣傳扶貧政策

3月17日早晨,一覺醒來,一場春雪不期而至。因為已經答應了楊大爺,不能失約,我們和馮志明書記便請來村主任胡萬福帶路。來到楊大爺家,他正靠坐在炕上。我們說明了來意,又把相關政策和需要注意的事項跟楊大爺一一解釋清楚,確保他聽明白、弄懂後,詢問了他要種的土地畝數,填好申請書,由駐村工作隊隊員張迪代他簽好名字,請他自己按上手印,一切都嚴格按照工作流程辦理。完畢後,楊大爺感動地說:“真沒想到你們冒著雪還能來,太感謝你們了。”馮志明書記握著楊大爺的手:“您行動不方便,以後有什麼事,需要我們跑跑顛顛的,直接找我們就行。”

我是你的腳——代高齡老人取低保費

3月19日下午,當駐村第一書記馮志明把從鄉信用社取回來的低保費送到80歲的楊喜大爺手中時,老人家連聲道謝。

這事還得從前一天說起。下午3點多鐘,我們正準備去鄉里報送材料,楊喜大爺來到村委會,說有事想請我們幫忙。他的低保費已經很久沒取了,以前,他總是步行到5公里外的地方坐公交車去取,可去年8月,他的腿不慎摔傷,至今還沒痊癒,想搭個順風車到鄉里。考慮到老人家年事已高,行動又不便,馮志明書記主動把這事攬了過來:“您把資料交給我們吧,如果能代取,就不用您自己去了,我們幫您取回來。”

轉天一大早,我們去楊大爺家取資料。正在吃飯的楊大爺和楊大媽一見我們,趕緊放下碗筷從炕上下來,找出來自己的低保卡和身份證,放在一個袋子裡交給我們。我們小心收好,告訴大爺大媽彆著急,會盡力辦到。

當我們把鄉里的事情辦完,已經是中午11點多了。我們趕緊找到當地的一家信用社,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很快辦好了取款業務。馮書記把錢、低保卡和身份證小心翼翼地收好。當我們回村時,已經是下午3點鐘了,因為怕老人家擔心,直奔楊大爺家。一見到我們,老兩口喜出望外。我們把錢和證件穩妥地交到楊大爺手中,看他清點無誤後,我們才起身告別。老兩口緊緊握著我們的手,一路送出大門口。

別把自己當外人

駐村工作隊把低保費送到楊喜大爺手中

我們轉身揮手,請老人家留步。午後的陽光映著老兩口佝僂的身影和堆滿皺紋的笑臉,一陣酸楚湧上心頭,真希望他們能早點兒過上好日子。

我是你的眼——幫助殘疾貧困戶解讀政策

一場不期而至的春雪,讓本就春暖未至的方家梁村再添幾分寒意。我們工作隊的三位同志正在整理材料,門開了,郭興義夫婦走了進來,想尋求幫助。

儘管他們的方言我們還不能完全聽懂,但大致也瞭解到郭興義在打工時不慎摔傷了腰和腿,導致肢體四級殘疾。他愛人兒時就因病喪失聽力,屬於二級殘疾,腿腳也不利落,右腿已經萎縮變形,加上常年勞作,現在左腿也經常腫脹疼痛。原本兩人還可以靠打工和種地維持生計,現在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連最後的經濟來源也沒有了。他想問問像這樣的雙殘貧困家庭,政府有沒有出臺相關的政策。

瞭解到他家情況後,馮志明書記專程來到縣民政部門,諮詢了有關定殘、助殘等方面的相關政策,並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連同貧困戶幫扶等相關政策進行一一梳理,凡是能靠上政策邊的都整理出來。3月22日,吃過早飯,馮書記帶著我們一起到郭興義家中走訪。一推開院門,就看到窗臺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盛開的鮮花。郭興義說,這些花是愛人姐姐送她的,讓家裡顯得有生機。他家有兩個兒子,因為家裡窮,大兒子給人家當了上門女婿,很少回家,二兒子大學剛畢業,學費貸款還沒有還完,誰都指望不上。他兩口子目前又是這麼個狀況,實在是沒有法子了。馮志明書記寬慰了他,把從民政部門諮詢來的相關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細緻地解釋給他們聽,並告訴他們,今年5月份,鄉里可能還要普查調整一次低保戶,如果有什麼新的政策和要求,也會及時通知他們。“我們來的任務就是幫助全村人脫貧的,你們放心,不會落下一個人。”聽完馮書記的話,郭興義夫婦淚痕未乾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當我們起身告別時,郭興義指著炕上的花對我們說:“看看你們喜歡哪盆就端走。”馮書記說,“花不必搬,有時間我們會再來您家中拜訪。”

一件件的小事,拉近了我們和群眾的距離。我們也找到了做好幫扶工作的“訣竅”和信心,盡己之所能,解群眾之所難。將心比心,不把自己當外人,鄉親們也就把我們當作自家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