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城故事·地名篇」張公山的傳說

作為蚌埠的著名旅遊景區,只要你是蚌埠人,沒有不知道張公山的。不過張公山的這個故事,你可就不一定聽說過啦。


傳說有一年,八仙赴王母娘娘蟠桃宴會,個個酒足飯飽,醉得東倒西歪。在返回各自洞府的路上,波濤洶湧的東海水擋住了去路。他們趁著酒性,來了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每人拿出一件寶貝,坐在上面過海。八件寶貝發出耀目的光芒,此時龍宮三太子被發現了,他趁八仙不防,搶走了何仙姑的荷花。八仙一氣之下大鬧龍宮,東海龍王敖廣請來了他的三個兄弟幫忙。四海龍王大戰八仙,八仙實力不濟,被打得四散而走。

「珠城故事·地名篇」張公山的傳說

八仙中的張果老年紀大、脾氣倔,忍不下這口氣,就從很遠很遠的地方背了一口袋山土,騎著心愛的小毛驢,來找逃回鍾離國的鐘離先生,合計去填平東海。沒想到半路碰上齊天大聖孫悟空,孫悟空知道張果老的用意後,因忘不了當年東海老龍王贈送定海神針金箍棒的情義,便偷偷地把金箍棒變成一根繡花針,劃破了張果老裝山土的口袋。口袋裡的山土漏在地上,成為一溜山,後來被叫做大別山。

到了風景宜人的淮河之濱鍾離縣時,張果老才發現一袋子山土都漏光了,還剩口袋底餘下的一座山也不夠填海了,於是就送給了鍾離先生。後來,人們就叫這座山為“張公山”。

「珠城故事·地名篇」張公山的傳說

攝影:郭建和

鍾離先生每日在山旁的釣魚臺畔垂釣,看到當時的張公山太高了,人們攀登上山太辛苦,他就從山腰上把山削掉了一半。所以,至今張公山的山頂是平的,兩頭高些,中間微凹。削掉的山頂在半夜裡蹦走了,一蹦就蹦到五里之外的淮河邊,人們因此把它叫做“蹦山”。又後來因為山根下盛產河蚌,就被人喊成“蚌山”了。

再說張果老卸掉裝山的口袋後,奔走了數千裡的小毛驢直叫喚,原來它渴了。張果老拿著柺棍往地下一搗,地下立刻出現一口井,毛驢伸嘴去喝井裡的水,卻夠不著。張果老用雙手把井扳斜,從斜口裡流淌出清澈的泉水,水味甘醇,讓毛驢喝了個痛快。當地的百姓就叫這口井為“張公井”。又由於井口是斜的,所以也有人叫它“斜井”,井址在今日張公山小島東邊。

「珠城故事·地名篇」張公山的傳說

攝影:陳孔

如今張公井已被塘泥淤平,塘水漲時,張公井就淹沒在水裡。每逢天旱,塘水的水位下降時,尚可見到舊井痕跡。

(楊文男口述 流傳於蚌埠郊區 席鳳巖蒐集整理)


信息來源 / 蚌埠市旅遊局新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