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很有趣儿(连载56)——大宋三百年的沧桑和繁华

宋朝很有趣儿(连载56)

——大宋三百年的沧桑和繁华

全文1772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01

【强干弱枝】

在对中央禁军的军事制度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同时,赵匡胤对于地方藩镇也亮出了手术刀,其做法正是按照赵普的建议实施的,即“强干弱枝”,从政权、财权、军权三个方面来削弱藩镇:

第一,削夺其权。

为削弱各地节度使的行政权力,赵匡胤规定由中央派遣文官出任知州、知县等地方官,五代时期武夫掌管地方政权的局面开始得以改变。

同时,在知州之外设立通判,两者共掌政权,互相牵制,分散和削弱了地方长官的权力,使一州之权不致为知州把持,防止偏离中央政府的统治轨道。

而由于通判的权力太大,甚至很多地方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

一旦通判与知州的意见有分歧时,通判居然敢对着知州叫唤道:你小子老实点,我是朝廷派来监督你的!(“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

作为一州之长的知州对此也居然是束手无策,垂头丧气,无可奈何。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在其文集《归田录》中,就曾经记载过一个关于“通判”的趣事:

当时的大宋朝廷中有一名中央官员名叫钱昆,有一次,他向朝廷请求外放任职地方,组织收到钱昆的申请后,也很重视,立刻派人来和他谈话,征求意见,问他:“钱兄,你想去哪个州任职啊?”

偏偏这个钱昆同志是浙江余杭人,从小就喜欢吃螃蟹,于是,这位仁兄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只要是有螃蟹没有通判的地方,就行啊!”

众人闻言皆大笑。

仅此一例,就可以看出地方官员对通判的敬畏之心。

通判一职的设立,有效地分割了地方权力,从此,大宋王朝地方官员擅权的风险大大降低。

宋朝很有趣儿(连载56)——大宋三百年的沧桑和繁华

02

第二,制其钱谷。

为限制各地节度使的财政粮饷权限,赵匡胤规定地方钱粮赋税必须大部输送中央,并在各地方设置专门的财务人员——转运使,来主管该项工作。

将一路所属州县财赋,除留少量应付日常经费外,其余的钱帛都要送到京城上交中央政府,不得占留,这样地方的财权就完全收归了中央。

没有了钱袋子,地方藩镇再想搞分裂就很困难了。

同时也就造成了另一种有趣的现象:

中央富得流油,地方年年哭穷。

宋朝很有趣儿(连载56)——大宋三百年的沧桑和繁华

03

第三,收其精兵。

为限制地方的军事力量,赵匡胤下令各州将地方部队中骁勇的兵士,全部选送到京城补入禁军。

同时,挑选出强壮的士卒定为“兵样”送到地方,这些作为标准的士兵往往具有“琵琶腿、车轴身”的特点。

通俗一点说,就是下身长、上身壮。

据说具备这样身材的人,力气往往比较大。

于是,这些精心挑选出来的长腿欧巴们,便成为了军营的MODEL。

各地均按照 “琵琶腿、车轴身” 的标准去召募新兵,然后送到京城充入禁军。

这样一来,中央禁军便集中了全国精兵,而地方军队只剩下了老弱病残,再也无力对抗中央。

于是就出现了又一种有趣的现象:禁军部队身强力壮舞枪弄棒,地方部队也就只能搞搞联防了。

宋朝很有趣儿(连载56)——大宋三百年的沧桑和繁华

04

赵匡胤的这些措施,用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话来说,就是“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朱子语类》卷128),藩镇割据所赖以支撑的权力基础被彻底摧毁了。

赵匡胤通过对国家军事制度的改革、对地方藩镇权力的剥夺,彻底地改变了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朝廷羸弱、武夫跋扈、文臣无权的状况。

形成了“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的局面,皇权在赵匡胤的手中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而这些措施也被宋朝的后继者们视为太祖皇帝的祖宗家法,被誉为“百世之基”,为宋朝三百年的国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朝很有趣儿(连载56)——大宋三百年的沧桑和繁华

欢迎关注,给你有料、有趣、有意思的历史。

在这里遇见最朴素的情怀

在这里遇见最有趣的历史

月润江南

纯历史|新解读|很有趣

快,关注这个号,一起涨姿势~

宋朝很有趣儿(连载56)——大宋三百年的沧桑和繁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