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生志向轉化爲奮鬥動力

盛夏時節,梔子花開,又一批青年學子告別母校,陸續奔赴火熱軍營。軍旅路漫漫,無論行進於坦途還是遭遇挫折,唯有把人生志向轉化為奮鬥動力,永遠懷揣激情和熱血前行,才能不移攜筆從戎的初心、實現報效國家的夢想。

“強行者有志”。立志是事業的起點,也是事業成功的基石。成大事者,無不懷雄心壯志,且矢志不渝。習主席的人生志向在青年時期便已確立。當年,不到16歲的習近平來到陝北當知青,在延川縣梁家河大隊一干就是7年。種地、拉煤、打壩、挑糞……他和群眾同甘共苦,什麼苦活累活髒活都幹過,都搶著幹。陝北7年知青歲月,培塑了習主席心繫百姓的情懷,他於此立下了從政為老百姓辦好事的人生志向。青年立志時,周恩來堅定選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方誌敏投身革命,立下“黨有指示,雖死不辭”的決心意志……這都表明,青年把個人前途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心有家國情懷,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在奉獻國家、服務人民的奮鬥歷程中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以學弘志,增智強能厚積奮鬥的底氣。志向如帆高立,真才實學恰似東風,助事業之船乘風破浪。18歲時第一次跳傘,空降兵某部高級工程師李振波就下定決心:“一輩子,就幹這件事啦!”40年、2000多次從天而降,從傘訓骨幹到高級工程師,青年時立下的志向一直支撐著他不斷學習充電。以志向為奮鬥目標,查漏補缺,完備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素質,以專業的技能做專業的事情。如此這般,鴻鵠之志才能落地生根。青年官兵只有用厚實的知識與紮實的實踐來引導人生,不斷充實自己,開闊視野,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施展才幹,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材。

以行踐志,立足崗位培養奮鬥的品格。“兵王”王忠心當兵30年,帶出導彈測控號手217人。雖是普通一兵,王忠心卻把平凡的班長崗位幹到了極致,榮獲軍人的至高榮譽——“八一勳章”。“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基層是成才的沃土,崗位是奮鬥的平臺。青年官兵只有從基層起步,紮實“墩苗”,擺正自身位置,融入基層生活,認識到“學士、碩士,都是戰士”,奮鬥的腳步才會有堅實依託。在崗位上堅持高標準,把手中的活像王忠心那樣幹到極致,終會有水滴石穿、守得雲開見月明的那一天。

以苦礪志,經風歷雨磨練奮鬥的意志。鄭州艦實習艦長韋慧曉曾說:“如果你從來不曾自律過,從來沒想過犧牲奉獻,那你從來就沒成為真正的軍人。”地球科學系博士、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優秀志願者、華為公司高薪白領……直到如今的鄭州艦實習艦長,韋慧曉的身份不斷變換,她的青春芳華也愈發光彩奪目。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正是拼搏好時機。年輕時吃點苦是好事,所有吃過的苦都是為成長積累的財富。吃苦也是砥礪志向、奮鬥進取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果在本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這種安逸終究不會長久。無論是對知識的渴求,還是對本領的培塑,若無搏擊風雨的歷練,又何談羽翼漸豐、扶搖直上九萬里?事輟者無功,耕怠者無獲,惟有甘之如飴地奮鬥可達目標。

以廉養志,嚴格自律純潔奮鬥的底色。楊業功將軍曾言:“位不在高,廉潔則名。權不在大,為公則靈。斯是公僕,惟吾德馨。”廉潔自律是成長進步的“保險栓”,雖說當前日益風清氣正,但“微腐敗”的誘惑和考驗仍然存在。以廉養志,當自微處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青年官兵當以君子之道自勉,品行如蓮,潔身自好。嚴格自律與遠大志向互相成就。只有一起步就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做到品正行端、慎獨慎微,青春之志才能輕舟駛過萬重山;只有志在千里、矢志不渝,君子之德才能日日增進。

不久前,習主席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領袖的勉勵寄託著對青年群體的殷殷期望,青年官兵應牢記領袖囑託,在奮鬥中釋放激情、追逐理想、踐行志向,用奮鬥為自己打下最亮麗的青春底色。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

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