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拉開了你和同齡人的貧富差距?

什麼拉開了你和同齡人的貧富差距?

文|萌萌有神

ID:mmys0723


馬爸爸比我有錢,說實話,觸動不大。

但如果是跟我年紀差不多的同齡人,實現了年入千萬、年入好幾百萬的故事,心中的衝擊感就會比較強。

自從開始關注財富這個領域,我就接觸到越來越多年紀輕輕就靠自己獲取大量財富的90後。

我算同齡人裡比較會賺錢的,但他們的賺錢能力又是我的幾倍幾十倍不止。

第一反應當然是羨慕和要更努力。

然而更多的思考是: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同齡人的貧富差距?

1.先簡單歸因一下?

最近工作生活裡遇到很多事,似乎都在冥冥中引導我思考這個問題。我先簡單歸類一些淺層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城市

……沒想到吧。

但事實就是:同樣資質、同樣條件的人,在北上廣深杭獲取超額財富的機會遠遠高於其他城市。

很簡單,財富密度高的機會往往先出現在一線城市,然後不斷向二三四線城市延展,在延展的過程中,財富密度也會被不斷稀釋。

在我知道的年入千萬級別的90後案例裡,基本都在北上廣深杭,有那麼一兩個在珠三角經濟區輻射範圍內的二線城市。

(杭州雖然算二線城市,但因為有阿里生態,科技和商業都有很多可能性,千萬收入的機會也非常多。)

年入百萬級別的90後,在三四線城市裡倒是有的,但也幾乎都是捕捉到了一線城市的財富機會,再利用當地優勢快速跟進。但是在三四線城市實現年入千萬的機會微乎其微。

第二個原因是行業

從事互聯網或者金融領域的工作,遠比從事其他傳統行業的財富密度要高。

什麼意思呢?

《三體》裡有一個毀滅性打擊叫降維攻擊,這個說法後來被很多互聯網大佬拿到發言稿裡去用。

對個人其實也一樣,互聯網從技術角度侵入傳統行業是一種“降維攻擊”,金融從資本角度侵入其他所有行業,也是一種“降維攻擊”。

如果你在高維行業,那麼你在行業裡的所有積累都會自帶攻擊性,在獲取財富的機會面前就有優先選擇權。

第三個原因是職業

同樣的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的崗位,又遠比從事其他崗位的財富密度要高。

產業經濟學中有一個非常深入淺出的理論叫微笑曲線理論,提出一個產業價值最豐厚的領域只有兩個:研發和市場。

什麼拉開了你和同齡人的貧富差距?

研發樹立的是技術壁壘,市場直接決定企業利潤。

比如互聯網領域,對應技術的就是各種程序員,而且越能形成技術壁壘的崗位價值就越高,對應的財富密度就越高。(簡單舉個例子:寫算法>寫後臺>寫頁面)

對應市場的就是產品和運營,在業務的不同階段,產品和運營會直接影響用戶、影響利潤。

而同樣在互聯網公司裡,人事、財務、後勤等工作的財富密度就要低很多。

第四個原因是資源

職場新手講拼搏,職場老手談條件。

拿什麼談條件?

——資源。

前段時間有個朋友想跳槽問我意見,我給他的建議是:找一個能幫自己積累資源的工作。

這個資源可以是上下游資源、信息資源、項目資源甚至是人脈資源,但一定要能讓自己掌握難以獲得的資源。年輕人層出不窮,拼精力永遠拼不過小鮮肉的,要靠資源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經歷過越多的職場風雲,就越能理解那些“不合理”現象。

為什麼有些人幹活那麼差,工資那麼高?

為什麼我加班最多,年終獎還是那麼少?

如果用上帝視角冷漠地觀察一個公司的運作,你就會明白:動用一個直接資源能帶來的價值,大概率比幾個員工天天加班要高。

手中凝聚了大量資源的人,往往會得到更多獲取財富的機會。

而這些資源,會直接提升個人的財富密度。

2.財富密度

但如果只是說到城市、行業、職業、資源,我覺得還是浮於表面,不足以解釋貧富差距的核心問題。

你會發現,這些不同的原因,都共同作用於一個關鍵要素:財富密度。

同齡人,經歷過同樣的人生階段,擁有同樣的時間,是為自己創造出了不同的財富密度,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直到差距大到難以企及。

我先拋出公式:

財富密度 = 外部財富密度 X 內部財富密度

外部財富密度 = 認知力 X 執行力

內部財富密度 = 自驅力 X 執行力

財富密度 = 認知力 X 自驅力 X (執行力^2)

這幾個公式可不是我拍腦袋亂寫的,而是從眾多超會賺錢的90後中總結出來的。

3.認知力

一個人的認知力,決定了他在城市、行業、資源上的選擇,這種選擇其實就是對財富機會的把握。

而決定認知水平的,其實是對底層邏輯的把握。

你會發現,很多時候解決不了問題,是根本沒有解題思路;

沒有解題思路,是因為無法對問題抽象化;

無法對問題抽象化,就是對底層邏輯理解不深刻。

我最近其實就有種遇到瓶頸的感覺。

這種瓶頸並不是說工作上某個具體的問題,而是覺得在職業規劃、人生路徑上的困惑,不知道哪一種是更好的選擇。

每當這種時候,我就會迴歸最基本、最笨的方法——從經典的教材裡尋找答案。

提升底層邏輯的把握能力,不是簡單讀幾篇文章就能見效的。

要靜下心,慢下來,給足自己思考的時間。

4.自驅力

自驅力則是我認識的所有超會賺錢的人,所共有的優秀品質。

有自驅力的人……真的是可怕極了。

在同樣的條件下,有自驅力的人能把一個40分的項目動用60分的資源做出100分的效果。

在同樣的時間內,有自驅力的人就能高效率完成別人N倍的工作、獲取N倍收益。

我所認識的年入千百萬的90后里,無一例外,都在主動尋求突破,驅動自己不斷拓展新的可能性。

這種自驅力使得他們目標明確、自律、高效,在不斷的自我迭代中獲取越來越多的資源和機會,以及越來越自信。

5.執行力

最後是執行力。

光想不做,光說不做,都沒用。

所有的慾念想要實現,沒有別的,就是幹。

當然,獲取財富肯定會有運氣的成分。

然而提升自己的財富密度,起碼能讓個人的財富水平超越60%的同齡人,在剩餘的40%裡靠運氣角逐。

太多人在還沒有超越60%之前,就開始抱怨自己運氣太差了。

或許還有人會說,這都是虛的,沒用。

想要賺錢,為什麼不告訴我買哪隻股票、哪個基金、哪個幣。

好吧。

這就是大部分人無法擁有財富的原因

什麼拉開了你和同齡人的貧富差距?

找工作,上新安人才網!新安人才網安徽最大的招聘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