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父亲的职业:种竹荪

作者|蒙鹏

有几年,父亲听说种竹荪赚钱,也想种竹荪。父亲把小园清理出来,当作竹荪园。父亲还特地去外地学习了竹荪种植技术。

心里有了底,父亲带着全家说干就干。先上山砍些桦树搭棚子。棚子四周,用细树枝密密围上。顶部扎上密密的树枝,铺上塑料膜,再压上松叶、茅草。棚子里,搭上三四层架子,用作竹荪床。

「散文」父亲的职业:种竹荪

种竹荪得有岩泥、松毛和木材。螺丝洞沟的半山上有岩泥。山势逼陡,灌木丛生。父亲提着锄头、麻丝口袋,抓住枝条,一步一步,爬到半山腰。扒开枯叶,一锄锄的从岩缝间抠出岩泥,装在口袋里。装满了,一步步的挨到沟底。岩泥背回家,筛去枯枝败叶备用。

马桑树、竹子最好,桦树也凑合。马桑树常见,零星分散,不成片。马桑树砍完了,父亲又在村里要了些竹子,还是不够用。最后砍了些桦树。木材运回家来,砍成二三十公分长一节。粗一点的,剖成几块。一家人都在砍,手掌都砍起了水泡。

备好原料,就可以种菌。父亲把棚子里的地下捞平,铺一层岩泥,又铺一层木材,再铺一层岩泥。父亲把菌种撕开,摆在岩泥上,又撒上一层岩泥,最后铺上薄薄一层松叶。大棚,原料,都用高锰酸钾消毒几遍。

种下菌种,父亲天天去棚子里。轻轻扒开松叶、岩泥,看看菌丝的长势,摸摸菌床干湿。干了,就提着喷水器洒水。我们也很好奇,跟在父亲后面。

一天,松叶里冒出了几个小白蛋。白蛋越长越大,变成棕色,最后像鸡蛋一样,顶部撑破开来,长成了伞状,就是竹荪。白色的伞柄,白色的裙子,黑黝黝黏乎乎的顶盖。竹荪开得多了,白花花一片中,斑斑点点,甚是好看。

「散文」父亲的职业:种竹荪

盛开的竹荪,得及时摘了,洗净,炕干。那时,家里还没有自来水,要到双龙井去洗。双龙井水冬暖夏凉,安逸得很。拿根竹竿安在井边,井水顺着竹竿流淌。站在井沿下,就着竹竿里流下来的井水,冲洗黑黝黝的顶盖。那黑东西顽固得很。每朵竹荪,得冲洗三四分钟。一盆竹盆冲洗下来,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站得腰酸背痛。

洗好的竹荪得尽快烘干。母亲找到了个筛子,挂在灶火上方,里面放上竹荪,下面添一笼大火。大火烧过,竹荪也烘得差不多了。干了的竹荪装在一个大口袋里,也挂在灶火上么。

竹荪收集得多了,便拿到县城上去买。那时竹荪好卖得很。最贵的时候,一千多块钱一斤。后来,降到七八百块钱一斤。父亲一大早便出门,晌午过后就回来,买些生活用品,带些零食给我。因此,我们常盼望父亲去县城买竹荪。

「散文」父亲的职业:种竹荪

过了一两年,种竹荪的人多起来。竹荪价格下降,赚不了钱,家里便不再种竹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