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環保召回條例》或年內出台,「大衆排放門」在中國上演?

2018年7月17日,根據央視報道稱,我國已著手開始制定《機動車環保召回條例》,併力爭在年內出臺。

可見,面對日益嚴苛的環保要求和不斷爆出的“排放造假”事件,警醒了中國人民。

《機動車環保召回條例》或年內出臺,“大眾排放門”在中國上演?

要知道,中國目前正在積極倡導綠色出行,對汽車、出行等制定了一系列規定。例如,汽車限行、限號常態化,治理擁堵也意在保護環境;發展新能源汽車,意在倡導綠色環保;雙積分政策的落地,很好督促企業來節能減排。

此外,據瞭解我國早在2012年頒發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就提出,到2015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要降至6.9升/百公里,2020年要降到5升/百公里。

《機動車環保召回條例》或年內出臺,“大眾排放門”在中國上演?

但這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例如歐美等國家,早已從要求汽車質量過關,發展到要求汽車環保一樣要達標。但是我國一直未有對汽車尾氣排放不達標進行處罰和召回的規定。

例如,大眾汽車就因為排放造假,在美國不得不付出150億美元的罰款。但是由於我國缺乏這方面規定,讓一些車企鑽了法律漏洞。假如我們國家出臺《機動車環保召回條例》,那麼就可以對違法企業進行相應處理、處罰。

《機動車環保召回條例》或年內出臺,“大眾排放門”在中國上演?

回顧事件:

2015年9月18日,美國環境保護署指控大眾汽車所售部分柴油車安裝了專門應對尾氣排放檢測的軟件,可以識別汽車是否處於被檢測狀態,繼而在車檢時秘密啟動,從而使汽車能夠在車檢時以“高環保標準”過關,而在平時行駛時,這些汽車卻大量排放汙染物,最大可達美國法定標準的40倍。

《機動車環保召回條例》或年內出臺,“大眾排放門”在中國上演?

自此開始“大眾排氣門”爆發,並形成“蝴蝶效應”。不久,豪華品牌奧迪、寶馬、奔馳相繼淪陷,陷入“排氣造假門”醜聞之中。對於奔馳造假,德國方面也給予了汽車製造商戴姆勒37.5億歐元、約合280億元人民幣的處罰。

但如果按地區分,以上僅是歐系排氣造假的醜聞。那麼向來以“燃油經濟性”著稱的日系車呢?同樣陷入了排氣造假醜聞,且伴有“高田氣囊”事件、“神戶制鋼”事件。

《機動車環保召回條例》或年內出臺,“大眾排放門”在中國上演?

2016年5月18日,日本鈴木汽車被爆出存在對燃效數據進行修改,涉及共計210萬輛車。

2016年4月20日,日本三菱汽車公司承認有四款微型汽車在燃油經濟性測試中存在違規操作,共涉及62.5萬輛汽車。

2018年7月9日,日產汽車承認其存在“尾氣排放”和“油耗測量造假”問題,涉及五大工廠,櫪木工廠、追濱工廠、日產車體九州工廠、日產車體湘南工廠和京都汽車製造工廠。

但以上各種造假,從歐洲車到日系車,從尾氣排放到油耗測量,每次都與中國無關。要知道,我國可是大眾汽車最大的市場,奔馳、寶馬、奧迪銷量支撐國,此外還是世界汽車第一產銷大國。

《機動車環保召回條例》或年內出臺,“大眾排放門”在中國上演?

試問,歐系、日系如此大規模造假,怎會與中國無關呢?目前對於國內大眾汽車是否存在排放違規的猜疑,並未因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的一紙聲明而消失。那些通過進口渠道進入國內的大眾車,仍存在排放作弊可能性。

所以,《機動車環保召回條例》一旦公佈和實施,這將加快我國完善監管制度,切實有效監督汽車生產達到環保要求,從而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而對於敢造假車企,也將毫不留情進行處理。

《機動車環保召回條例》或年內出臺,“大眾排放門”在中國上演?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畢井泉也表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嚴肅查處無證市場,摻假使假、以低標號冒充高標號油品的行為,嚴肅查處計量和質量欺詐的行為,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機動車環保召回條例》或年內出臺,“大眾排放門”在中國上演?

恩,沒錯。查出來罰它大眾300億人民幣,奔馳、寶馬、奧迪、日產、鈴木等每家要罰200億,全部拿來支持中國汽車技術攻關、發展。不過,感覺是不是罰的有點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