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吃的越少,對糖尿病控制越有利?

蟲兒-飛飛-_


飯量減少,控糖降脂,延年益壽

一,在人類追求長壽的道路上,曾經嘗試過各種手段,包括老年人更換年輕血液,包括吃各種補品等等,但都沒有預期效果。

只有一項是確定的,就是減少熱量攝取。

通過動物實驗和人類行為觀察,證實減少攝食,是唯一有效的延壽辦法。

二,為什麼是這樣?

原來,人體就剛需來說,每天需要攝取的熱量僅僅1400千卡左右,需要的蛋白質僅僅100克左右,需要的脂肪50克左右。

而日常生活中,我們太多人沒有管住嘴,吃進太多食物。

攝取大量食物,就要消化。過量攝取,就是胃腸道系統的沉重負擔。這就等於減少了胃腸供血一樣,胃腸道進入氧化應激狀態。

這個應激,就產生巨大危害。這是多食傷身的生理學依據。

三,而糖尿病,就是來自常年反覆氧化應激傷害的結果

最經常的應激傷害,非飲酒和暴飲暴食莫屬!

一個戒酒成功的人,是阻斷了一個應激傷害。如果繼續過量飲食,他還是處在不斷應激當中,機體還是不能獲得很好調理。

所以,減少飯量,對於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此。

四,兩個例子證明

一個是在80年代之前,我國總體糖尿病發病率只有不到0,6%,現在的朝鮮,幾乎見不到二型糖尿病人。這都是總體熱量攝取偏少的直接結果!

另一個例子,做胃改流手術後,將食物攝取後繞過十二指腸直接進入空腸,減少了各種營養吸收,結果為了減肥的手術,意外治好了二型糖尿病。

這兩個證據,一個是人處於半飢餓狀態,一個是強制人為控制熱量攝取,都控制了糖尿病,足以提醒我們,少吃飯,對於控糖會是立竿見影的結果。

尤其要指出,這裡的少吃控糖,不是因為攝取糖類少,降低了血糖,血糖可能一點都不降低!而根本機制是少吃杜絕了由於吃帶來的機體氧化應激傷害。從而給了機體調控血糖的機會。


春雷滾滾2


飯吃的越少,對糖尿病控制越有利?

糖尿病是代謝系統的疾病,按照中醫的觀點則多屬於肝脾問題導致的疾病,也叫作消渴,可以分很多類型。其實早在《黃帝內經》之中,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發現了,糖尿病患者的發病人群有一個特別的特徵,那就是都是膏粱之人。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般都是富貴人家,這對於中醫藥辨證論治有一定的幫助。一般來說,膏粱之家都是富裕的,至少在物質上比較富裕,但是精神上未必能夠遂心如意,所以肝氣鬱結型糖尿病非常多。

現在流行一個說法,那就是飯吃的越少,對糖尿病控制越有利。但是,他們不知道,所謂的控制飯量,其實更多的是控制大魚大肉,因為現代人的飯局,其實吃的米飯少的可憐,一個人能吃一小碗米飯,那就是非常好的胃口了。

絕大多數的飯局,吃的都是山珍海味,魚肉滿桌,倒是米飯沒有吃多少,說是吃飯,實際吃的卻是各種魚肉。在中國古籍《外臺秘要》中記載:治渴方:糯米二升,淘取泔,飲訖則定。其實,糯米有時還可以治療消渴類疾病。

中醫用來治療中焦熱甚消渴患者的白虎湯,其中就用了大量的粳米。《本草備要》認為:

粳米得天地中和之氣,和胃補中,色白入肺。除煩清熱,煮汁止渴(仲景白虎湯、桃花湯、竹葉石膏湯,並用之以清熱、補不足。張文潛《粥記》:粥能暢胃氣,生津液,每晨空腹食之,所補不細。昂按:今人終日食粥,不知其妙。迨病中食之,覺與臟腑相宜,迥非他物之所能及也)。粳,乃稻之總名,有早、中、晚三收。晚者得金氣多,性涼,尤能清熱(北粳涼,南粳溫,白粳涼,紅粳溫,新米食之動氣)。陳廩米沖淡可以養胃,煮汁煎藥,亦取其調腸胃、利小便、去溼熱,除煩渴之功(《集成》雲:陳米飯扎作團,火存性,麻油,膩粉調,敷一切惡瘡、百藥不效者)。

對於消渴這種因為津液不足,內熱消耗太過的病人,其實粳米就是一味最好的藥。

辯證對待

對於米飯,是不是所有糖尿病都要多吃呢?事實上,這有待考證,按照粳米具有補脾胃的作用,其實還有利溼的功效,所以也必須根據情況來對待。南方人吃大米多,那是因為南方氣候溼氣重,所以必須吃一些除溼的藥物,才能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北方人吃的相對少一些,特別是內蒙地區,因為乾旱是常態,所以吃一些滋陰的保持水分的食物就非常必要,比如酒、各種肉。

對於很多患者,因為主要原因是肥胖,所以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其實不是別的,就是滋陰太過,這時就需要一些除溼的食物,比如水稻就是非常好的除溼藥。這種患者,最好是多吃一些大米,而少吃一些滋陰的食物,如大魚大肉,含有脂肪較高的食物。

對於有一些患者,是明顯的陰虛,是瘦子,這種患者就要考慮少吃一些大米,畢竟大米有很強的利溼作用,只要吃下去,就會加快體內的溼氣排出來。

所以,對於多吃大米還是少吃大米,都要根據患者的體質狀態,不能僅僅用一個糖尿病的西醫名詞來判斷。


慶餘閣


從您的描述中,確實反應了一部分糖友患者和家裡人,對糖尿病的飲食控制產生了很大的誤區。這同樣也是我們做健康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每次當問起飲食控制做的如何時,他們就會說:”我每天吃得很少,這也不吃,那也不吃的”,面對這樣的患者,我們只有正確引導他們。

真相:糖尿病飲食療法≠飢餓療法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五項治療法中最基本的治療方法,也是起到了尤為重要的一步。

所謂的飲食控制首先是指對全天能量的一個控制,其中包括碳水化合物,主食的控制,蛋白質、脂肪的控制,以及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合理攝入。

其次是針對主食、輔食食物的選擇以及攝入量多少的控制。

再次是飲食分配和餐次安排以及烹飪方法的選用及其他有關注意事項。

所以說,飲食控制並不是飯吃的少,即所謂的”飢餓療法”這麼簡單的理解。更多的是合理量的控制。



雖然說,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患者,他們的胰島素功能都有所下降,每一餐進食的量越大,越容易加重胰腺的負擔,導致胰島素功能得提前衰竭。但是,一次不能吃得太多,並不是飯吃的越少越好,這樣對糖尿病血糖的控制越發不利,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而是要少量多餐,比如:

1、主食類,也就我們所說的米麵等穀類食物。主食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最低不能少於180克,碳水化合物每天的控制在50%-65%,如果患者因長期供應碳水化合物不足,機體的熱量就要靠蛋白質和脂肪來提供,而脂肪的代謝分解需要碳水化合物的參與,如果碳水化合物不足,脂肪的氧化就不完全,而出現酮體。



2、蛋白質每日的需要量為1.0g/kg,約佔總能量的15%,脂肪比例為20-25%,膳食纖維每日為30克,另外還要補充微量營養素和微量元素。

綜上所述,飯吃的越少,對糖尿病控制越有利,是一個誤區,還希望大家能正確的理解和應用。


李愛琴營養師


我先講個我同事母親故事。

我的同事母親60多歲,去年初發現糖尿病,主要是餐後高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曾高達17mmol/L。同事的外祖父和舅舅也是糖尿病,她的舅舅告訴她的母親,降糖藥損害腎臟,不能吃降糖藥,嚴格的飲食控制就可以了。於是她母親每天就是窩頭、窩頭、窩頭,吃得人都瘦了,最近經常頭暈。
他的舅舅糖尿病病史更長,飲食控制的更嚴格,按我同事的話說,現在已經瘦得“皮包骨”了。
我看她母親的檢查結果,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正常,血脂很高,而且已經高了好幾年了。血肌酐低於正常值,尿蛋白陰性,尿酮體3+。已經糖尿病酮症了,因為沒有檢查血液的酸鹼度,還不能肯定是否有酸中毒。
糖(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經濟、最直接的熱量來源。當飢餓時,糖的供應不足,能量缺乏,人體就會“燃燒”脂肪來提供熱量。酮體就是脂肪的中間代謝產物,脂肪“燃燒”的越多,酮體也會產生的越多,大量的酮體蓄積就會導致代謝性酸中毒等嚴重情況。糖尿病酮症是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之一,一般見於胰島素嚴重缺乏、糖尿病晚期、糖尿病人嚴重的感染和飢餓。她母親就屬於後一種情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經出現就應該積極治療,治療措施包括注射胰島素,大量補液,必要時碳酸氫鈉糾正酸中毒。我囑咐我的同事帶她的母親按照上述原則去處理,並且一定要加用他汀類降脂藥。
飲食控制、運動和藥物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三駕馬車”,飲食控制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療措施,這一點毛病都沒有。
但是飲食控制不能取代藥物,而且飲食控制是平衡膳食,不等於飢餓治療,糖尿病人什麼都不敢吃是非常錯誤的。糖尿病人也需要營養,苛刻的飲食控制和過度的飢餓會導致營養缺乏,而且過度的飢餓引起的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併發症比糖尿病本身的危害還要大。
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不敢用藥,豈不知過度飢餓所帶來的問題比藥物的副作用要大得多。

李青大夫


眾所周知,食物都會使人體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會嚴格控制食物的攝入。但是,飯吃的越少,對糖尿病控制越有利的言論是不對的,不吃飯血糖反而會更高。很多糖尿病患者會把飲食治療簡單地理解為控制飲食,甚至當成飢餓療法。事實上,飲食治療是要維持合理的飲食結構,保持膳食平衡,而不是要飢餓或禁食,否則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還會加重病情。

誠然,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的基本手段,但不能把飲食控制作為飢餓療法,飢餓並不能治療糖尿病。飯吃的越少,由於主食攝入不足,又缺乏合理的營養搭配,必然會影響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基本能量和營養素供應。醫學研究證明,如果人體長時間得不到足夠的外源性能量補充,一方面將導致體內脂肪和蛋白質過量分解,造成身體消瘦,長期營養不良,甚至會產生飢餓性酮症。另一方面,由於攝入熱量不足,很容易導致血糖偏低,反而會刺激升高血糖相關激素的分泌,引起血糖反跳性過度升高,使病情更難以控制。


最重要的是,低血糖比高血糖更致命,如果不重視低血糖,後果絲毫不比高血糖遜色。輕度的低血糖可能僅僅表現在飢餓感、頭暈、虛弱等症狀上,但由於葡萄糖是供應大腦營養的唯一來源,重度的低血糖可能會引起大腦功能障礙,導致意識恍惚,抽搐昏厥,甚至昏迷死亡。特別是妊娠期的糖尿病孕媽媽,如果發生低血糖則會影響寶寶健康,嚴重的會引起死胎,後果不堪設想。糖尿病患者在飲食控制上,主要是控制攝入食物所產生的總熱量與含熱量較高的脂肪。因此,對於含較多複合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來說,其升血糖的速率相對較慢,在總熱量範圍內適當控制即可,不必過分限制,一般來說,每日主食攝入量至少不低於150克。


糖尿病患者應該提倡膳食均衡,在飲食上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首先是要定時定量,最好一日五餐,至少要做到少食多餐,主食則要少吃,尤其是精米精面。其次,要保證蔬菜量,其烹飪方式也有要求,儘量清真水煮,忌油炸,少油少鹽無糖。最後,要適當運動以增強體質,在服用藥物方面則要謹遵醫囑,千萬不要擅自停藥。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糖尿病患者,必須十分注意飲食,對於血糖生成指數高的食物要注意儘量不吃。但是是不是吃得越少,血糖就控制的越好呢?非也。

糖尿病的原因

糖尿病患者大多腹部比較肥胖,我們稱為蘋果型身材,糖尿病身材。這是因為人體重要的器官全部都在腹部,腹部肥胖的人會容易出現內臟是指超標的現象。內臟脂肪過多,身體代謝糖類所需要的胰島素就需要增多,長此以往,導致胰島素分泌異常,從而導致了糖尿病的發生。

所以,糖尿病患者減肥,控制攝入的總能量是必須的。

但是不是吃的越少,控制得越好,血糖就能控制得越好嗎?其實不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時候很容易到底低血糖,表現為頭暈、迷糊、噁心、眼花、乏力等症狀,這比單純的糖尿病患者危險性更大。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需要嚴格控制飲食,不能攝入遊離糖或者生糖指數大的食物。

食用低生糖指數的食物,例如蘋果、豆腐、豆乾、魔芋、鷹嘴豆、脫脂牛奶等

粗細糧配搭,大米白麵的生糖指數是很高的,所以儘量搭配鷹嘴豆、綠豆、蠶豆、燕麥等。

保證蛋白質食物的攝入,儘量與粗雜糧聯合使用,例如午餐點粗糧陪牛肉、米飯配魚、麵包雞蛋等。

多吃蔬菜,蔬菜中含有比較多的膳食纖維,也能很好的控制血糖,例如芹菜、韭菜、蒜苗、木耳等等。

一日五餐,上午、下午加餐,防止出現低血糖的情況。

國家公共二級營養師

王興國特訓班5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患者對自身的健康管理是治療糖尿病的記住。無論是I型,還是II型糖尿病,飲食的管理都是重中之重。糖尿病患者可能會收到這樣的醫囑,要控制飲食,減少細糧的攝入,要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那麼這是不是說明,米飯吃的越少,對糖尿病的控制越有利呢?

米飯中含有大量的澱粉,澱粉會被消化為葡萄糖,米飯吃多了,血糖容易升高,但是要是完全不吃米飯或者吃的很少呢?那麼身體缺乏碳水化合物,同樣會使血糖發生異常。那麼究竟糖尿病患者該如何控制飲食呢?

每天攝取的總熱量要根據患者的身高和體重計算:在休息非劇烈體力勞動的狀態時,成人需要的熱量為105-125KJ/ kg,輕體力勞動者125.5-146 KJ/KG,重體力勞動者167KJ/ kg以上。

要均衡分配中的脂肪、碳水化 合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要佔總熱量的50%-60%,提倡粗製米麵和雜糧,蛋白質含量一般不超過15%,成人每天需0.8-1.2g/kg。要忌吃油炸、雞蛋羹等食物,限制飲酒,每天限制食鹽≤6g,嚴格限制各種甜食的攝入,多食粗纖維食物。

要想控制好血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患者對自身健康行為的管理,所以糖尿病患者對於相關健康管理的認識必不可缺。

參考文獻:

餘婭. 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研究[J]. 飲食保健, 2016, 3(10).

徐英梅. 糖尿病患者的護理與健康教育[J].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誌, 2017, 34(6).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也許在相當多人的眼裡,患糖尿病之後就意味著要徹底與糖絕緣,對糖可望而不可即,飯吃的甚少,甚至不吃飯只吃蔬菜和水果,如果你對糖尿病有這個認識,那真的是大錯特錯了!

不吃飯血糖就不會升高?

人體攝入的葡萄糖除了滿足機體的各種需要之外,多餘的葡萄糖會以糖原的形式儲存在肌肉及其他組織中,在空腹狀態下或者糖攝入不足時,這些儲存著的糖原就會轉變成葡萄糖。

所以,糖尿病患者即使不吃飯血糖仍可能增高。因此,應做到在保持飲食規律的基礎上,根據醫生的指導,調整降糖藥物的用法用量。

少吃飯會減緩病情發展?

人每天需要的能量是一定的,如果飯吃的少了,自然以其他的食物比如菜餚、其他“無糖”零食來補充,然而這些食物中油脂和蛋白含量很高,甚至可能還會超過飯中的熱量,導致營養過剩,更容易患糖尿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不吃細糧,粗糧放開吃?

粗糧含有較多膳食纖維,對延緩餐後血糖的升高有一定的幫助,有降血脂、通便的功效,但它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不受限制放開吃也會造成很多問題,比如消化不良影響下一餐的進食,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身體對其他必需營養素的吸收等。


科學的做法是粗細搭配(3:1),良好地發揮粗糧的功效。

“無糖”食品可以多吃?

“無糖”食品的推出看似給糖友們帶來了新的福音,這就導致很多糖友大量購買這些食品代替正餐,其實這是相當危險的!

“無糖”是用木糖醇等甜味劑來代替會引起血糖升高的蔗糖,然而這些“無糖”食品中也是含有大量的脂肪和澱粉,如果大量食用,其危害甚至會高於蔗糖。

糖友應杜絕一切含糖食物?

專家指出,如果含糖食物中的其他營養素如纖維素、果糖等能幫助機體延緩糖的吸收,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適當吃一些甜味的食物。

相對安全的食物有:

橘子、蘋果、桃、梨、木瓜、酸奶等。

但切記用果汁代替水果,因為果汁是濃縮的水果,一杯果汁相當於好幾個水果,喝果汁就意味著水果的攝入過多,易導致血糖升高。

最後,希望各位糖友能夠平衡膳食,遵循醫囑,控制病情,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

保持健康只是缺一個提醒你的人,為你的健康打開一線天!

大家有問題可以,留言評論諮詢, 點擊關注“醫線天”


醫線天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雖然飯(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是血糖最直接最重要的來源,糖尿病患者要嚴格控制其攝入量,但是並不等於飯吃的越少越好。

主食吃的過少會導致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長期能量不夠用,不僅會造成慢性營養缺乏,還會導致急性酮血癥或低血糖。酮血癥是指血液中酮體(來自體內脂肪氧化分解)過多,並導致急性症狀,如嘔吐、昏迷等。低血糖則是由於血糖濃度過低,引起噁心、嘔吐、頭暈、頭痛等所謂低血糖反應。這些都是很危險的情況,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那麼糖尿病患者主食吃多少合適呢?普通糖尿病患者一天的主食量大約在半斤到八兩之間,這是一個大致的參考量,要根據體重、年齡、活動量等適當調整。如果體型較胖主食就吃的少一點,如果很瘦主食就吃的多一點,如果血糖很高不理想,就選擇少吃一點。

另外,主食粗細搭配降低餐後血糖,吃不同的主食,一餐後血糖水平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吃小米粥比大米粥有更低的餐後血糖水平;吃玉米麵粥又有比小米粥更低的餐後血糖水平;吃全麥麵包比普通麵包有更低的餐後血糖水平。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主食要粗細搭配,越雜越好。

主食巧妙搭配降低餐後血糖,主食與魚肉蛋奶豆製品蔬菜等搭配食用也會使餐後血糖下降,比如單獨吃饅頭、米飯或者麵條餐後血糖明顯升高,如果再搭配肉類、魚蝦、蛋類、蔬菜等一起食用,餐後血糖的升高速度會大幅度降低。

作者:王興國,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遼寧省營養學會副會長;新浪微博醫療大V;中國營養科學傳播之星,從事臨床營養治療、營養培訓教學和營養科普傳播20餘年,出版《吃的百科》《長胎不長肉》等科普書籍20餘部。



首先,可以肯定的回答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長期如此,尤其是老年人,對健康損害很大,對於糖尿病的控制也沒有任何積極作用,反而會增加老年人營養不良、骨折、貧血、猝死、壽命減少等的發生率。

簡單言之:糖尿病人控制飲食的目的

1、保護胰腺功能,

高能量、高脂肪、低膳食纖維膳食會讓負責分泌胰島素和各種消化酶(脂肪酶、蛋白酶等)的胰腺非常疲憊,長期如此會讓胰腺罷工或停擺,造成代謝異常。

2、控制體重,因為大部分糖尿病發病都與肥胖有關,過多的脂肪也會讓患者身體出現胰島素抵抗(即任性的脂肪細胞不聽從胰島素的指揮,不讓血糖進入細胞轉化成能量,從而導致血液中胰島素很多,但血糖依然降不下來)。同時肥胖也會誘發多種其他疾病,如血脂異常、痛風、冠心病等,即使不得糖尿病也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增高猝死的發生率!所以超重、肥胖者要逐漸減輕體重(每月3斤左右)至正常體重範圍。

3、保持機體活力,所謂保持機體活力,是告訴患者在飲食有所控制的前提下,讓身體的各種機能,如免疫力、代謝能力、運動能力、精力等得到保持,也就是少吃的最低限度是保證身體正常運轉。

而能量足夠、各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等充足則是機體保持活力的根本,如果沒有鈣,你會手腳無力、抽筋、肌肉疼痛;如果沒有鐵,你會發冷、掉頭髮、精力無法集中、甚至出現精神異常;如果沒有鉀、鎂等元素,你的心臟也會發生問題;如果沒有各種維生素,你的免疫力、皮膚、骨骼、消化系統等都無法正常運轉!所以飲食要合理,但營養要均衡,這才是控制飲食的關鍵所在!

以下是瑋瑋自制的糖尿病食午餐食譜一份(600千卡),各位小夥伴可以參考一下,四菜一湯標準不低,但營養滿分、口味也不差,希望能幫到大家!

湯品:二冬湯:冬瓜15克、冬筍15克、蔥、薑片、胡椒粉

葷菜:豆豉蒸鯧魚:鯧魚75克、蔥絲、蒜末、豆豉

素菜:香菇油菜:油菜100克、香菇50克、蒜蓉醬

主食:豆麵窩窩頭:玉米粉100克、大豆粉30克、小蘇打

涼菜1:拌紫甘藍:紫甘藍40克、胡蘿蔔5克、青椒5克、沙拉汁、果醋

涼菜2:酸辣瓜條:黃瓜50克、紅尖椒10、大蒜白醋、紅油、麻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