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向戰而生

空軍某後勤訓練基地聚焦備戰打仗強化主責主業開展士兵培訓紀實

機場保障的戰鬥力源頭在哪裡?訓練機構培訓學兵的目的是什麼?作為在調整改革中誕生的培訓機構,空軍某後勤訓練基地積極順應形勢發展需求,牢固樹立“為戰而訓”的辦學導向,用實際行動回答了“備戰打仗”這個根本問題。近日,記者走進該基地,探尋到他們緊盯作戰樣式和保障模式新變革,以實現轉型重塑為主線,以加快教學訓練轉型為主軸,努力構建訓有平臺、練有手段、評有標準、保有支撐的教學體系,確保教學訓練向實戰聚焦、向戰場靠攏,錘鍊機場保障專業技術人才,讓訓練基地真正成為機場保障技術兵“孵化器”的理念做法。

教學力量:

緊跟改革要求“上車就並軌”

“服從改革命令責無旁貸,從接到撤銷整編命令,到部隊整建制搬遷到新營地,我們只用了20天時間。”採訪中,原某訓練大隊教員張曉冬一臉感慨:“但是從大城市到山溝溝,由原來成熟的組訓模式,到現在的‘一窮二白’沒有任何教學基礎,開始時我們既擔心生活的不適應,又擔心教學施展不開。”

“孵化器”向战而生

標定地下未爆彈位置 強飛

基地領導介紹說,去年,該基地由原來三個方向的培訓力量與某留守場站合併組建,承擔起空軍機場專業學兵的培訓任務。“合編後單位平臺大了,人員來自北京、南京、瀋陽等大城市,思想的彎道、生活的不便以及合編合心等問題都是不小的現實考驗,而且由於原留守場站很多幹部沒有教學經歷,教學需求與隊伍總體能力素質的問題也很快顯露出來。”

“人的問題是最根本的問題”。記者瞭解到,為緊跟改革要求儘快解決人員“上車就並軌”的問題,該基地在戰區空軍機關幫帶指導下,第一時間紮實開展“三合四新”專題教育,採取黨委帶機關部隊深入學習、過專題組織生活、到軍地單位參觀見學、邀請家屬來新營地“認門”等形式,教育引導廣大官兵以隊為家、建功立業,官兵的主人翁意識和跑好“第一棒”的決心信心明顯增強。

記者瞭解到,他們突出選準、配強、訓好教學力量,結合幹部落編定位,對教員能力素質、專業水平、施教素養進行分析,重組教學力量,理順人員結構,較好地實現了壓縮人員與保留人才的統一,最大限度把幹部用好。“我原是某場站場務連副連長,有一定機場保障經驗,這次我進入教員崗位也算是專業對口。”採訪中,教研室教員王展飛告訴記者。

“孵化器”向战而生

架設驅鳥航模 強飛

“推進改革,教員素質決不能停留在門檻之外。”採訪時,記者巧遇到部隊保障一線開展跟班見習剛剛歸隊的基地教研部副主任王紀。他說,針對教員不熟悉部隊裝備現狀、不熟悉部隊保障實際的問題,在上級機關的支持下,他們先後多次組織教員分批次到部隊開展跟班見習和巡迴保障服務。同時,在推進各專業實習室新建改建過程中,從線路設計鋪設到設備安裝調試,甚至部分實習器材裝備也由教員自己動手研製,通過任務帶動促進教員能力素質快速提升。

教學保障:

緊貼機場實際“掛擋就加速”

“客觀上講,新基地組建後面臨著缺少專業專用實訓場地和教學硬件設施等實際困難,但當初首長機關之所以選定備用機場作為基地選址,正是看重了軍用機場這一獨特的實戰實訓環境。”第一次訓練會上,基地黨委一班人迅速達成共識,他們深析教學環境、場所、條件的現狀利弊,努力緊貼機場實際實現教學保障“掛擋就提速”。

“孵化器”向战而生

放飛驅鳥設備進 強飛

採訪中,基地領導介紹說,他們秉承“以需求為宗旨、以崗位為導向”的方針,著眼各專業培訓特點要求,採取幹部分包專業、骨幹帶動成員、黨員牽引群眾的模式,對教學裝設備進行維修、安裝、調試,短短的兩個多月時間,機場助航燈光、飛行供電保障、鳥擊防範、排彈搶修等一批專業實訓室、訓練場就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官兵保障技能也在動手自建實踐中得到錘鍊。

入學即臨戰,訓練即參戰。基地堅持用“戰”統一官兵思想,確保全力以赴投入到培訓中來。該基地驅鳥教研室主任姜敏坦言:“新大綱頒發施行後,飛行保障模式全面改進,保障裝備升級換代加快,機場保障所承擔的使命和肩負的任務越來越重,只有訓練貼近實戰,學兵回到單位參加作戰保障才能處處贏得主動。”

“孵化器”向战而生

訓練前準備 強飛

6月底,駐地夜晚天氣悶熱。走進該基地依託機場建成的某新型夜航燈光訓練場,學兵們正在進行緊張的夜航保障實習訓練,繁星般的燈光,教員短促的口令,學兵矯健的身影,讓人如臨部隊戰訓一線。

“夜航保障是場務專業的重點工作,以往,通過模擬機場訓練場地教學,只能按照理論照本宣科,學兵只有下部隊後才能上崗實裝操作。”現場組織實習的士官教員葉道海介紹說,“如今,按照飛行階段場務保障實際進行實地訓練,理論課堂與實習場所合二為一,學兵通過實踐帶動理論補差的實踐性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教學重塑:

緊盯戰場需求“起步就轉型”

“銘記主席訓令,投身練兵備戰”“強化練兵備戰,聚力轉型重塑”……行走在該基地營區,處處能感受到濃厚的戰鬥氛圍。“轉型重塑,是基地生存發展的命脈,是履行使命的根本。”基地領導深有感觸,“基地就好比工廠,我們的產品是否合格,必須根據對應的標準、工藝抓生產。”

“孵化器”向战而生

訓練準備完畢 強飛

“部隊滿意是我們培訓的標準。”在該基地某型裝備實訓場,基地訓練處領導告訴記者,緊貼新大綱和機場新質保障任務需求,基地分別組織教職人員共23人分赴5個方向開展課題式調研,理順教學培訓與部隊需要供與求的關係,並經過論證分析,及時修訂專業教材,剔除與作戰無關課目,教學訓練更加適應現代機場保障需求。

今年年初,習主席向全軍發佈訓令後,基地聞令而動,針對新整編組建、白手起家的實際,基地黨委堅持以備戰打仗為第一要務,及時召開黨員代表大會,來自各專業崗位的84名代表緊貼戰訓需求,對135個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獻計獻策,並邀請專家對轉型重塑進行研討交流。在空軍後勤部機關的指導下,他們確立了集體化技戰協同訓練、實戰化合同演練、成建制應急機動保障、專業化飛行保障為一體的綜合型基地辦學定位思路。

在某型裝備實訓場,記者看到學兵人手一個平板電腦,利用基地研發的機場保障專業仿真訓練系統,統一安裝專業習題庫、案例庫、實訓課目仿真操作庫,做到實景與虛擬交互,實現技能演示模擬、場景與專業保障流程模擬等功能,模擬仿真訓練系統成為學兵訓練崗位技能、瞭解保障實際的重要“練兵場”。

“孵化器”向战而生

嚴陣以待強飛

檢驗教學質量行不行,開展針對性實戰化考核是關鍵。採訪過程中,恰逢基地組織階段性實戰化考核,記者在現場看到,模擬機場遭空襲後,硝煙瀰漫機場上空,設備趴窩,道面損壞,供電中斷……現場環境給學兵帶來真實的戰場體驗,訓練場上時不時傳來爆炸聲,但絲毫沒有影響考核進程,各專業教員根據設置的實訓課目,按照戰場破壞樣式、發生故障種類、解決實施辦法等具體步驟井然有序地展開。優秀率達92.7%的考核總評,驗證了該基地教學轉型成果。

刀尖舞者

skdjwz

本期編審:尹武

“孵化器”向战而生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