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幾天前,家裡來了一個箱子,裡面裝著Bolero Shoemaker給敝人做的一雙鞋子。經過了四次試鞋以及一年多的等待,換來的是一個讓人感到滿意的結果,一雙處理讓人稱心的三接頭牛津。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外包裝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防塵袋上的皮製標誌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用老毛呢做成的防塵袋子

藉此機會,也分享一下我個人怎麼去判斷一雙鞋子做得到底好還是不好。當然每個人所在意的地方還有在心裡的比重都不一樣,如果有同道上的同好,也歡迎在底下評論一下自己的看法哦。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鞋子正面,可以看到鞋子的楦型是比較保守、經典的圓頭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帶鑿子效果的Chisel Round Toe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側面,可以看到鞋頭的鑿子效果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每個人的審美與要求都是不一樣的,那麼鞋匠有沒有確切地把你所表達的訊息給聆聽進去,並按兩人溝通的結果把鞋子給好好做出來就是我們去評斷的第一步。要求與意見在試穿與調整的時間會被不斷地修正、添加,只要鞋匠有按照之前溝通的楦形(做鞋用的模型)、細節給認真做出來,那麼就是符合了要求。

拿這雙鞋子為例,渡邊先生按著我的要求把形狀給做了出來,一個較保守、經典的圓頭,做成Chisel Round的形狀。而Heel Cup部分因為我的腳跟小、足踝大,所以開口部分做得比較大,腳後跟也包得比較緊實。至於鞋跟部分,渡邊先生則認為我腳的後半部分比較小,如果做得太過斜,會過於秀氣,讓鞋跟維持在一定的體積有助於讓鞋子看起來更平衡,也能讓鞋子本身的陽剛味更重一些。我們都認同了這個看法,因此後跟部分只是稍微輕輕地收進去一點。

按我自己個人的審美與要求去看,渡邊先生很好地完成了他的任務,從鞋子的外觀去看,各方面都是比較經典與平衡的,也是我所想要的效果。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微距下的皮面,是油分非常充足的Box Calf

拿在手上看,把楦形看過一遍以後,我們可以從做工與用料的部分去進一步觀察這鞋子。

用料方面這次我挑的是一塊來自法國皮廠Annonay的皮革,去判斷皮革的質量除了其出處外,還有很多很重要的因素。比方說Annonay這法國皮革廠,他們所出產的Box Calf(牛犢紋皮)一直以來聲譽都是不錯的,可是他們有一個老毛病,就是每批貨的水平都不太一樣。

不穩定性是近年來Annonay最為人詬病的一點,當初在選好皮革之後,也拜託了渡邊先生儘量幫我在同一批次中挑好一點的。幸運地,這次把鞋子拿到手裡的時候,心是安了不少的。皮革本身沒有生長紋、傷痕,毛孔排列整齊而緊緻,皮革本身油分也比較充足,是相當不錯的一塊料子。而就皮革本身的緊密度來看,也應該是屁股附近的選位。

當然拿微距鏡去看皮子,是有點超過的行為,就像拿放大鏡在看一樣,不過為了拍出效果來,我想Canon(佳能)的百微很好地完成了這次的工作。在如此近、放得那麼大的情況之下,大家可以輕鬆地看清楚我上面用文字描述的東西,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工整的車線與仔細的鞋面做工

至於鞋面車工方面,目測大概是一寸25針左右,與意大利的老式小圓針車一寸三十來針相比還是沒辦法相提並論的。不過就現代針車的車工來看,這密度算是非常高。再看看針腳的工整度,尤其是兩行平行車線的部分。

直線的部分線條相當直,而雙行並行的部分則是兩行線距離始終保持一致,做得非常工整。或許密度上來說未必及得上意大利、英國做的鞋面,可是在工整度上,是比英、意兩國更勝一籌的,尤其是有強逼症的朋友,我想這可以算是福利。

鞋面綁帶處的“梯形”處理也做得非常對稱,大家不妨拉上去看看上面的圖片,可以看到兩隻鞋的綁帶處縱然因楦的關係往外斜,可是放在一起看的時候卻呈現完美對稱,這在一個“不對稱楦形”上是有一定難度的,而渡邊先生則把這個給很好地處理了。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Beveled Waist鞋底與鞋面完全貼合,把腰部縫線非常好地藏了起來

至於鞋底方面,我們先來看看鞋跟和鞋腰的部分吧。鞋腰的部分做了Beveled Waist的處理。所謂的Beveled Waist,簡而言之就是Blind Welted的技藝只往鞋腰去做,這樣做的好處其實也沒啥,就是為了美觀而已。

全鞋做成Blind Welted的話,一方面難度極高,另一方面只能用上比較薄的鞋底,再加上外底在做Blind Welted的時候沒有辦法把縫線密度做高,最多隻能維持在大約一釐米一針,耐久度會大幅下降。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這技法當年是用在Slippers(拖鞋)與Opera Pumps(舞鞋)之類的鞋子上居多,雖說一定程度上把鞋子的耐用度降到了與Blake結構差不多的水平,卻提高了換底次數,變相提高了Slippers與Opera Pumps一類鞋子的生命週期。

同時也讓延條與鞋邊的可見度降到最低,達至外觀上與Blake結構無異的地步,在當時以秀氣為美的風氣下,這可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隨著審美風氣的轉變,還有工業化量產的需求,會做Blind Welted的工匠愈來愈少,對這個有需求的客人也愈來愈少。

然而這個工藝卻沒有完全地消失,在後來的日子裡,人們或多或少地還是保留了這種“暗縫”的技術,不過通常只在鞋腰上做,以達至一種縫條在鞋腰處突然消失的、整體線條變化更大、更性感的效果。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一張六十年代的廣告,大抵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對男裝的審美取態

即使在1960年至1970年人們比較喜歡“陽剛、硬朗、結構”的審美取態的年代,對這種線條的喜好也沒有完全消失,只不過匠人們不再把兩側的鞋腰都做成Beveled Waist,而改成只做內側。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Forster & Son

Foster & Son當年就做了不少這類型的鞋子,甚至到了今時今日,他們店裡所擺放的老訂製樣本仍有不少是這種做法。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可是為了這個美觀,需要花的功夫卻不少,因為這個工藝是得依靠把延條往內移,再用暗縫的方式將鞋腰處的縫線給藏起來,這個工藝只能以全人手去做,而且要做得工整是非常有難度的。

當然,現今大部分能獨自完成整雙鞋子的、有名的工匠,基本上都能在鞋子上做上這種工藝,也慢慢地成為了全手縫訂製鞋與固特異機制鞋之間一個比較明顯的分野。因為即使機縫的鞋子Finishing做到了Edward Green Top Drawer的水平(已經可以說是機械化生產的皮鞋的最高水平了),他們的仿Beveled Waist的Hammer Works再多,都只能稍稍把延條敲得比較貼近鞋面,而無法像手縫Beveled Waist一樣把縫線織縫在鞋面下方。

而Beveled Waist做得好不好,評斷的標準一般有兩個,其一是鞋底與鞋面的貼合程度,愈貼代表Finishing下的功夫愈多,也愈美觀;而另一方面如果你用工具把鞋底掰開一點點(只是輕輕的弄開一點,可千萬別弄壞鞋子了),則可以看到藏在鞋面下方的縫線,一般而言如果能做到一釐米一針而且做得工整的,我們就能說這個Beveled Waist是做得非常好了。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至於鞋跟,講究的則沒有鞋腰那麼多了。

因為一般而言,正裝鞋因為優雅外觀的需求,延條都只會做成270度延條。什麼是270度延條呢?簡單點去講,如果你把一雙鞋子的鞋底想象成一個完美的圓型,那麼270度就會是圓的360度的四分之三。換句話講,270度延條的意思就是整雙鞋子的鞋底只有四分之三是上了延條的,也就是除了鞋跟以外的所有部分。

如果各位對鞋子的結構有一些基本的認識,應該知道延條是所有Welted Construction(不論機縫還是手縫)用作連結內底與外底的一個連接性結構。然而因為延條連接外底時一般需要一些空位才能縫上(Blind Welted是例外),因此鞋邊會往外突出一點,看起來鞋邊就會比Blake之類的非延條結構來得粗些。

前掌都還好,可是如果連鞋跟的部分都做上延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360度延條),那麼看起來鞋邊就真的太粗了,也會造成一種粗獷的視覺效果。

因此,一般只有在Storm Welted、Goyser Welted一類的帶延條防水性結構,才會做成360度延條去加強防水性,而正裝鞋則是一般都做成270度延條的。

那麼問題來了,鞋跟的部分既然沒有延條,那麼鞋跟與鞋底怎麼去與內底與鞋面結合呢?答案其實還是比較簡單而明顯的,就是用釘子。先用膠水固定,再把鞋跟一層一層地釘上(每一層的釘子位置都不同),這樣就可以把鞋跟牢固地釘在鞋底之上。

在釘上鞋跟之後,一般匠人都會先把鞋子的鞋邊用機械磨一遍,將其邊緣磨得窄些、打磨得比較光滑後,再用玻璃片去刮從而對鞋跟進行修形,最後再用工具把蠟烤進去進行封邊。

往內斜的鞋跟、帶曲線的鞋跟等等都是這麼用玻璃片給刮出來的。(當年女高跟鞋也是這樣子做,在沒有量產化的塑料女鞋跟之前,給女士們做高跟鞋時鞋跟可不是那裡容易做的呀。現在也有一些專注於女性定製鞋的匠人會用這種做法做高跟鞋。)

所以看鞋跟的做工其實很簡單,看它的線條好不好看、邊緣位置與鞋面到底貼不貼合便可以了,做得好的鞋跟,突出來的邊緣應該是極小的。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Heel Cup的形狀,我想絕大部分訂製鞋子在還沒穿上以前看起來都大概跟這個一樣。不對稱的圓潤外形,與我們的腳跟形狀是有很大關係的,一般而言亞洲人的腳跟是比較小的,所以通常我會注意一下鞋子做好腳放進去以後會不會感到空虛,如果鞋跟包得緊實而不刮,那麼Heel Cup的Fitting就可以說是做得比較好的了。

至於Heel Cup的做工做得好不好,有兩個點可以看,一個是比較容易看的,也就是去看看兩邊鞋的Heel Cup形狀從外觀上看有沒有儘量做到對稱。

(Fitting上的微調可以在內部港寶的厚度上去調,合腳度上的調整左右腳相差很少有超過2mm的,所以不應該因為合腳度的原因讓兩腳Heel Cup看起來不一致。)

形狀方面我個人偏好較圓潤的形狀,除了看起來比較好看以外,也說明了鞋匠在繃楦(把鞋幫套在鞋楦上並將鞋幫拉緊使其隨楦成形的操作)得比較耐心,敲打得比較多。

另一個需要時間考驗,不容易從第一眼看出的一點是港寶的強度。港寶是一個術語,意思是鞋頭與鞋跟的Stiffeners(加固材料),也正是因為港寶的存在,才會讓鞋子的鞋頭、鞋跟始終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形狀。如果港寶的用料不好,尤其是用薄的塑料、紙料港寶,在一段時間(一年起跳)的穿著後,鞋跟就會出現形變的情況,我們可以把這個情況叫作堆跟。

出現堆跟的情況,通常只有兩個可能性,或者兩個情況同時出現,就是鞋撐太大或形狀不合適,以及港寶的強度不足。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非常整齊的縫線(一寸十三至十四針)、力度平均、開坑內藏

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做工評斷的標準,在於外延條與外底的縫線密度與工整度。皮鞋的延條上一般都會有一些壓痕,不論機縫的還是手縫的,然而這個壓痕只有在全手縫外底上才有實質性的意義,在機縫的鞋子上只是一個裝飾。

如果你的鞋子是全手縫的,你不難發現鞋子的外縫線走針是跟壓痕是一致的,而因為鞋底的硬度高,在縫之前一般要先泡水的,縫的時候得先用錐子穿透才可以用針線去縫。這個壓痕,就是用錐子穿透鞋底皮革時下手的依據。因為鞋底堅韌,要穿透往往要花上不少的力氣,因此要把它做得工整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所以從縫線的針腳上看,如果能做到工整、整齊者,即為上品。而從縫線本身去看,這個跟手縫皮件有相近之處,就是看拉線的力度,如果拉線力度不平均,線面就會起伏不平。如果線面是平伏、緊湊而工整的,那就代表鞋匠拉線時力度平均,鞋底本身縫線的受力也比較容易平均分散,不容易出現吱吱作響的情況。

假如這部分做得不好,例如縫線的密度不足(一般以一寸十至十一針為標準,十一以上者為細工,九或以下者為粗工)、拉線力度不均等,鞋底就會在暫時固定用的膠水失效後,容易出現行走時鞋底吱吱作響的情況,影響穿著時的感受。

另外,一些比較有要求的匠人,會在延條上先以刀開坑再縫,以最大程度隱藏縫線,達到更美觀的效果。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上面這張圖或許看得懂的人不多, 其實這圖片的信息量是很大的, 我儘量解說,這個比較難說明。一般訂製匠人在鞋的前掌部分是不會加上鞋墊的,皮鞋墊只會加在鞋的後半部分。那麼從前半部分露出的內底我們可以看到什麼呢?

答案是鞋的內部做工。包括了繃楦時的下釘密度,釘孔數目,不宜過多,但也不宜太少,這涉及到繃楦時鞋底有沒有跟著楦子的形狀走。

內底與內延條的做工,如果你仔細去看鞋底那圈釘孔的外圍,應該可以看到一排小的酒窩,這些是鞋底內延條與內底縫合時的印記,較合適的密度是大約一釐米一米,不過這個並不容易看,一般我都是直接拿手去摸的。

印記愈工整愈好,代表鞋內延條與內底之間的縫線愈工整;印記愈靠近外圍愈好,這有助於將來換延條時不用拉扯皮面太多,涉及到可換底的次數。(再講下去就得深入談到換底與換延條的做法了,這篇暫且不深入講。)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再來兩張鞋底美圖。我做的是平的Beveled Waist,因為我個人其實並不太喜歡Fiddle-back Waist(類似小提琴腰部位)的形狀,有點過於Aggressive(侵略性)。其實在這圖裡我們也可以看到些做工上的痕跡的。剛剛說到鞋面與Beveled Waist之間最好沒有空隙、愈貼愈好,從這兩張裡也應該可以看到一個比較好的例子,就是鞋腰部分的鞋底與鞋面是緊貼在一起的。

此外,鞋底照的第二張,大家應該可以看到鞋腰的側邊的鞋腰上有一些陰影,其實那些是手工繃楦時鉗子留下的拉扯痕跡。

這個東西是很微妙的存在,一方面我們需要通過這個來判斷鞋子本身是手工繃楦還是機器繃楦。(手工繃楦皮革可以更貼合楦子,於定製鞋來講這是很重要的。)

另一方面做得好的鞋子通常痕跡是愈不明顯愈好,以免對外觀造成影響。這個跟西服上手工上襯八字縫在翻領背面留下的痕跡是同理的。不可能沒有,但愈淺、愈不明顯則愈好。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鞋撐方面,如果按工藝去談,鏤空得多則可以減少鞋撐重量,也愈難做,但愈鏤空的撐子剛愈脆弱,到底是鏤空得多好還是不要鏤空太多,這個很在乎個人的看法,不過如果光從工藝上去談,鏤空的撐子本身的工藝價值是更高的。

訂製鞋的鞋撐一般有兩種,一種是三件式鞋撐,一種是上圖這種。如果兩者都是以頂規去看,上圖那種是比三件式來得好的,一方面使用上比較方便、比較輕,另一方面工藝價值也比較高。

這種鞋撐一般都是訂製鞋匠拿楦子給另一位訂製鞋楦匠人去做的(在英國與日本這種匠人是確實存在的),由於是手工去做,因此對鞋子的貼合度、曲線都可以做得比較好。而三件式鞋撐則一般是直接由楦廠去做就好,是比較容易的。

從價格上談,如果我要向楦廠給一副獨立的楦子搞一副三件式鞋撐,他們跟我開的價格大概在一千人民幣左右,只需要把楦子給他們掃描即可。然而如果要搞上圖這種,大抵成本是要兩到三千塊錢一副的。(當然如果同一副楦大量製造價格又是另一回事了,會便宜很多。)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最後,鞋子好不好最重要的還是上腳的感受,這是不涉及審美的,反而更重要的是腳本身的感受。

鞋子本身的合腳度好不好,用語言講會騙人,但直接看鞋子是不會騙人的。一雙合腳的好鞋子,不能太緊也不應太鬆(這句好像是廢話),另外我個人會建議大家注意一下以下幾點︰

一、鞋子開口處附近不應突起,如果有突起的情況則說明太緊或扁平足鞋主足弓支撐不夠。

二、開口處不應有空隙,如有空隙說明鞋子太大,同時也不應有緊勒足踝之感,如有則證明開口處開得不夠大。

三、小指處不能有突出,新鞋落地小磨難免,這大概在穿著數少時後便可解決(訂製鞋的標準要訂得比成鞋高,否則就不能叫訂製了) ,但如果腳趾處有肉眼可視的突出(姆趾或小趾)、或腳趾有交疊情況,則證明鞋子明顯太窄,這是不可以接受的。

四、腳面(Vamp)周圍與足弓(Arch)之間不能出現摺痕,否則證明足弓支撐不足。

五、綁鞋帶處開口不應太大或太小,第一次穿不應大於8mm,也不應小於5mm。太大者代表腳背做得太低,容易伴隨壓腳背的情況出現,而太小則影響外觀,因為在穿著累計20-30小時後,皮革會變得鬆軟,如果第一次穿著時綁帶處的開口已小於5mm,那在Break In階段過後鞋面的兩個綁帶處則會出現互相交疊的情況,影響美觀。

六、注意開口處跟腳面區是否有出現過量皺紋(注意是皺不是摺,這說明皮革本身密度跟質量),以皺紋不明顯者為佳。

七、注意鞋面上的摺痕是否有突起,如有突起則證明腳面區域皮革太多、腳面與腳背轉折太急,容易伴隨摺痕磨腳長久不能磨合的情況出現。這點是很多人沒有注意的,也是很多人對訂製鞋的不好經驗的事故黑點之一。

八、鞋面摺痕應保持平行,如出現尖角、三角形的情況,則代表腳面的合腳度出現問題, 容易伴隨摺痕磨腳長久不能磨合的情況出現 。

每個男人的鞋櫃裡都缺一雙鞋!那麼,一雙好的皮鞋到底有哪些講究

總體而言,渡邊先生給我做的這雙鞋子我個人是非常滿意的,我個人認為這可以作為一雙訂製鞋子的正面教材,展現了一雙好的訂製鞋應該長什麼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