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的新希望:15年后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创客猫注:本文来源于由新京报、北京文投集团、深圳龙岗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寻找中国创客第四季夏季峰会”上,芯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中天微CEO戚肖宁、紫光展锐高级副总裁吴慧雄、地平线智能解决方案与芯片事业部总经理张永谦、Rokid平台研发负责人朱斌、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创投合伙人宋春雨围绕《“中国芯”的新希望》话题展开的讨论。

“中国芯”的新希望:15年后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自中兴事件后,围绕“中国芯”的话题便不断出现。一定程度上,这件事情让很多人开始真正意识到,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不然随时都会被别人“扼住咽喉”。事实上,中国每年花费3000多亿美金进口各类芯片,消耗全球1/3的芯片,自给率不到10%。

芯片是一个全球产业,产业链条非常完善和成熟。虽然中国这几年在科技上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在芯片这个高端行业中,由于起步晚并且缺乏高端人才,一直还“欠缺火候”。芯片行业的特点是投入大、周期长、技术门槛高、收益慢,所以这方面的投资也比不上其他“来钱快”的行业。在这一点上,火山石资本章苏阳曾说道,“在市场上,所有的东西都比芯片更容易产生回报和利润率。只要这一现象依然存在,投芯片的就依然还是少,这是一个正常商业公司选择的问题,因为资本是逐利的,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不过,中兴事件还是引起了业内的重视。百度推出了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称之为中国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人工智能)芯片,也是目前为止业内设计算力最高的AI芯片。阿里从大量投资芯片公司到宣布正在研发一款神经网络芯片到全资收购中天微,可看出其在芯片行业开始动真格。“铁娘子”董明珠也宣布将投资500亿进军芯片行业。此外,云之声、思必驰、Rokid、深鉴科技也开始了“造芯计划”。

当人才、资金开始汇聚,中国芯片有什么出路?作为业界翘楚,芯原微电子公司、中天微、紫光展锐他们如何看待芯片行业的未来?作为创新企业,地平线和Rokid又为何会在近几年投身AI芯片?作为投资机构,联想创投又会投资哪类芯片公司呢?

“中国芯”的新希望:15年后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创客猫编辑,有所删减)

陈宁:请戴总、戚总和吴总,三位作为大型集团的代表和业界翘楚,谈谈中国芯片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出路在哪里。

戴伟民:我们这次在松山湖讨论,中兴事件出来后,我们选择的其中三款被禁用。为什么这么小的芯片也要禁?当中有很多问题,有时候觉得用国外的比较安全,实际上这是要配合的。国内有很多好的芯片,采购不支持有很大的问题。这次事件出来后比较好,选择A和B,万一有问题可以做出选择。有一天美国规定某些IP不能买,我们要上下配合,国内推出芯片,大家要敢用。没人支持这个芯片,这个芯片不会发展。

戚肖宁:下一个15-20年时间内,我认为中国芯片很有希望。看过去芯片的发展,40-50年,英特尔是一直往前走,不断的提供芯片、CPU等服务。接下来的15-20年,我们相信在物联网、AI年代,一个电脑已经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中国有很多应用场景和机会,在芯片上大有前途。

吴慧雄:我一直做手机芯片,我们看到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市场,而芯片本身就在于帮市场解决问题。我们有市场、有资本、有人才,中国有这三个很好的基础,接下来我们需要的是时间。我们长期聚焦,一点点进步,不要冒进,不要指望一夜之间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要有一个清晰的方向,迟早在芯片会有非常大的成就。

陈宁:作为创新企业,为什么你们要做难度这么大的行业?

张永谦:地平线做AI芯片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当时像今天这么火,所以才做这件事。我们公司核心团队有很多人是做深度学习的软件和算法出身,发现传统芯片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更好的让这个东西落地,服务市场和客户,需要采用新架构,所以只能自己做。

还是有一点想法,我们想做中国人自己的AI芯片。我来自于传统半导体行业,非常清楚中国“缺芯”的情况,这个事情大有可为。我们希望给客户提供一站式完整的解决方案,让他们用更高时间、更高效率落地。

朱斌:我们公司成立将近4年,我们开始时用通用芯片做人工智能的产品,但这其中有很多问题。我们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是算法团队,有更多的云端服务。我们发现在设备端,人工智能的高算力算法要求,经常导致通用芯片有很高的功耗。在通用芯片上,它用的是通用架构,由于某些算法有实时性要求,在某种情况下由于系统调度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可能无法做到实时需求。

从痛点出发,我们的芯片采用DSA(Driving Safety Alerting)架构,它从本身的产品和算法要求出发,用异构计算的方式整合到芯片中。通用芯片的性能很强大,但功耗高、成本高。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希望做功耗低、价格低、性能恰当的芯片,为我们产品和客户服务。今年主推为智能语音服务的AI芯片。

陈宁:您从投资人的角度如何看待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在中国芯投资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宋春雨:我们的投资逻辑是针对未来5-10年的新兴市场,新需求、新场景的机会。我们行业团队看到几个新机会:

一是人工智能,以前是哑终端,现在是智能终端。地平线、Rokid做的终端设备场景未来有很强大的人工智能需。我们自己投资寒武纪的逻辑也是如此,在云端需要强大的人工智能运算。我们认为这个领域有非常强的机会。

二是5G,它有原来没有的场景,比如工业,低延时、高带宽,这对工业行业是非常好的场景。5G作为基础设施进来后会引入很多新场景。

三是物联网时代,比如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交通基础设施和车辆之间的互动是前所未有的新场景和新需求,这个方面比较容易吸引私募股权一级市场投资机会。

另外,国产化替代,这个领域对国家基础设施是举足轻重的,如路由器、网络设备、信息安全芯片支撑网络自主可控,比如存储,这是对国家未来非常基础的领域。国产化替代需要一定的国家干预和支持。最近国家投长江存储,在安徽做基地等,这都是尝试。我认为这要做打持久战的准备,要看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市场发展。目前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联想集团每年供应链采购额在400亿美元以上,如果我们有好的国产化替代产品参与其中,也是有机会的。

对国家资本有一个建议,由于芯片本身创建领域风险极高,投资人要有允许创业失败或者短期波折的心态,不能是急功近利的心态。国家资本可以帮助两个场景,第一个流片失败,第二个流片国家资本进入,支撑发展,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企业规模倍数增长时,民间资本投不起,需要国家大基金机构进来投资。从整个行业看,我们需要构建非常好的芯片产业投资、培育和成长,形成很好的氛围,中国创新创业才能真正扎根,中国未来的芯片才有希望。

陈宁:对AI在手机芯片领域怎么看?有什么样的契机和布局?

吴慧雄:联想宋总提到人工智能、5G和物联网是机会。上周我们在香港,谷歌工程师提到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会超过火和电。大家知道原始社会因为发明了钻木取火,对人类生活影响很大。人工智能可能会变成手机默认能力,无手机不智能。开始相当于功能机,买来的手机是怎样的,功能是固定的,包括打电话、发短信,不能装软件应用,手机功能没有扩展性。发展到智能手机,那时候的定义是这个手机可以下载新应用,可以扩展,后来有了软件生态。几年前有20多万个应用,现在可能更多。我们手机上的功能可以无限扩展。现在加上人工智能后,以前机械化、电气化解决体力劳动的问题,以后解决的是心智问题。你会发现现在的智能手机在你下班时帮你定位好线路。手机熟悉你的使用习惯,你不需要思考,它默认帮你做推荐,往后可能会帮你做一些决定。

提到谷歌,谷歌CEO提出2020年80%的手机会接入人工智能。以后人工智能会综合手机CPU、NPU、DSP、GPU等各方面的处理能力。结合5G,会持续改善大家的生活,让大家更离不开手机。

“中国芯”的新希望:15年后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陈宁:地平线作为AI独角兽企业,智能驾驶是过去常谈的话题,今天我们在智能驾驶外有没有其他的考虑和布局?

张永谦:我们地平线两条腿走路,一是自动驾驶,二是AIoT。自动驾驶是很大的市场,但落地的过程相对比较慢。个人认为AIoT是更为宽广的市场。去年年底,我们推出第一代面向AIoT产品的旭日系列解决方案,目前在国内有十几家客户。明年1月会推出旭日2.0,在此领域,我们现在除了持续推出更新一代的解决方案外,我们在做市场的手段上,和传统公司不太一样。

现在AI的落地,传统芯片公司的客户可能是做设备的厂商,但是它离行业比较远。现在我们落地时,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来找我们的更多不是做设备的厂商,而是行业用户和客户,他们急需AI。我们把上游做活,最后赋能给他们。至于由谁做智能设备产品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中国乃至深圳的硬件、产品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们会拉合作伙伴进来,把链条迅速补上。今天早上听了阎焱老师的分享,有一点看法不太一样。我认为一家伟大的AI公司不一定需要是伟大的AI产品公司。我认为AI落地,其智能是个性化、碎片化的,这是智能真正的含义——差异性。这时候难以用一款产品或者几款产品满足大家的需求。个人认为AI时代的苹果出现的可能性比较低,更多的是百花齐放,产品形态非常多。核心不是产品形态,而是AI、行业和用户。

陈宁:作为设备公司,做机器人、人机交互,我们做芯片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朱斌:我们本身是一家产品公司,我们希望通过自己对产品的探索,把我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的这种科技能力赋予更多的人。在张总分享中,我有一点不太认同,我觉得在AI领域,尤其作为芯片公司,现在有几大模式:

第一,类似苹果和三星,它本身是很大的产品公司,它自有产品中尤其是苹果,它用的是自己的芯片。虽然谷歌是一家平台公司、赋能公司,你会发现谷歌在推出每一个安卓软件时,每一版OS升级时会推出相对应的产品,只是他们的着力点不一样。它更多是从自己对产品的理解去引领客户的需求。

市场的需求是多样的,有时候未必能看清楚。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想打磨自己产品极致的体验。在此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以前用的通用芯片架构、通用平台不太符合我们的需求,我们会定制或者设计自己的芯片。更符合我们对产品的理解,对生态的理解和对平台的理解。

张永谦:Rokid是2C的,产品为王的概念是毋庸置疑的。地平线目前选择进入的领域是2B,客户需求最大公约数和市场需求是更核心的关键点。我认为这时候它不是产品为王的定位,确实是以客户为需求,以行业需求为王的时代。

我认为更多的是从2B的角度来说,你不需要一定是伟大产品公司,你依然是伟大的AI公司。京东公司在线上做得非常好,它把模式输出给采用京东模式开零售店的客户,这个模式本身没问题,你在一个行业做专了,把能力赋能出去。这些公司打一条线,后来成长有限度,所以要打一条线把能力赋能出去。这是不同的阶段,早期我们公司自己也会做产品化的尝试,我确实觉得这是非常有帮助的。之后退回来做平台的提供商,到位率非常高。我认为最终在AI时代做到最大,你要做平台,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陈宁:作为投资人,你想投哪一类芯片公司?

宋春雨:就芯片来说,我们会针对行业的特点判断投资逻辑。我们认为这个方向大有可为,虽然它是一个很具挑战的投资。包括几方面:

第一,在于芯片核心团队的人才,我认为中国政府要有芯片人才回家计划。在芯片行业没有15年经验,手上没有流过几个片,我觉得这是做不出来的。中国只有两家公司的人才最好,一是紫光展锐,二是华为海思,其他芯片人才目前积累都不行。如果中国政府有很好的开放,让华人专业人才回国这会是非常好的机会。

第二,我们会看他有没有独特的竞争优势,结合我们介绍的芯片新兴市场。

第三,这个团队的芯片市场是否巨大,在竞争领域的壁垒是什么。在自动驾驶领域,现在没有一颗芯片是我们的。未来车载肯定不是这样的环境,这个新领域中,创业公司进入时,它可能会有同样的优势。

第四,我们看重反木桶理论,不能有明显的短板。这跟只投长板不同,从前、后端设计、产品定义等,这是完整的产品周期。创始人在市场上的活跃度、资本号召力、产品敏锐度,必须五项全能,要求这是全能型的选手。反木桶理论的验证要求非常高。我们最近半年投了5家芯片公司,去年我们投了寒武纪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在车载计算领域投了一颗芯片。我们在物联网投了一颗芯片,对于网络安全自主可控、高速性能芯片等也投了一颗。我们在云计算加速方面业投了一颗,团队是久经沙场的。

(以上为才创客猫现场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