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X司法救助:这是北京海淀法院的执行温度

听到“执行”二字,我们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往往是执行法官铁面无私、雷厉风行、不留情面的“铁汉”形象。殊不知,执行工作也可以为人送去浓浓温情。

2013年11月的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两个家庭的命运。当时27岁的王某驾车撞上了骑着自行车路过的黄某,事后王某逃逸,又于当天下午来到公安机关自首。交通管理部门认定王某对车祸负全责。随后,黄某将王某诉至法院,海淀法院判决王某赔偿黄某医疗费等费用共计42.38万余元。

这场车祸对黄某造成了几乎无法逆转的伤害:5处10级伤残,1处9级伤残,5年来数次转院手术,缠绵病榻。如今55岁的她已经变了个模样,面部偏瘫,无法正常行走,只能靠轮椅行动。每次去医院复查,需要3个人把她抬下楼,几天前,她的体内还刚刚取出了一根近四十厘米长的钢钉。老伴为照顾她5年未外出工作,只是偶尔捡些废品补贴家用。一家人仅靠每月2000余元的退休金生活,为治病已经欠下了30多万元的债务。

然而另一边,王某却无力履行判决。经过查证,王某平时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在顺义有一块宅基地,名下没有车辆,他平时靠做保安每月收入3300元。车祸发生后,王某将自己银行账户上的8000余元存款一次性赔给了黄某,并承诺每月偿还1300元。“我一定配合法院工作,每个月给黄阿姨打钱。我现在收入有限,如果挣得多我就多赔点,请法院给我做做工作。”

考虑到两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以及王某本人的悔过态度和配合情况,承办法官孟凯锋萌生了为黄某争取司法救助的想法。经过前期筹备,2018年7月5日,孟凯锋和信访办主任王志勇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的黄某家中,了解黄某的病情和家庭经济情况,开展司法救助工作。

“阿姨,我对不起您!”见到坐在轮椅上的黄某,王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忏悔自己的过错。黄某看见他顿时泪流不止:“你可把我害苦了!”她拿出自己受伤时的照片,叙述自己五年来身心遭受的折磨,以及整个家庭为此而经历的痛苦。王某跪在地上不住地道歉说,“我不会不管您,我一定会挣钱给您看病!”

申请人突遭灭顶之灾,被执行人诚心悔过、努力弥补,却无奈能力实在有限。执行工作向来与扯皮推诿的失信被执行人势不两立,但遇到这样的情况,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为申请人联系司法救助,就是一种带着温度的执行方式。黄某通过法官的指导,当场书写并提交了国家司法救助申请书。接下来,海淀法院将继续了解并核实其申请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司法救助。

执行X司法救助:这是北京海淀法院的执行温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