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緊抓大灣區建設機遇 助推新型城市建設

2017年全國兩會,“粵港澳大灣區”概念首次列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這意味著包括肇慶在內的珠三角核心區9個城市,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與大西南地區接壤的城市,肇慶依託最獨特的區位條件、最豐富的土地資源、最明顯的成本優勢,始終緊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砥礪奮進,與百舸爭流。

當年,肇慶全境沒有一條高速公路,城市發展建設依西江而生,侷限於端州,肇慶新區則仍是一片田野郊區。如今,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的肇慶,已初步構建起“一條城軌、兩條高鐵、七條高速、一條黃金水道”的綜合交通網絡;“一江兩岸五區”大城區框架基本形成,城市空間格局進一步拓展;曾經的田野郊區今日已崛起新城,肇慶新區以驚人的“新區速度”圓滿完成“三年打基礎”的階段性目標,全面轉入“八年見新城”大開發大建設新階段……今日之肇慶,正奮起直追,努力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

肇慶新區在田野中崛起

舉全市之力爭創國家級新區

2012年10月27日,肇慶新區正式掛牌成立。在五年多的時間裡,肇慶新區快速成長,從“一陽初動,萬物未生”的雄心壯志,成長為“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投資建設熱土;從“河塘縱橫,田埂交錯”的荒蕪郊區,成為“交通樞紐,門戶核心”的綠色新城。肇慶新區發展態勢良好,圓滿完成“三年打基礎”的階段性目標,全面轉入了“八年見新城”大開發大建設的新階段。

“舉全市之力建設肇慶新區,努力把肇慶新區創建為國家級新區”,是每一個肇慶人的殷切冀盼與期望。作為廣東9個重大發展創新平臺之一、廣東探索新型城市化進程的先行區和試驗區,肇慶新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咽喉要地,交通區位優勢突出、自然生態環境優越、土地可連片完整開發,具備大灣區功能疏解承接地和大西南要素集聚地的基礎和潛質,創建國家級新區大有可為。市委副書記、市長範中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肇慶將以“最高、最好、最優”的標準,高起點高規格推進肇慶新區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瞄準“創新高地、生態家園、產業新城、智慧城市”四個目標,始終堅持“高、精、快、好”四字原則,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示範區,積極爭取上升為國家級新區,是肇慶新區奮勇前行的方向。近年來,肇慶搶抓大灣區發展機遇,積極引導各種要素向肇慶新區集聚,快速形成集中開發態勢。如今,肇慶新區65平方公里核心區域城市框架初步形成,18平方公里起步區已形成城市雛形;體育場館及周邊市政配套建設基本完善,第十五屆省運會即將在此召開;2018年1月至3月,京東雲華南運營中心、海王集團高端製藥基地、華僑城卡樂文化旅遊科技產業小鎮、新興際華華南“安全谷”等重大項目更相繼落戶肇慶新區,總投資468.5億元……曾經的宏偉藍圖在我市的全力推動建設下,已逐漸化為現實,展現新作為新氣象。

肇慶新區以我市工業發展“366”工程為抓手,圍繞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三大主導產業,推動新型產業集聚,導入總投資近500億元的先進裝備製造、超24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超400億元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打造創新產業的重要承載地。同時,為全面增強肇慶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可持續性,我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緊密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打造肇慶科技創新產業帶。良好的發展前景讓肇慶新區備受知名企業的青睞。今年3月14日,肇慶新區管委會與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簽訂投資合同,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及總部大廈項目將落戶肇慶。項目建成後,將集中量產新能源汽車整車等中高端產品。事實上,這家業務覆蓋全球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僅與肇慶“結緣”30天,便毅然決定將總部建在肇慶。

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新區,城市建設與城市景觀打造也是重要一環。肇慶新區河涌密佈、水域廣闊,極具嶺南水鄉特色。範中傑指出:“我們要充分發揮肇慶新區的生態優勢,讓新區真正成為宜居宜業的好去處。”對此,我市按照“五水共治”的功能定位,實施硯陽調洪湖、長利河上游、長利河下游、橫槎湧、長利湖、豐樂截洪渠等六大水系綜合整治工程,並按照5A級旅遊景區標準打造城市景觀,在增強城市防洪調蓄功能、確保城市安全的同時,實現土地增值及城市品質提升。據悉,水系工程計劃於2018年底全部竣工。

交通基礎設施大建設大跨越

構建暢通發達的城市發展脈絡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脈絡。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大西南樞紐門戶的肇慶,是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和全國內河主要港口。面對粵港澳大灣區重大發展機遇,在大力推進肇慶新區創建國家級新區的同時,我市緊緊圍繞“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的目標,以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內河航道和綜合交通樞紐為重點,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如今我市運輸服務整體提升,行業管理規範有序,初步構建了“一條城軌、兩條高鐵、七條高速、一條黃金水道”的綜合交通網絡。

近年來,肇慶交通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我市加快從珠三角末梢轉變為輻射大西南前沿的重要基石。據瞭解,2012年至2016年,全市交通建設完成投資571.385億元,新增一條城軌(廣佛肇城際軌道)、兩條高鐵(貴廣鐵路、南廣鐵路)、四條(段)高速(江肇、肇花、二廣懷連段、廣佛肇高速公路大旺至江口段),為立體對接珠三角、直通大西南打下良好基礎。軌道交通建設更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2014年12月,貴(州)廣(州)高鐵、南(寧)廣(州)高鐵作為連接珠三角和大西南地區的兩條重要通道於相繼開通,肇慶從此邁入高鐵時代;2016年3月,廣佛肇城際軌道開通,成為連接廣州、佛山和肇慶三城的重要通道,肇慶大步邁入城軌時代。

公路網絡的日益完善也為肇慶市民出行帶來了巨大便利。據悉,截至2017年末,全市公路通車裡程達1.4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63公里,通車裡程排名全省第7位,現有二廣高速、廣昆高速、珠三角環線高速、汕昆高速懷集至省界段、廣佛肇高速大旺至封開段、東進大道(國道G321)、國道G324線等,動工建設中的則有汕湛高速公路、汕昆高速公路、懷集至陽江港高速公路及廣佛肇高速公路石井至大旺段。

“老肇慶”廣叔回憶:“當初前往廣州要搭乘輪渡,往往要耗費一天的時間,有時還需要在途中住宿一夜呢!”但是後來,“廣州一日遊”實現了,貴廣高鐵、南廣高鐵相繼開通後,從肇慶東站到廣州南站最快只需半小時。現在廣佛肇城際軌道、廣佛肇高速(一期)更已通車,我市真正融入了廣州“一小時生活圈”,在閒暇的日子裡到廣州“飲早茶”、逛街已成為廣叔及許多肇慶市民喜愛的休閒方式。肇慶人“說走就走”的城際之旅,突顯了近年來我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顯著成效。

而在西江黃金水道打造方面,我市持續加大航道整治力度,大力打造西江黃金水道,完成西江界首至肇慶段2000噸級航道整治工程等,促使我市港口資源進一步整合提升,港口吞吐能力超3000萬噸/年,西江流域重要樞紐和集裝箱餵給港地位日益突出。與此同時,我市的交通民生工程也在持續推進中。2015年以來,全市不僅完成了1116.76公里新農村公路硬底化,新改建縣道689公里,更實現了“鎮鎮有站”,累計建成鄉鎮客運站83個、候車亭1262個,開通農村客運線路214條,通達行政村1179個,農村群眾交通出行條件持續改善,農村交通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

加快打造“一江兩岸五區”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新都市

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可讓生活在肇慶的人擁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城市空間格局的進一步拓展則將給予我市社會經濟更大的發展空間。自古以來,肇慶依西江而生,城市發展建設在很長的時間內主要侷限於端州區。而隨著高要撤市設區和肇慶新區的發展建設,我市中心城區範圍有所變化,“一江兩岸五區”大城區框架基本形成,一改原有“北靠北嶺山南臨西江、以星湖為中心”的狹小格局。“一江兩岸五區”大城區格局的建立,使我市原有相對侷限的“環湖”格局得以改變,“山湖城江”和諧共融的城市自然景觀特色結構也基本形成。由此,我市經濟社會也獲得了快速發展。

為了加快打造“一江兩岸五區”超百萬人口城市,近年來我市積極對標學習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理念,結合我市正在開展的《肇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5年)》《肇慶市中心城區“三規合一規劃”》等規劃,加快“一江兩岸五區”相關規劃編制,發揮規劃引領作用,為“一江兩岸五區”高質量發展提供規劃支撐。同時,結合我市近年城市快速發展中遇到的現實問題,以及2018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關於“高標準統籌推進新都市建設,做好環星湖周邊、東進大道沿線、北嶺山麓和一江兩岸的設計,控制好城區建築高度、密度、風貌、容積率,抓好端州大沖片區、高要江濱新城等連片開發建設,著力把肇慶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遊新都市”的工作部署要求,推進“一江兩岸五區”城市規劃設計工作。

未來的肇慶,端州、鼎湖、高要城區和肇慶新區濱江區域,山水、都市和人文特色將緊密相融,“一江兩岸”魅力盡顯;置身肇慶新區政文組團、中央綠軸核心片區,將可一覽山水環境和嶺南地域文化緊密聯繫、相互融合的動人景緻;而漫步星湖、府城等周邊地段,行駛在東進大道、科技大道、高要紫雲大道等地段,形象鮮明的景觀建築和沿街立面,必將讓人充分感受到肇慶這個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的嶄新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