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活力!全市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

推进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活力!全市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

推进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活力!全市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
推进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活力!全市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推进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活力!全市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

“最多跑一次”“最多一星期”“标准地”改革工作推进会

为深入推进各方面各领域改革,着力打造全省最优政务服务环境。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昨日下午,全市深化“最多跑一次”“最多一星期”“标准地”改革工作推进会在市行政中心召开。市领导姚激扬、王天仁、胡勇春、赵耀亮、方雪飞、蒋令树、蒋震雷、胡宏立、黄阳明、楼国民、李传煌参加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天仁主持会议。

推进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活力!全市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
推进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活力!全市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

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姚激扬指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本质是以改革撬动政府的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自身建设,是简政放权,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以进一步推进改革举措转化为东阳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姚激扬强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是要更加彻底地“放”。对政府来说,管的事情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以放为原则,不放为特例”。二是要更加精准地“管”。放权并不代表政府可以放任不管,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把便利和实惠留给企业群众,要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管为特例,把责任和“麻烦”留给自己,管得更加精准、更加高效。各职能部门要把“互联网、大数据+监管”作为精准监管的重要发力点,加强研究、扩大应用、提升政府监督的质量与效率。三是要更加真诚地服务,行政服务窗口要强化优质服务态度的养成,做到真诚地把办事群众当亲人。

就下阶段重点工作,姚激扬指出,要集中力量抓好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重点项目的推进。要做好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市行政服务中心迁建及横店分中心建设;要强化大数据系统的建设应用;要深化“集成式服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证通报”“网上办”,完善统一支付平台建设,开展无差别全科受理;要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后13个工作日内开工建设;要推动“最多一星期”新模式改革,所有办事事项部门在收到后的5个工作日必须有明确的意见建议。

姚激扬强调,要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体系,必须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构建目标责任体系、建立效果评价体系、完善监督考核体系。

推进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活力!全市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
推进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活力!全市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

今年工作重点

001

高标准完成市镇村(社区)三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

推进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活力!全市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

(一)实施市行政服务中心迁建市总部中心工作。9月底,市行政服务中心正式运转并完成数字化建设工作。参照“基层治理四平台”模式制定部门派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干部考核方案。拟订市行政服务中心雇员制管理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市行政服务中心横店分中心建设工作。7月底,完成市行政服务中心横店分中心招投标和进场施工。9月底,完成市行政服务中心横店分中心进驻方案并组织实施。10月底,市行政服务中心横店分中心正式运转。

(三)镇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提升建设工作。10月底,完成镇级便民服务中心窗口的整合和提升工作。11月底,开展镇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提升工作的考核检查。

(四)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提升建设工作。

9月底,完成2018年度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提升70%的建设进度。10月底,对全市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开展督查并进行通报。11月底,完成全市50%以上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提升建设,完成全市30个以上村(社区)示范型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便民服务网点硬件建设,逐步推进综合性自助服务办理终端进村(社区),健全自助服务功能,方便群众24小时就近办理。

(五)提升市镇村三级窗口服务人员工作水平。制定并下发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考核激励方案。规范完善市镇村三级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礼仪仪态等培训管理机制。建立和开展群众和企业办事评价满意度反馈评价机制,切实提高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002

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事项标准化全覆盖

推进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活力!全市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

(一)办事事项“最多跑一次”100%全覆盖。8月底,除法律法规对办事程序有特别规定外的事项均纳入“最多跑一次”改革范围

(二)调整完善政务服务事项。

(三)梳理和规范多部门联办“一件事”工作。根据省统一部署,推进单层级多部门联办“一件事”规范化工作。推进跨层级“一件事”规范化工作。

(四)开展“四减”活动。7月底,根据“四减”要求的落实情况,对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开展动态调整。9月底,指导各部门在全省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开展办事事项的“四减”工作,办事材料、办理时间相比2017年度有较大幅度提高。10月底,对“四减”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经验总结。

003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行政机关运行效能

推进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活力!全市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

(一)梳理镇乡街道到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办事事项。11月底,对镇乡街道到部门、部门到部门之间办事事项梳理工作组织回头看并做好总结工作。

(二)完善“最多跑一次”行业服务平台。10月底,完善横店影视文化产业服务中心、建筑业“店小二”服务中心、木雕小镇客厅规范提升建设工作。

(三)深化不动产交易税收登记全过程“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提升不动产登记办理速度。11月底,实现部分不动产登记平均2个工作日内办结,推广“60分钟内领取不动产证”做法,全面推进水电气、有线电视、宽带、公积金、银行服务等事项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并实现联动办理。

(四)推进公安管理、人力社保等方面“最多跑一次”改革。根据省统一部署,以方便群众办事为目的,进一步推进公安管理、人力社保等方面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

(五)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医疗等领域延伸。

8月底,市属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普通、专科和专家号源,比例达10%以上。10月底,在已建成的检验、心电、影像三大共享中心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化互联互通,使市属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间能电子化流转、互认和共享使用。

004

打破信息孤岛,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

推进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活力!全市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

(一)推进窗口“无差别全科受理”工作。参照省“无差别全科受理”工作试点先进经验,7月底,市行政服务中心拟订“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云平台系统向镇乡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并做好相关培训工作。8月底,根据省级单位编制的统一培训教材,组织“无差别全科受理”窗口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工作,组织相关单位窗口开展“无差别全科受理”试点。10月底,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开展“无差别全科受理”工作。探索建立窗口受理人员业务能力与工作待遇挂钩制度。

(二)推进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向市行政服务中心全进驻。根据“应进尽进”的原则,除省公布的不宜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办事事项清单之外,实现其它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向市行政服务中心全进驻。

(三)优化各类便民服务网点的空间布局。9月底,实现银行网点代办营业执照、邮政网点代办机动车驾驶证等工作,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镇乡街道、村(社区)全覆盖。

(四)全面推进“一证通办”建设工作。7月底,完成“一证通办”系统的开发及上线运行工作。8月底,完成高频事项以外事项的数据需求梳理和数源确认工作。11月底完成全市50%以上事项实现“一证通办”。

(五)实施市电子政务外网延伸到村(社区)。7月底,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延伸到村(社区)建设全覆盖。

(六)建立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暂名)工作。

8月底,拟订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整合方案并报市编委讨论通过。9月底,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正式运行。

(七)全力推进市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工作。12月底完成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八)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10月底,实现统一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移动客户端提供服务。12月底,指导各相关部门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电子文件应归尽归。

(九)实施公共支付平台建设工作。8月底,完成医保社保缴费收费、交警违章罚款、公办学校教育收费等重要涉民生缴费事项接入统一支付平台。9月底,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各类缴费接入统一支付平台。

005

全面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

推进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活力!全市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

(一)加快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迭代升级。9月底,建立全面畅通运行机制。12月底,完成网上申报率100%、网上审批率100%、办件回传率100%,督促各地全面实现以“数据跑”替代“企业跑”。

(二)推进项目审批简化优化标准化。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完善高效审批服务机制,全面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7月底,全面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完善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服务机制,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审批时间,实现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

(三)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一窗受理”机制。9月底,全面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线上由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2.0版“一口受理”、线下由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窗受理”。

(四)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和实施“标准地”改革。10月底,全面推进“标准地”改革,全面实施“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区域涉水影响等区域评价,项目用地均要带着能耗、环境、规划设计、经济指标等标准进行“招拍挂”。在经济开发区、木雕小镇等重点区域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推进施工图联合审查、联合测绘、联合踩勘、联合验收。

(五)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建立“中介超市”。9月底,建立“中介超市”并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加快与省平台的对接,推进中介服务费用和时间双下降、质效双提升。

(六)提升办理建筑许可便利度。

006

提升商事登记便利化规范化水平

推进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活力!全市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

(一) 进一步扩大纳入“多证合一”“证照联办”事项范围。与省工商局同步推进“多证合一”改革扩面工作。

(二) 优化商事登记流程。9 月底,制定优化商事登记流程实施方案。11月底,根据省组织实施,实现企业开办5个工作日完成。

(三) 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7 月底,出台 《东阳市放宽企业住所(经营场所) 登记条件实施细则》修订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 推进窗口服务标准化。深化市场监管工作“局所一体”“同城通办”等工作机制,对接“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工作,并向经济开发区、特色小镇等孵化平台延伸,形成网上网下互动融合的服务网络。

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

推进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活力!全市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部署,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和“最多一百天”要求,我市4月份出台了《标准地》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两个实施方案,并已发布实施。尽管该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但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有:一是“标准地”推出困难;二是网上数据互联功能尚未完全开通;三是代办员数量配备不足、工作场地拥挤;四是中介服务效率不高;五是批文回传率不高。

我市今年“标准地”工作目标要贯彻落实金华市政府要求,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后13个工作日内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标准地”出让的工业用地宗数达新出让工业用地的80%以上。为此,各有关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重点工作:

保障“标准地”新增工业用地指标和出让。这项工作由国土部门牵头负责。要保证完成“标准地”招拍挂前的土地指标争取、农转用报批手续、土地占补平衡等工作。同时要按照我市“标准地”改革目标要求,对所有新增工业用地全部以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招拍挂。

加强全程代办服务。发改局要进一步健全集“代办制、联办制、模拟制、容缺制”为一体的全程集成办理机制,组建专业、专职、高效的政府代办队伍,尽力推进“一窗受理、数据跑腿、集成服务、全程代办”工作。

加强资金保障。对我市“标准地”出让项目涉及的区域评价、中介收费、代办经费全部由政府财政承担。

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充分利用“中介超市”资源并督促指导中介机构建立并严格执行服务承诺、执业公示、一次性告知、合同管理、合理收费、执业记录等中介服务制度,同时加强对其业务指导,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执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要对行业所辖中介机构进行动态化跟踪管理,掌握机构数量变化情况,并及时报送市行政服务中心。要依托区域评价,通过减免手续、在线备案、降低评级等方式,实现减前置、减流程、减时间、减成本。推行中介服务多评合一、联合评价、测验合一,实现中介服务时间提速5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