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一、K線定義

K線又稱陰陽線、棒線、紅黑線或蠟燭線,一根K線記錄的是股票在一天內價格變動情況。將每天的K線按時間順序排列在一起,就組成了股票價格的歷史變動情況,叫做K線圖

二、K線結構

陰陽線

陰陽代表趨勢方向,陽線表示將繼續上漲,陰線表示將繼續下跌。以陽線為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多空拼搏,收盤高於開盤表明多頭佔據上風,根據牛頓力學定理,在沒有外力作用下價格仍將按原有方向與速度運行,因此陽線預示下一階段仍將繼續上漲,最起碼能保證下一階段初期能慣性上衝。故陽線往往預示著繼續上漲,這一點也極為符合技術分析中三大假設之一股價沿趨勢波動,而這種順勢而為也是技術分析最核心的思想。同理可得陰線表示繼續下跌。

實體大小

實體大小代表內在動力,實體越大,上漲或下跌的趨勢越是明顯,反之趨勢則不明顯。以陽線為例,其實體就是收盤高於開盤的那部分,陽線實體越大說明了上漲的動力越足,就如質量越大,速度越快的物體,其慣性衝力也越大的物理學原理,陽線實體越大代表其內在上漲動力也越大,其上漲的動力大於實體小的陽線。同理可得陰線實體越大,下跌動力也越足。

影線長短

影線代表轉折信號,向一個方向的影線越長,越不利於股價向這個方向變動,即上影線越長,越不利於股價上漲,下影線越長,越不利於股價下跌。以上影線為例,在經過一段時間多空鬥爭之後,多頭終於晚節不保敗下陣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論K線是陰還是陽,上影線部分已構成下一階段的上檔阻力,股價向下調整的概率居大。同理可得下影線預示著股價向上攻擊的概率居大。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三、K線繪製

首先找到該日或某一週期的最高價和最低價,垂直地連成一條直線;然後再找出當日或某一週期的開市和收市價,把這二個價位連接成一條狹長的長方柱體。假如當日或某一週期的收市價較開市價為高(即低開高收),便以紅色來表示,或是在柱體上留白,這種柱體就稱之為"陽線"。如果當日或某一週期的收市價較開市價為低(即高開低收),則以綠色表示,又或是在柱上塗黑色,這柱體就是"陰線"了。

1、日K線是根據股價(指數)一天的走勢中形成的四個價位即: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繪製而成的。

收盤價高於開盤價時,則開盤價在下收盤價在上,二者之間的長方柱用紅色或空心繪出,稱之為陽線;其上影線的最高點為最高價,下影線的最低點為最低價。

收盤價低於開盤價時,則開盤價在上收盤價在下,二者之間的長方柱用黑色或實心繪出,稱之為陰線,其上影線的最高點為最高價,下影線的最低點為最低價。

2、根據K線的計算週期可將其分為日K線,周K線,月K線,年K線。

周K線是指以週一的開盤價,週五的收盤價,全周最高價和全周最低價來畫的K線圖。月K線則以一個月的第一個交易日的開盤價,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和全月最高價與全月最低價來畫的K線圖,同理可以推得年K線定義。周K線,月K線常用於研判中期行情。對於短線操作者來說,眾多分析軟件提供的5分鐘K線、15分鐘K線、30分鐘K線和60分鐘K線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3、根據開盤價與收盤價的波動範圍,可將K線分為極陰、極陽,小陰、小陽,中陰中陽和大陰、大陽等線型。它們一般的波動範圍:

極陰線和極陽線的波動範圍在0.5%左右;

小陰線和小陽線的波動範圍一般在0.6--1.5%;

中陰線和中陽線的波動範圍一般在1.6-3.5%;

大陰線和大陽線的波動範圍在3.6%以上。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四、K線分析的要點

當我們分析K線時,為了能夠更快速的獲取信息,可以通過以下4點進行:

1.洞察K線透露出的信息

每一根K線都是多空力量爭鬥的結果,每天交易結束,其最高價、最低價、開盤價、收盤價都真實地反映該股當天的交易狀況。但是同樣一根K線在不同位置、不同背景之下其反映的市場含義或趨勢有可能不同,需要辯證地具體綜合分析。所以,應認真觀察多空雙方在K線圖中的力量變化情況,並以此判斷行情走勢。

開盤價代表買賣雙方在開盤期間的均衡點。最高價代表多方驅動行情上漲的最高水準。最低價代表空方打壓的極限位置,即多方拒絕價格進一步下挫的價位。在股價上漲與下跌過程中,多方與空方的力量將發生變化。收盤價則代表整段交易期間結束時的均衡價位,即多空平衡點。

為了更細化研究,可以將K線分為2段或3段,根據收盤價的位置來判斷,在交易期間多空雙方的力量轉化,最終多方或空方誰佔據優勢,誰取得了主導性的控制權。如果是十字星,說明了多空誰都沒有取得控制權。

對於單個K線圖,只要我們觀察開盤、最高、最低、收盤價,我們便可以掌握:多空雙方誰在主導行情,他們在做什麼?每根K線圖都顯示了多空雙方在交易期間驅動均衡點的互動關係。這就是K線要告訴我們的市場信息。

K線組合,只要有3根以上的K線(最好是5根K線組合),我們便可以快速判斷,價格波動的趨勢,其方法主要從相互高低點、收盤價、K線重心的移動、相互重疊等狀況來判斷,同時,藉助成交量輔助判斷。

2.陰陽線代表趨勢方向

如果K線是一根陽線,說明當天的開盤低於收盤價。也就是說,不管當天經過了多麼複雜的變化過程,不管是先漲後跌還是先跌後漲,多頭最終把價格從開盤價推高到收盤價結束一天的交易,多頭獲勝,說明當天行情在總體上是一個上漲趨勢,即陽線代表趨勢向上。既然陽線是代表向上趨勢,是多頭獲勝,那麼隨後次日,多頭乘勝繼續向上衝擊的可能性就要大於前一天失敗的空頭向下反擊的可能性,因此陽線的後續趨勢基本向上可能性大。

如果K線是一根陰線,說明當天的開盤價高於收盤價,即不管當天經過了多麼複雜的變化過程,不管是先漲後跌還是先跌後漲,空頭最終把價格從開盤價壓低到收盤價結束一天交易,空頭獲勝,說明當天行情在總體上是一個下跌趨勢,即陰線代表趨勢向下。既然陰線代表向下趨勢、是空頭獲勝,那麼隨後次日空頭乘勝繼續向下打壓的可能性就要大於失敗的多頭反擊的可能性,因此陰線的後續趨勢向下的可能性大。

陰陽線代表的趨勢方向實質上就是市場的慣性原理的體現。趨勢一旦向某個方向運動,沒有受到新的外力足夠影響下就會朝原方向繼續運動。

3.K線實體長短代表驅動動力大小 

如果K線是一根陽線並且實體很長,稱為長陽線,說明經過多空雙方一天的戰鬥,多方把價格從開盤價到收盤價向上推高了很大的幅度,多方佔據壓倒性的絕對優勢。

如果K線是陽線但實體稍短於長陽線,稱為中陽線。說明經過多空雙方一天的戰鬥之後,多方把價格推高的幅度不如長陽線,多方佔據的優勢也不如長陽線那樣大,只能說多方佔據明顯優勢。

如果K線是陽線但實體較小,稱為小陽線。說明經過多空雙方一天的戰鬥後,多方把價格從開盤到收盤只推進了較小的幅度,只能說多方略佔上風。

如果K線的開盤價等於收盤價,則K線實體長度為零,會形成十字星等形態。說明多空雙方一天的戰鬥之後,股價又回到了原來的開盤價位,多空雙方打成平手,誰也沒能佔據優勢,這是多空雙方力量相等造成的相對平衡狀態。

如果K線是一根陰線但實體較小,稱為小陰線。說明經過多空雙方一天的戰鬥後,空方把價格從開盤價到收盤價向下推進了較小的幅度,只能說明空方略佔上風。

如果K線是一根陰線但實體長於小陰線,稱為中陰線。說明經過多空雙方一天的戰鬥後,空方把價格向下打壓的幅度大於小陰線,表明空方佔據了明顯優勢。 如果K線是陰線並且實體很長,稱為長陰線,說明經過多空雙方一天的戰鬥後,空方把價格從開盤價到收盤價向下推進了很大幅度,空方佔據壓倒性的絕對優勢。

綜上所述,從十字星、小陽線、中陽線到長陽線代表了從多空雙方力量平衡到多方優勢越來越明顯的變化過程,直到多方完全勝利的極端形式;從十字星、小陰線、中陰線到長陰線代表了從多空雙方力量平衡到空方優勢越來越明顯的變化過程,直到空方完全勝利的極端形式。

縱觀這一系列的變化,可以看到,K線以實體的由長到短、再由短到長,並結合陰陽變化,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多空雙方力量對比漸變圖”。只要理解了多空雙方力量對比漸變圖,我們就可以理解K線分析的第二個要領,即K線以實體的長短代表多空雙方的內在動力和能量大小。既然知道多空雙方誰的力量更強、強到什麼程度,自然能對後市走向有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

4.長影線一般代表轉折信號 

如果K線帶有一根較長上影線,此時,如果對當天行情進行解剖研究,則會發現較長上影線代表瞭如下信息:不管當天的實際走勢多麼複雜多變,較長上影線說明在當天行情中多頭曾經發動一輪向上的攻勢並曾達到較高位置,但是後來在空頭的反擊之下多頭未能在新的高度站穩陣腳,空頭打退了多頭的進攻並且收復了當天的大部分失地,即長上影線代表了多頭一次進攻的失敗。既然多頭的進攻被擊退,那麼隨後空頭繼續反擊的可能性就大於多頭立刻再次發動進攻的可能性,因此,長上影線一般代表見頂轉折信號。

同樣,如果K線出現一條較長下影線,則代表瞭如下信息:較長下影線說明在當天行情中空頭曾經發動一輪向下的攻勢,並曾達到較低位置,但後來在多頭的反擊之下空頭未能在低位站穩陣腳,多頭打退了空頭一次進攻並且收復了大部分失地,即長下影線代表了空頭一次進攻的失敗。既然空頭的進攻被擊退,那麼隨後多頭乘勝繼續反擊的可能性就大於空頭立刻再次發動進攻的可能性,因此,長下影線一般代表見底轉折信號。

影線轉折信號的強弱程度需要投資者的經驗積累,一般影線一倍於實體以上才能稱得上一般性轉折信號。要得出其準確結論,還需要結合趨勢和具體位置綜合分析才能準確判斷。

延伸:識別騙人的“影線”

影線分上影線下影線兩種,一般情況上影線長,表示阻力大;下影線長表示支撐力度大。不過由於市場內大的資金可以調控個股價位,影線經常被大資金用作騙線,上影線長的個股,並不一定有多大拋壓,而下影線長的個股,並不一定有多大支撐,也就是說見到個股拉出長上影線,就拋股並不一定正確。因此,投資者在遇到以下情況時不要驚慌。

1、試盤型上影線。有些主力拉昇股票時,操作謹慎,在欲創新高或股價行進到前期高點時,均要試盤,用上影線試探上方拋壓,也可稱“探路”。上影線長,但成交量未放大,股價始終在一個區域內收帶上影線的K線,這是主力試盤,如果在試盤後該股放量上揚,則可安心持股,如果轉入下跌,則證明莊家試出上方確有拋壓,此時可跟莊拋股,一般在更低位可以接回。注意,當一隻股票大漲之後拉出長上影線,最好馬上退出。

2、震倉型上影線。這種上影線經常發生在一些剛剛啟動不久的個股上,有些主力為了洗盤、震倉,往往用上影線嚇出不堅定持倉者,嚇退欲跟莊者。

投資者在實際操作時,要看K線組合,而不要太關注單日的K線。需要指出的是,大資金機構可以調控個股的漲跌,但在市值不斷增大的市場上,沒有什麼可以調控大盤的機構。

五、K線三種形態——反轉、整理、缺口形態大全

形態分析是技術分析領域中比較簡明實用的分析方法,把股價走勢中若干典型的形態作出歸納,反轉形態、整理形態、缺口形態是其中很常見的形態。

反轉形態表示趨勢有重要的反轉現象,整理形態則表示市場正逢盤整,缺口形態表示受利好、利空消息導致股價大幅變動。

反轉形態:頭肩型 三重頂與底 雙重頂與底 V型頂與底 圓型 還有三角形 菱形 楔形 矩形等;

整理形態:三角型 對稱三角型 上升三角型 下降三角型 擴散三角形 菱型 旗型 楔型 矩型等;

缺口形態:普通缺口、突破缺口、持續性缺口、消耗性缺口、島型反轉、除權缺口等;

反轉形態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1、頭肩型:頭肩頂、頭肩底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頭肩頂形態的形成步驟

①左肩:股價經過長期上升後,成交量大增,此時獲利回吐壓力亦增加,股價回跌一段,成交量下降,比先前最高價附近的成交量減少許多,此時頭肩頂的左肩形成。

②頭部:股價回升,突破左肩之頂點,成交量亦可能因大換手而創記錄,接手與持有股票者恐慌,相繼拋售,股價回跌至前一低點水準附近,有時高些,有時低些,但是絕對低於左肩的頂點,頭部完成。

③右肩:第三次上升,已不再出現過去龐大成交量,漲勢亦不再兇猛,到達頭部股價水準前就向下跌,這是右肩。最後,第三次下跌時,急速穿過經由左肩和頭部之間的底部以及頭部和右肩之間底部的延長線(即頸線),再回升時股價僅能達到頸線水準附近,然後成為下跌趨勢,反轉下跌形態完成。

④頸線之突破:收盤價突破頸線幅度超過該股市價3%以上,是有效之突破。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頭肩底形態的形成步驟:

①左肩:股價經過長期下跌,成交量相對減少,接著出現反彈(次級上升),成交量與最後幾天相比,沒有顯著增加,這是左肩。

②頭:股價第二次下跌,其價格低於皇肩之最低價,而其成交量在下跌過程未減少,甚至增多,在低價盤旋時成交量則迅速萎縮,然後一口氣回升至越過左肩底價價位,成交量迅速增加,大於形成左肩之成交量。

③右肩:第三次下跌,成交很明顯地小於左肩和頭,當跌至頭的最低價格水準以前即反彈上升。

④頸線之突破:頭肩底形成後,可由左肩頂經過底部之高點畫條向上傾或向下斜的直線,當股價配合大成交量上升,突破頸線後,上升速度沒有減慢,收盤價突破頸線幅度超過該股市價3%以上,是有效之突破。

2、複合頭肩型:複合頭肩頂、複合頭肩底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3、單日反轉、雙日反轉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當一隻股票持續上升一段時間,在某個交易日中股價突然不尋常地被推高,但馬上又受到了強大的拋售壓力,把當日所有的升幅都完全跌去,可能還會多跌一部分,並以全日最低價(或接近全日最低價)收市,這個交易日就叫做頂部單日反轉。同樣在下跌時,某個交易日中股價突然大幅滑落,但馬上又受到了強大的搶購支撐,把當日所有的跌幅收幅,可能還會多升一部分,並以全日最高價(或接近全日最高價)收市,這就是底部單日反轉。

兩日反轉就是這型態的變形。在上升的過程中,某交易日該股股價大幅扳升,並以全日的最高價收市,可是翌日股價以昨天的收市價開盤後,全日價格不斷下跌,把昨日的升幅完全跌去,而且可能是以上日的最低價收市,這走勢的表現就稱之為頂部兩日反。同樣在下跌時,某個交易日裡股價突告大幅滑落,但接著的一個交易日便完全收復失地,並以當日最高價收和市,這就是底部兩日反轉。

4、圓型:圓頂形、圓底形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股價呈孤形上升,即使不斷升高,但每一個高點亦不了多少就回落,先是新高點較前點高,後是回升點略低於前點,這樣把短期高點連接起來,就形成一圓形頂,在成交量方面也會有一個圓形狀。圓底形反之。

5、雙重頂、雙重底(M頂、W底)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一隻股票上升到某一價格水平時,出現大成交量,股價隨之下跌,成交量減少,接著股價又升至與前一個價格幾乎相等之頂點,成交量再隨之增加卻不能達到上一個高峰的成交量,再第二次下跌,股價的移動軌跡就象M字,這就是雙重頂,又稱M頭走勢。

一隻股票持續下跌到某一平後出現技術性反彈,但回升幅度不大,時間亦不長,股價又再下跌,當跌至上次低點時卻獲得支持,再一次回升,這次回升時成交量要大於前次反彈時成交量,股價在這段時間的移動軌跡就象W字,這就雙重底,又稱W走勢。

6、三重頂、三重底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任何頭肩型,特別是頭部超過肩部不夠多時,可稱為三重頂(底)型。三重頂型態也和雙重頂十分相似,只是多一個頂,且各頂分得很開、很深。成交量在上升期間一次比一次少。三重底則是倒轉的三重頂,分析含義一樣。

7、潛伏底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股價在一個極狹窄的範圍內橫向移動,每日股價的高低波幅極少,且成交量亦十分稀疏,圖表上形成一條橫線般的形狀,這型態稱之為潛伏底。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潛伏靜止後,價位和成交量同時擺脫了沉寂不動的悶局,股價大幅向上搶升,成交亦轉趨暢旺。

8、V型:V型、伸延V型、倒轉V型、倒轉延伸V型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V型走勢,可分為三個部分:

① 下跌階段:通常V型的左方跌勢十分陡峭,而且持續一段短時間。

② 轉勢點:V型的底部十分尖銳,一般來說形成這轉勢點的時間僅三兩個交易日,而且成交在這低點明顯增多。有時候轉勢點就在恐慌交易日中出現。

③ 回升階段:接著股價從低點回升,成交量亦隨之而增加。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在形成V型走勢期間,其中上升(或是下跌)階段呈現變異,股價有一部分出現向橫發展的成交區域,其後打破這徘徊區,繼續完成整個形態。

倒轉V型和倒轉伸延V型的形態特徵,與V型走勢剛相反。

9、喇叭形(擴散形態)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上升後下跌,然後再上升再下跌;上升的高點較上次為高,下跌的低點亦較上次的低點為低。整個形態以狹窄的波動開始,然後和上下兩方擴大。如果我們把上下的高點和低點分別連接起來,就可以畫出一個鏡中反照的三角形狀,這便是喇叭形。這類形態通常發生在主要頂部過程中。上圖中顯示出三個依次上升的峰,以及兩個依次降低的谷。當第二個谷被向下穿越後,形態完結。

整理形態

1、三角形:對稱三角形、上升三角形、下降三角形,第一種稱為正三角形、後兩種合稱為直角三角形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對稱三角形由一系列的價格變動所組成。其變動幅度逐漸縮小,也就是說每次變動的最高價低於前次的水準,而最低價比前次水準為高,呈一壓縮圖形。如從橫的方向看股價變動領域,其上限為向下斜線,下限為向上傾線,把短期高點和低點分別以直線連接起來,就可以形成一相當對稱的三角形。對稱三角形成交量因愈來愈小幅度的股價變動而遞減,然後當股價突然跳出三角形時,成交量隨之變大。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股價在某水平出現強大的賣壓,股價從低點回升到該價格水平便告回落。但市場的購買力十分強,股價未回至上次低點即告彈升,這情形持續使股價隨著一條阻力水平線波動日漸收窄。我們若把每一個短期波動高點連接起來,可畫出一條水平阻力線;而每一個短期波動低點則可相連出另一條向上傾斜的線,這就是上升三角形。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下降三角形的形狀與上升三角形恰好相反,股價在某特定的水平出現穩定的購買力,因此股價每回落至該水平便告回升,形成一條水平的需求線。可是市場的沽售力量卻不斷加強,股價每一次波動的高點都較前次為低,於是形成一條下傾斜的供給線。成交量在完成整個型態的過程中,一直是十分低迷。

2、楔形:上升楔形、下降楔形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上升楔形(如上圖)指股價經過一次下跌後有強烈技術性反彈,價格升至一定水平又掉頭下落;但回落點較前次為高,又上升至新高點比上次反彈點高,又回落形成一浪高一浪之勢。把短期高點相連,短期低點相連形成一條向上傾斜直線,下面一條則較為陡峭。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下降楔形(如上圖)則相反,高點一個比一個低,低點亦一個比一個低,形成二條同時下傾的斜線。

3、旗形:上升旗形、下降旗形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上升旗形的形成過程是:股價經過陡峭的飆升後,接著形成一個緊密、狹窄和稍微向下傾斜的價格密集區域。把這密集區域的高點和低點分別連接起來,就可以畫出兩條平行而又下傾的直線,這就是上升旗形。

下降旗形則剛剛相反,當股價出現急速或垂直的下跌後,接著形成一個波動狹窄而又緊密,稍微上傾的價格密集區域,像是一條上升通道,這就是下降旗形。

4、矩形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矩形是股價由一連串在二條水平的上下界線之間變動而成的形態。股價在其範圍之內波動。價格上升到某水平時遇阻回落,但很快地便獲得支持而上升,可是回升到上次同一高點時再一次受阻,而挫落到上次低點時則再得到支持。這些短期高點和低點分別以直線連接起來,便可以繪出一條通道。這通道既非上傾,亦非下降,而是平行發展,這就是矩形形態。

5、菱形(鑽石形態)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菱形的形態猶如鑽石,其頸線為V字狀。成交量如同三角狀,漸次減少。菱形實際是喇叭形和對稱三角形的結合。左半部和喇叭形一樣,第二個上升點較前一個高,回落低點亦較前一個為低;當第三次回升時,高點卻不能升越第二個高點水平;接著的下跌回落點卻又較上一個為高。股價的波動從不斷地向外擴散轉為向內收窄,右半部的變化類似於對稱三角形。

缺口形態

注意了,K線組合得這樣看!

1、普通缺口

在股價變化不大的成交密集區域內出現的缺口,稱為普通缺口,一般缺口不大,這種缺口通常發生在耗時較長的整理形態或者反轉形態中,出現後很快就會在幾天內填上。普通缺口的確認可以幫助投資者判斷出當前處於盤勢。其主要原因是市場參與者毫無興趣,市場清淡,相對較小的交易指令便足以導致價格跳空。

2、突破缺口

在成交密集的反轉或整理形態完成之後,股價突破阻力或跌破支撐時出現大幅度上漲或下跌所形成的缺口,稱為突破缺口。這種缺口的出現一般視為股價正式突破的標誌。在股價向上突破時,必帶有大成交量的配合。缺口越大,股價未來的變動越劇烈。

3、持續性缺口

指上漲或下跌過程中出現的缺口,它常在股價劇烈波動的開始與結束之間一段時間內形成。這種缺口又稱為測量缺口,即股價到達缺口後,可能繼續變動的幅度一般等於股價從開始移動到這一缺口的幅度。

4、消耗性缺口

股價在大幅度波動過程中價格在奄奄一息中回光反照,作最後一次跳躍,然而,最後的掙扎好景不長,在隨後的幾天乃至一個星期裡的價格馬上開始下滑。當收市價格低於這種最後的跳空後,表明衰竭跳空已經形成。上述情況非常典型,說明在上升趨勢中,如果跳空被填回,,則通常具有疲弱的意味。

使股價大幅度變動形成的缺口稱為消耗性缺口。這種缺口的分析意義是能夠說明維持原有變動趨勢的力量已經減弱,股價即將進入整理或反轉形態。

5、島型反轉(頂部島形反轉、底部島形反轉)

頂部島形反:轉股價在經過持續上升一段時間後,某日出現跳空缺口性加速上升,但隨後股價在高位徘徊,不久股價卻以向下跳空缺口的形式下跌,而這個下跌缺口和上升向上跳空缺口,基本處在同一價格區域的水平位置附近,使高位爭持的區域在K線圖表上看來,就像是一個遠離海岸的孤島形狀,左右兩邊的缺口令這島嶼孤立地立於海洋之上。

底部島形反轉:股價在持續下跌過程中也會出現島形反轉形態,股價股價在經過持續下跌一段時間後,某日突然跳空低開留下一個下調缺口,隨後幾天股價繼續下沉,但股價下跌到某低點又突然峰迴路轉,股價向上跳空開始急速回升,這個向上跳空缺口與前期下跌跳空缺口,基本處在同一價格區域的水平位置附近,使低位爭持的區域在K線圖表上看來,就像是一個遠離海岸的孤島形狀,左右兩邊的缺口令這島嶼孤立地立於海洋之上。

6、除權缺口

由於制度因素的原因,股價在上市公司送配後,股價會出現除權、除息缺口,表現在除權價與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之間的跳空。這種缺口的出現為股價在新的一輪波動中提供了上升空間,誘發填權行情。

六、K線六種形態-星、吊、孕、包、禿、塔

K線形態中稱為“星”的種類相當多,我們這裡介紹的是“十字星”,一般都稱為“十字線”。日本人的名堂比較多,他們認為十字線的長相,酷似基督徒墳墓上的墓碑,因此,又稱十字線為“暮碑”。讀者們想一想,既然稱它為墓碑,是不是意味著“結束”或者“終了”的意思?所以,股民們對十字線的觀點大都已經先入為主,一般有以下兩種看法:

1. 當股價在漲升狀態下出現十字線時,暗示漲勢結束。

2. 當股價在下跌狀態下出現十字線時,暗示跌勢結束。

很顯然的,一般人對十字星的觀點,其時空的觀念太過於模糊。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股價具有周期循環的特性,因此,股價無論在漲勢或者跌勢中,都必須與週期循環相結合,否則沒辦法估計股價目前的“相對位置”。所謂相對位置,就是判斷股價是否正好接近估計中的波段高點或低點?

為了尋找波段的高低點,我們必須透過“波浪理論”或“日式六段循環”的基礎,對行情下一個概略性的預估(注意!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大約的估計),判斷它的波段大約位於第幾浪或哪一段的循環?以波浪理論為例,讀者應觀察行情走勢,假設股價已明顯地進行了三波段,那麼,你可以透過波浪理論的公式驗算其可能的高點。如果,在你驗算的高點或低點附近,股價出現了十字星,那麼,此時的十字星較具參考價值。(注:並非在第三波段時的十字星才屬有效,凡是任一波段高低價圈附近的十字星,都可視為有價值的K線形態。如:第1浪高點或衰退期的末期)

由上述的說明可知,如何判斷波段似乎相當重要。然而,何謂“波段”?除了我們在理論上的說明之外,在實際的圖表中,它其實蠻抽象的。為了加強讀者判讀波段的能力,我們另外再從英文字母“N”這個字型,為大家解釋波段的意義。我們都知道股價走勢會波動,在其波動的趨勢中,我們又將它劃分成幾個波段,然而,這些波段其實是一個N字波與N字波的結合。英文字母的N與波段的波動相類似,我們從圖表的外觀一眼就可以明瞭,只不過真正的波段是一個大“N”字型,而大“N”字型是由許許多多的小“N”字型所組成的,我們所在乎的是波動較明顯的大“N”字波。

當我們在股價圖表上,發現了明顯的N字波走勢時,為了測量該波段大約的漲幅或跌幅目標區?通常我們會採用波浪理論的波幅計算公式,或者從日本式六段循環的角度,利用“黑洞”的原理,測出其漲跌幅目標。

話說到此,如果讀者朋友對“波段”的觀念夠清楚的話,那麼,相信對於十字星出現的時機應該已經有幾分拿捏的把把握。實際上,在實戰市場中,K線“十字星”形態的確經常立大功。如果圖表上的波段夠明顯,則在任何一波的循環低點附近出現十字星時,股價通常都容易形成波段低點(或者至少暫時止跌);在任何一波的循環高點附近出現十字星時,股價通常都容易形成波段高點(或者至少暫時遭遇壓力)。由於十字星形態在K線學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這種重要性也經常被有心人所利用,如:莊家、炒手……他們利用股民對“十字星”的信賴心理,在他們可以掌控的個股中刻意“做線”,以引誘散戶達到其進貨或出貨的目的。

因此,為了謹防“十字星”的騙線,我們必須特別注意下列三種特殊狀況:① 主力騙線,② 技術巧合,③ 起跑。

① 主力騙線

十字星形態的騙線,最常發生在小型股或股性投機的股票上。由於市場上為數眾多的股民,經常盲目地崇拜“技術形態”(注:意指對技術分析一知半解或全然不解者),因此,莊家利用這種“技術心理”,與散戶反向對做。例如:莊家為了達到吃貨及洗盤的目的,通常在股價上漲一段距離之後,刻意讓股價以十字星形態收盤,不明就裡的散戶,如果以此信號認定股價將反向回擋,而將股票賣出,正好中了莊家調虎離山之計。莊家在誘使散戶零亂的籌碼拋出之後,由於市場的浮額及潛在賣壓減少之故,莊家通常會再大幅拉昇一段行情。相反地,股價在下跌一段時間之後,莊家為了達到其出貨的目的,也會刻意讓股價以十字星形態收盤。當散戶誤以為股價已經止跌之後,莊家正好趁此機會,大筆的拋出持股,讓散戶來個措手不及。其主要的目的,在於先套牢散戶,讓股價再大跌一段,以便在更低的價位回補股票,藉以賺取價差。(注:“洗盤”表示擺脫持股從心不足。“籌碼”是股票的另一種稱呼。“浮額”代表散戶信心浮動,隨時都有爆發賣壓可能的持股。辨別十字星騙線的方法,除了須視股票的特性之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判斷其波段的循環。一般而言,主力營造十字星形態的時機,大都與波段循環高低點的位置不符,因此,細心的股民可以從“波浪理論”中發現其破綻。另一方面,如果讀者是專業的股民,平常有時間盯著盤面上的行情波動,此時,你可以注意其收盤的走勢,倘若收盤的那一剎那,突然有天外飛來的幾筆大買賣單,說巧不巧的,正好讓股價以“十字星”收盤,此時,應警覺!莊家做的可能性相當高。

② 技術巧合

股價在遭遇技術線形的壓力或支撐時,經常會出現十字星的K線形態,例如:平均線壓力、前波段的套牢區、平均線支撐……等技術線型區。以K線與平均線的關係為例,當股價在漲升途中,恰逢平均線反壓的壓力時,股價通常會留下一條上影線,表示上擋賣壓沉重,此時,十字星是其中常見的一種形態。不論股價遭遇平均線的壓力或支撐,它所產生的十字星信號,雖然也會造成股價回檔或反彈,但是其幅度與時間都非常短暫,只能以行情暫時休息看待,不能將其視為波段的結束。

③ 起跑

我們一再強調波段循環的重要性,如果股民對波段的概念及位置不清楚,則會因為“時空”不同的關係,使得誤判形態的概率大幅提高。例如:當行情經過一段時期的下跌後,正從“衰退期”轉型至“復甦期”,此時,股價正在進行初升段的爬升。在這段期間內所出現在十字星,讀者若將其視為波段結束信號,則將顯得有點牛頭不對馬嘴。

我們經常發現,股價在漲升的初期,由於前波段下跌的陰影,導致股民們不敢過分的看好股市,因此,看好與看壞後市行情的股民,大致上仍維持勢均力敵的態勢。在多空都不敢輕舉妄動的情況下,雖然影氣循環已經逐漸復甦,可是,股民們似乎仍處於“愛在心裡口難開”的階段,整個行情慾迎還拒。此時,如果仔細檢查個別股票,會發現某些個股已經領先上漲,其幅度比其他股票要來得大。然而,如前所說,股民對於這種行情仍然欲迎還拒,因此,行情一直在忐忑不安中害羞地上漲。

由於前一波下跌套牢了許多人,所以,股價初期上漲的過程,將會不斷遭遇解套的賣壓。從技術線形上看,前一段下跌波所形成的高點,或者其高點與高點之間邊結成的切線,都是壓力所在。當股價接近壓力區時,一般都會產生振盪,但是,在特別的情況下,個股會以“跳空”的方式越過壓力區。 當股價以跳空的方式越過壓力區後,照道理說,壓力應該已經解除了,然而,股價卻以十字星形態收盤,這種信號讓股民心中感到相當不安,因此,大部分股民通常會選擇在這個價位先賣出股票。孰料,這類型的十字星並非行情終了的信號,反而是股價急漲前的特徵。由於前段行情混沌不明,漲勢始終有氣無力,直到這類型十字星出現後,行情才正式展開主升段。因此,讀者們應注意!未來若在漲勢的初期,遭逢跳空式的十字星時,應特別把握其是否將進行主升段上漲?相反的,股價在跌勢的初期,也可能出現“跳”式的十字星,這也非止跌信號,而是急跌段的開始。只是,這種跳空式的十字星,出現在初升段的概率比出現在初跌段高,而且可靠度較佳。

“吊”線這個名稱,聽起來就讓人毛骨悚然,“吊”有點上吊的意思,其K線形態的外觀就像一個人上吊後,雙手下垂奄奄一息的模樣。對不起!筆者並非有意嚇唬大家,只是,為了加強讀者的記憶,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另外,依其K線的外觀,也有人將吊線稱為一支“小雨傘”,因為,其外觀就好像撐起來的雨傘一般。吊線的特徵,在於其整根K線中,實體的部分佔的比例相當小,而下影線的長度比實體大了好幾倍。標準的形態中不會出現上影線,就算有,也只能凸出一點點,如果上影線太長,則不能稱為吊線,其另外有別個名稱及作用。(注:吊線的實體部分,可以是陽線也可以是陰線,但是,一般以實體為陽線者較為標準)吊線形態的重點,在於它擁有一條長長的下影線,這條下影線正是玄機的所在。讀者們想一想,開盤時的價格開的比較高,隨後往下殺盤,由於其下影線特別長,代表殺盤力道相當強,而且幅度也相當大。這股殺盤的力道,可能來自兩方面:(1)莊家,(2)最後總賣出的賣壓。當殺盤告一段落之後,料想不到的是,股價竟然迅速回升,甚至收在開盤價之上。 吊線可以出現在底部區,也可以出現在頭部區。當吊線出現在波段高擋時,其意味著行情在一二天之內,可能面臨向下反轉的危機。試想,能左右股價的人應非莊家莫屬,如果是散戶賣壓所造成的殺盤,莊家一般沒有理由在高檔區,還刻意將股價拉昇至開盤價之上,畢竟此舉所花費的成本太高,除非莊家另外別有用心?

因此,吊線出現在頭部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兩種:

1. 散戶賣壓湧現,莊家手上籌碼來不及賣出,因此,刻意在尾盤做價拉抬,讓散戶產生“賣錯了”的錯覺。然後,在第二天以後,以高盤價格開出,營造股價強勢的假象,誘使散戶回頭搶補股票,再伺機一股腦兒地將股票倒給散戶。

2. 股價已接近莊家預定的目標,莊家趁著盤勢一片大好,而散戶失去戒心之際,冷不防地狂拋股票,造成股價瞬間急挫。莊家採取先下手為強的策略,先讓散戶來不及賣股票,然後再花少量的資金,將股價往上推升,推升後再往下一波急殺,再向上急拉。如此往復幾次之後,散戶已經搞不清楚,莊家到底是在洗盤或者出貨,然而,就在這連續幾波殺盤中,莊家手中的股票已經清大半。股價最終收盤時仍留下長下影線,散戶誤以為莊家只是在進行洗盤,正慶幸自己的判斷相當明智之際,第二天,股價從開盤之後,一蹶不振了。

當行情下跌了一段時期之後出現吊線形態,通常是一種止跌信號。讀者們倘若曾經研讀過“波浪理論”,相信大家一定記憶猶新,波段行進的速度,不論上漲或下跌,一般都是越走越快,好比車子的行進,由一擋、二擋、一直加速至五擋。因此,股價在下跌的過程中,也會以加速度的方式,越跌幅度越大。

從投機心理的角度探討,股民通常有一種“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心態,這是一種相當奇怪的現象,而且普遍存在大部分股民的操作手法中。當行情處於初期下跌段時,大部分股民仍保持懷疑的態度,直到股價持續下跌後,一些“後知後覺”的股民才慢慢加入賣出的行列。然而,大部分的股民都是屬於“不知不覺”型的,非得新眼見到股價已無力迴天時,才甘願妨痛殺出股票。殊不知,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當這一群“後知後學”的股民,不約而同殺出股票時,這股力道促使股價甫開盤即大幅下挫,這就是所謂的“最後的總賣壓”。然而,剎那間,潛在的賣壓全部解除,因此,股價很輕鬆地在尾盤迴升,導致K線出現一支“小雨傘”的吊線。

吊線的信號出現在波段低點時,代表股價在此形成底部的機會大增,此時,股民應留意當時的氣氛,是否有那種“總賣出”的肅殺味道?但是,吊線的形態也可能出現在非波段低點的位置,此時,吊線形態也會造成股價反彈,不過,只是反彈而已,可能二三天,也可以六七天。總之,如果不是在循環週期的低點所出現的吊線,不能將其視為底部信號。

“孕”線就是懷孕的意思,K線的外觀好像女人大肚子懷小寶寶的模樣,它也暗示股價將誕生一個新生命。孕線通常由一根陽線或陰線,搭配一根十字星所構成,其左方的陽線或陰線,一般不會有上、下影線,就算有,也只能是較短的影線,否則,不能以孕線視之。在上升趨勢或下跌趨勢中所出現的孕線,其形態有點差別,作用也有點不同。上升趨勢中所出現的孕線,其左方的K線通常是陽線;下跌趨勢中所出現的K線,其左方的K線通常是陰線,這雖然不是硬性規定,但是,以上述現象的信號較為可靠。

所謂育“孕”新生命的意思,如果發生在上升趨勢,表示行情會產生繼續向上的新生命;如果發生在下跌趨勢,表示行情會產生繼續向下的新生命。然而,K線理論最難的地方就在於,它並不是很生硬的學問,經常會有例外及變形產生,如下列幾種狀況:

1. 左方的K線也可以帶一點上、下影線;

2. 右方的K線不見得一定是十字星,只要其實體較小,另外帶著上、下影線也可以。

3. 一般其育“孕”的新生命,都與行情先前的方向相同,而且是發生在趨勢的中途,但是,孕線也可以發生在頭部或底部區,其中又以發生在底部區的機會較多,頭部區較少發現。當孕線發生在頭部或底部區時,其育“孕”出的新生命,是與先前波動方向相反的,也就是說,波段循環高點出現孕線時,股價會育“孕”出下跌的新生命;波段循環低點出現孕線時,股價會育“孕”出上漲的新生命。不過,以底部區的孕線為例,出現這種形態的底部,其行情的復甦通常非常緩慢,畢竟新生命的小寶寶,只會一天一天慢慢地長大,而不可能一夜之間長大成人,這也是大自然間一定的道理。

4. 孕線如果發生在波浪理論所稱的“第4浪”時,其孕線不只只有兩根K線,而是數根K線不斷的育“孕”。

最後,我們必須注意一點!當股價在趨勢進行的途中出現孕線時,股價雖然會朝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是,有時候並不是馬上前進,而是先反彈再下跌,或者先回擋再上漲。這其中的差別在於行情的進行較緩慢時,股價先反彈再跌,好比我們小時候被老師打手心,老師會先把藤條向上舉得高高的,往下揮的力道才會大。至於先回擋再上漲,好比我們必須先蹲下來,才跳得高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果行情的進行速度較快速時,則出現孕線時,股價就不會反彈或回擋,這是因為慣性定律,股價的加速度原理。

“包”線與孕線的形態相反,包線右方的K線包覆了左方的K線,不論右方K線是否只包覆左方一根K線?或者包覆左方好幾根K線?都一律視為包線,又稱為“包覆線”。包線必須發生在波段循環的高點或低點才有意義,它是一個反轉信號。股價經過一段時期的上漲,突然間成交量大增,並且以一根大陰線,包覆了左方的K線,這種現象被視為上升波段結束的信號。相反地,股價經過一段時期的下跌,突然間以一根大陽線,包覆了左方的K線,這種現象被視為下跌波段結束的信號,注意!此時的成交量不需要大幅增加。

包線是一種極為強烈的反轉信號,不僅信號明顯,而且暗示其力道非常強勁。如果在包線之後,更緊接著連連擊出數根大陰線或大陽線,那麼,這種情形都表示後市是一個大跌勢或大漲勢。當然,第一根大陰或大陽線是最重要的,其長度的大小,及吃掉左方K線的多寡,都可以用來衡量其力度的大小。

包線經常在股價趨勢進行的中途出現“騙線”,也就是俗稱的“假陰線”或“假陽線”。

出現“假包覆線”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兩種:

1. 莊家刻意做線,意在擺脫跟風的散戶。

2. 純屬技術巧合,例如:股價在行進途中,恰巧遭遇平均線壓力、大自然數字的壓力區、前波密集套牢區等等狀況。

這些情況,都是因為股民心中,對後市的看法仍有疑慮,因此,一有風吹草動,立刻引發龐大的賣壓,形成一條超長的大陰線。注意!假陰線是出現在多頭趨勢,而假陽線則是出現在空頭趨勢。(注:多頭趨勢中,一般股民心中如果仍存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則股價續漲的可能性就相當高。反之,當大部分股民都看好後市時,反而是暗藏危機的時候。因此,假陰線及假陽線出現後,表示股價仍將朝原來方向前進)假陰線及假陽線還有一個技術名詞,叫“反打前三”。為什麼叫做反打前三呢?它的意思是說,在多頭趨勢中,前面連漲了三根陽線,今天一根大黑棒就把前面三根紅棒吃掉;在空頭趨勢中,前面連跌了三根陰線,今天一根大紅棒就把前面三根黑棒吃掉。你想,這種盤勢嚇不嚇人?尤其在股民心中仍存有疑慮的時候,大部分股民都會嚇得屁滾尿流,連滾帶爬退出市場。當這些沒有信心的股民離開市場之後,股價卻仍然朝原來方向前進。

假陰線出現後的股價回升,並不是立即快速的上漲,而是由於大黑棒的右方緩慢地上漲,直到股價完全吃掉這根大黑棒的價位後,價格才會邁步前進。反之,假陽線的狀況也是如此。當然,讀者們親身遇到這種行情時,一定會很在意股價是否能夠順利吃掉“大陰線”或“大陽線”。關於這一點,讀者如果不健忘的話,可以運用ASI指標的技巧,提前得到一些啟示。

在此,我們另外以空頭市場所出現的假陽線,向大家做一個報告。讀者們想一想,一段下跌的走勢,一根陰線又一根陰線,陰雨綿綿的日子,股民們個個悶得發慌。此時,如果突然間出個大太陽,保證大家笑逐顏開。可是,下跌趨勢中的陽線反打前三,其本質是一個空頭大騙局,當大家以為行情已經雨過天晴時,孰料,暴風雨才正要開始下。辨別這種陽線大騙局的方法,除了從週期循環的角度觀察之外,嗅聞“群眾心理”也是重要的依據。試想,凡是底部區,通常都是人心最脆弱的時刻,如果僅僅只憑一根大陽線,就能重拾股民的信心,那麼,這個陽線是“假陽線”的機會很大。反之,當出現大陽線上漲,而股民們卻猶豫不決時,它才是真正的底部信號。

禿

所謂“禿”就是沒有“毛”的意思,而在K線學中的“毛”就代表上、下影線,也就是沒有上、下影線。從另外一個角度解釋,禿就是兩根K線並列,其高、低價位相同,不會凸出去的意思。這兩根K線是陰線或者陽線,基本上沒有太大區別。

嚴格說,標準的禿線,幾乎不能有上、下影線,就算有,也只能帶一點點影線。但是,從過去的歷史行情中發現,有些不怎麼標準的禿線,一樣也能發揮功效。例如:兩根K線的長度稍有高低,或者各自帶有一些影線,然而,雖然各自留有一些影線,但是,其高低價位置不會相差太遠。依筆者意見,我們只能儘量尋找標準的形態,以便將失誤的概率降至最低。

禿線會發生在重要的底部,或頭部區,也可能出現在一般的小低點及小高點,一般以出現在小低及小高點的概率較大。禿線帶有“再確認”的意思,例如:股價在一般下跌行情,越跌越快,最後出現一根長陰線。這根長陰線還不能確認短期底部已成立,直到隔天再收一根與長陰線長度相同的陽線,此時,由於最低點連續碰觸兩次的結果,經此再確認程序,股價短期底部才宣告成立,也就是兩根K線同時到達一個低點或高點價位的意思。 正常情況下,禿線只會出現兩根K線,很少有三根或者四根並列者。而且,禿線出現在低點的概率,也比出現在高點的機會多。因為,除非是漲升力道較弱的行情,否則,依大陸、臺灣股市,散戶見漲就追的特性,連續兩根K線到頂的信號,恐怕還無法澆息股民興奮的情緒。

所謂的“塔”,其實就是倒T字形,日本人稱之為“塔婆”,至於日本人為什麼稱呼這種形態為“塔婆”?筆者至今仍搞不清楚。倒T字形在K線學上的意義,不管是上升趨勢或者下跌趨勢,凡是在波段循環的高點或低點出現“塔”形態時,都代表“停止”的意思,好比我們開車時,看到“禁止通行”的標誌一樣。

“塔”是由一槓“開收盤同價線”,及一條上影線組合而成的形態,這個組合是不能變的,也就是說,它不會有其他變形存在。由於“塔”留有一條上影線,這條上影線可以解釋成“賣壓”、“拉高出貨”或者“壓低吃貨”。股價在波段循環高點出現“塔”時,我們可以看出,價格從開盤後立刻向上拉昇,一副行情即將噴出的模樣,這種態勢擺明了就是莊家設計散戶的“請君入甕”手法。當散戶受不了誘惑而跳進市場買股票時,莊家正好來一招金蟬脫殼,一股腦兒地把股票倒給散戶。因此,整個盤勢在尾盤變成殘局,留下長長的上影線,莊家拉高出貨之後,上升行情宣告結束。

除了上述的狀況之外,“塔”出現在波段低點時,也是代表“停止”的意思,空頭賣方到此為止禁止通行,股價即將上漲。此處所出現的“塔”,與在波段高點出現的“塔”,一樣都殘留一條上影線,然而,在波段高點殘留的上影線稱為拉高出貨,在波段低點出現的上影線則稱為壓低吃貨,為什麼呢?在此,我們還是再次強調時空的重要性,時空環境的不同,看待K線形態的角度與觀點也必須隨之轉變,這是學習K線學最重要的基本要領。當股價已經下跌一段明顯的波段之後,顯然地,必定會吸引一些逢低承接的買盤,因此,股價剛一開盤之後,立刻因買盤介入而向上拉昇。此時,有些莊家為了減輕未來拉抬重量,有計劃地清洗浮額,會利用手中的籌碼刻意摜壓股價,讓K線留下一條上影線,藉以營造股價“漲不上去”的錯覺。因此,部分短線“帽客”,因擔心股價隔日續跌,通常會在尾盤以“當軋”的手法把股票沖銷掉。(“當軋”就是當日沖銷的意思)如此一來,因為這些不穩定的籌碼消失之後,隔日股價上漲的機會便大增。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K線的方法用得好不好?絕對與你本身對時空環境、循環、量能、指標統計數據及反群眾心理等等客觀條件有關,甚至於說,你對人生的“體會”有多少?

則你對K線的瞭解就有多少,只不過,這當中多了一個抽象的名詞——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