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女儿考上北大,母亲跳江自杀这件事?

拾遗先生


别人的家长都巴不得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孩子,能考上北大,可谓是万里挑一的事情,可这位母亲却以死相逼,不准孩子报考北大,原因竟然是因为离家太远。

诚然,孩子长大了,飞走了,多少都会舍不得,但孩子终究要长大,教育与其他事情最大的区别,就是目的和结果的背离。我们养育孩子,培养孩子,目的就是有一天他能独立生活,独立面对挫折,不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也能过得很好。

很显然,这位母亲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已经成年,已经长大,她有权力去追逐自己的理想与幸福,而母亲还觉得她是两三岁的小孩,不愿意放手。其实,很多家庭矛盾就是这样衍生出来的。

我一个亲戚家的小孩,大学毕业后,父亲托人弄脸给他找了份工作,孩子一百个不愿意,非要自己去闯荡,为此父子之间弄得很不愉快,使父子之间的感情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我觉得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界限,家长首先应该有这个界限感,知道孩子到了什么年龄,自己该退到哪一步,就比如男孩到了三岁以后 ,妈妈就不适合给他洗澡了,他上厕所的时候,妈妈也要有意地避开。

孩子不是蜗牛,父母也不应该成为他背上的壳,该放手时,即便是万般不舍,也要放手。


沛泽妈读心理


当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很震惊,子女能够考进国内顶尖高校北京大学,是多少中国父母的想都不敢想的美好愿望,这位学生的家长又是因为什么缘故而采取极端的行为呢?


事情回顾:6月17日,重庆一位女子酒后去江边欲轻生,经过民警及时解救后得知,这位女子有个女儿,成绩一直非常好,高考极有可能考取北京大学。但是因为平时女子与自己女儿缺少沟通,女儿一方面不愿意和她探讨报考志愿的事情,一时间想不开欲酒后轻生。

在视频中,民警询问李某为何轻生时,这位母亲这样说到:"我不想打搅你们,我不想给你们添麻烦",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并不赞同将这位母亲直接定义为"

极端情绪"的人,在言语交流中,事情导致如此结果,源于母女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一个孩子,寒窗苦读十多年,高考金榜题名,有希望录取到国内最高学府,却不愿意与母亲探讨志愿报考的事情——这究竟出于什么原因?

不会和孩子交流的父母,不愿和父母沟通的孩子。这样不会让家庭充满幸福感和凝聚力,这件事情的发生向存那些父母与子女存在沟通问题的人敲响了警钟,去试着改变自己,别徒留遗憾。你怎么看?



学习源动力


爱的尺度把握不好,便成了害。

女儿成绩优异,能够考上北大清华之类的名校应该令很多人艳羡,按理说做母亲的会发自内心地骄傲自豪。

然而重庆的这位母亲却选择了跳江轻生,差点酿成惨剧。

就媒体公布的信息来看,这位母亲应该是个很要强的人,或者说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家长。

她跳江的原因,看起来只有两点,一点是嫌女儿去北京上学离家太远。另一点是和女儿发生争执后,女儿躲到了奶奶家。随后,这位母亲在喝醉酒之后选择了跳嘉陵江轻生,幸好被警方救起。

新闻所给的信息很有限,但如果这位母亲所述属实的话,她自身的问题却不小。

首先,忽略女儿优异的成绩反而把目光盯在了离家远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这位母亲的控制欲极强。虽然出发点是爱孩子,但这种爱是自私的是不合理的。嫌孩子离家太远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作为家长的担心,另一层则是不能再随时控制女儿了。从结果来看,应该属于后者。

其次,女儿和母亲发生争执之后选择了到奶奶家躲避,而不是和母亲心平气和地讨论这个问题,说明母女之间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女儿选择躲到奶奶家这一做法其实也侧面说明了,母女之间的关系在平日里也不太融洽,而奶奶一方似乎是女儿的避风港。

再次,从做母亲的因此喝醉酒并选择轻生的做法也可以看出这位母亲本身的心理素质就不过关,而且做事容易走极端,在她身边生活的人一定会很压抑。

看到这里,我想很多人都挺同情那个做女儿的,毕竟父母是没办法选择的,如果不想被父母掌控自己的命运,又没有正常的沟通渠道,只能选择反抗。

所幸没有因此酿成惨剧,否则不但这位母亲丢了性命,女儿也会因此内疚终生。

从这件事也不难看出,控制欲太强的家长能把好事变成坏事,能把喜剧演绎成悲剧,实在是很失败。

希望生活中有类似情节的家长都能自我反思一下,把自己的情绪调整一下,把自己的心态放平稳。养育孩子不仅仅要给予他们关爱,还要学会适时放手。


夜雨如书


其实,心底里是很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这是要把家丑往外扬啊!一而再地被邀请,难免不好推脱!

不知道大家跟家人,特别是跟父母有没有这种极端式的沟通?就是父母说什么,或都是子女说什么,一家人是不能平平静静地说话的?

小编不是为了应景而写,现实中小编现在一把年纪,跟父母就是这样相处,而且一直是这样!平常说家长里短,没什么问题,一说到重要的事情,,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能撩起火星。比如说,明天一起去办个证件或是别的事情,父母会嫌弃你时间算得紧、走路太快不等人、排队不问人。。。小编就会因为他们这样的嫌弃回顶,然后每次都要在大庭广众吵个小架。这种小吵小闹差不多每天都会上演,有时吵得多了,有点伤心,小编也会好几天一吃完饭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彼此不说话,过几天,好了,又重演一下!有一次,因为父母反对小编借一笔钱给一朋友,唠叨了几天:什么现在感觉自己很了不起了,父母管不了,迟点可能连父母都要赶出门,饿死街头什么地。。。想象力一直漫延到凄凉可怖!这样的事件实在太多太多,整理一下都能出书了。所以,小编经常会对朋友们说,自己家崇尚的是极端沟通,不能好好说话,只能吵架。

每次吵完,心里是很明白对错,就是见面时放不下脸来表示“对不起”,或是“我错了”,说出来是不能的,能彼此意会到就算这件事过去了!一般每次都是父母说的话最狠,最先软下来的又是父母。

所以,这对母女的情形,小编很能理解,甚至能感受母女间的敌意般的互相依存。

当然,我们作为外人,可以用社会道德来指责母亲的行为。是的,在我们认识中的家庭教育,大都是:温馨和睦,一家人有商有量!像这种沟通方式不符合常人认知。

女儿很优秀,做父母心底肯定是很欣慰的!一个学习优秀的孩子必定是很有主见的人,大学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里程碑,能靠努力进入心目且全国有名高校,相信没有哪个孩子会轻易放弃选择。但并不是每一对父母都认同,必须远赴遥远不可及的地方读大学才是日后前程。读书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不放心娇滴滴的女儿远去才是这个母亲的用心。

因为没办法劝服女儿,只能动用一下比较极端的行为,来让女儿妥协。最重要的一点,这个母亲没有必死的心,她要的就是让身处的这个小圈子舆论来压迫女儿,让女儿留在身边。

围观者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个不合格的母亲,指责所有不应该,唾弃她的无能无知还有心不足。

但是,想想,一个孩子的成功,必定有个坚实的父母支撑,她才会起飞,如果做母亲这么不堪,小编真不相信女儿还可以这么优秀!因为做女儿的也懂得,父母处理问题的极端性,所以才会避走,她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她怕留在家里会被母亲说服。

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相处方式,电视剧看多了,就会让人特别期待那种亲和的一家人。事实上,人间烟火,从来都是热热闹闹、吵吵闹闹地过。至少,你现在让小编与父母温馨地坐在一起看电视,10分钟可以,下一个10分钟,必定因为故事情节吵起来。


秋槐纷飞


我看到这个新闻标题时也很纳闷,究竟是什么情况,女儿如此优秀母亲却要自杀,难道是因为学费太高无力负担,或者有什么隐情?

刷了下事情经过,顿觉无比愤怒只想骂娘!

前面的回答都太善良太客气太委婉了,还是我来说两句大实话吧!

我认为,这位母亲完全不配称之为“母亲”,其自杀行径何其幼稚何其糊涂,用意又何其毒,简直是其心可诛!!

试想一下,如果她自杀没有获救,真死了,留给她女儿的,等待她女儿的将是什么?!

将是瞬间失去亲人的悲痛!

家庭倾覆的悲剧!

以及,背负一生“逼死母亲”的不孝骂名!

还有,可能一生都无法释怀的深深愧疚。。。

换做你,是否愿意让你的孩子面对如此绝境?

这种情况下,不要说上大学了,这个女儿还活得下去吗?

是不是也得跳一回嘉陵江?

虎毒不食子,不过是报考志愿的意见不同,何至于将亲生女儿架到火堆上烤,还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何其不智,又何其不值啊!

但凡心中有一点对女儿的爱护之情,断然不会如此行事,所以我说她不配“母亲”这个称呼。

古今中外,母爱都是最伟大的,却也是最容易被拿来“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的,其中滋味只有那个被爱的人才清楚。

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无法和一个固执己见的人讲通道理,看到不少回答都劝甚至隐隐指责女儿不和母亲沟通,我只想问一句:如果沟通有用,女儿何必躲到奶奶家?如果每次沟通的结果都是女儿的意见注定要被反对被否决被压制,何来沟通一说?

小的时候无力反抗只能任人摆布,现在女儿长大了想要按自己的想法走,她的母亲无法再控制她压制她,居然就跳江轻生,以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来要挟女儿服从,来报复女儿的不听话,这已经不是“以死相逼“,而是“死给你看“,“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受“,不是“一时想不开”而是“咽不下这口气”。。。

关注这条新闻的多半是家长(很多估计都是妈妈),可能震惊于母亲轻生的行为,自己也对与子女沟通问题深有体会颇为头疼,所以对这位母亲更多理解与包容,可是我想问一下,有没有人设身处地替这个女儿想过?

从这位母亲因为沟通不成就走极端,可以揣测一下她平日行事,而且她自己也承认“平时与女儿沟通太少”,日常相处不用心沟通,遇到问题便要死要活,难道这样就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发号施令了吗?这个女儿什么都没做,只因不想面对母亲的难以沟通,就被置于道德审判席上接受审判,又何其无辜?

而且,这位母亲的轻生举动肯定吓到了女儿,结果只有两种,要么是女儿害怕失去母亲,屈服于母亲的意志从而按母亲的意愿选择,要么是母亲的举动让女儿看到了母亲的控制欲之强之可怕,反而促使她下定决心远离母亲,从而坚持选择北大。。。

两种结局都让人无比遗憾,我更希望能出现第三种:母女在充分沟通交流意见之后能协商一致,无论是选北大还是留在本地,母亲能尊重女儿的选择,女儿也能体谅母亲的不易~

如果能这样,这件事也算是有个圆满结局,皆大欢喜!

所以说这件事能否处理好,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母女关系,希望这位母亲能从这件事里吸取教训,尝试改变自己行事方式,不然女儿只会变成她握在手里的流沙,越想抓紧越会失去更多!

最后吐槽一下媒体,明明只是“报考北大”“有很大可能考上北大”好不,怎么就变成了“女儿考上北大,母亲轻生跳河”这么与事实有明显出入的奇葩标题?


云木香风



这件事情的起因来自母女之间的“代沟”隔阂,而考生母亲的“道德绑架”无疑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强势的母亲以为自己的控制是关爱,其实这是一个人极端情绪在作祟,是其自私和狭隘在作怪。

作为新时代的自由女性,女儿想以考大学填报志愿为契机,到外面的大世界去看一看,闯一闯,顺便丰富一下人生的阅历和感受。加之她的成绩很优秀,于是就填报了与重庆有千里之遥的国内一流名校——北京大学。

这本是一件无可厚非,再正常也不过的好情事,换了旁人都要摆酒宴请好好庆祝一番。可是她的母亲就是不通融难理解,先是以离家太远为由和她争吵了一架,结果事与愿违,有独立思想,有个人主见的女儿不仅没有屈从,反而与她顶起了牛角,躲到了奶奶家不回来了。这下子让个性刚强,控制欲胜人一筹的母亲,感觉极其失望,脸上无光,受了打击,于是酒后就产生了跳嘉陵江自杀的念头…

霍小姐以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尴尬悲剧,与母女之间缺乏思想交流,沟通不够,甚至存在可怕“代沟”是脱不了干系的。

女儿00后的这一代人群,与其中年母亲那一代70后人群,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心理距离抑或是心理隔阂。

比如女儿想放飞理想,到外面世界闯荡;可能母亲就认为,作为一枚知书达理的“乖乖女”,就应该安分守己,规矩听话,孝敬父母,甚至父母在不远游。可能她这一代就是这样过来的,觉得这样做才是合情合理,天经地义,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但是别忘了,女儿不是你的私人财产“小棉袄”,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还必须言听计从。要知道她可是有思想,有主见,有自己追求的活生生现代知性青年,她理所当然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而不是把自己捆绑束缚在家乡一隅,纯粹为别人而盲目牺牲自己(理想愿望、人生目标、奋斗方向等)。


那种动不动就以自杀相逼,实施“道德绑架”,让女儿盲目屈从自己的做法是不道德,不可取的。

说实话,在不少古装电视剧中曾领教过这位母亲的类似做法——比如某地主员外的千金小姐要追求幸福,想和门不当户不对(不合父母意愿)的男子处对象,百年好合。可是想绝对操控女儿幸福和人生方向的长辈们要么是以跳楼自尽、要么是以断绝关系相逼,最终的结局可谓相当悲惨和令人唏嘘,不是女儿离家私奔,漂流在外,就是屈从父母意愿,以牺牲自己幸福为代价,勉强委屈地和不相爱的人凑和生活在了一起。

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今天,在繁华的西南大都市出现这不可思议的一幕,的确让人们觉得匪夷所思和不可理喻,而这起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女孩母亲)更应该去深刻反思,别动不动以牺牲自己孩子的理想和幸福为代价,自己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自私和狭隘啦,自己这样偏激如何给子女树立良好榜样呢?!


霍小姐的八卦炉


据该问题描述中称,成绩优秀的女儿在高考填报志愿期间,执意要选上北京大学,但这跟居住在重庆、希望女儿在身边上学的妈妈意见相左,二人发生了争执。结果女儿躲到了奶奶家,母亲则气得喝醉酒要往江里跳。

其实,人生的路很长,道路的岔口也多。假设这次女儿在她身边上学,凡事都随了她的心,谁能担保下次在女儿择偶、工作等诸多方面发生分歧,争吵时,她不去跳江跳海,喝酒觅死呢?

常言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子孙做马牛。孩子大了,该放手时就放手,她有自己的选择和生活,家长该感到欣慰和庆幸,不该以一己之私妨碍孩子成长的进程。家长也该有自己的生活,不能把孩子的在身边陪伴作为自己幸福的基础。

如果家长不懂这些,简单粗暴地横加干涉孩子的未来生活,结果是两相痛苦不堪,你死我活,不得安生。孩子需要鼓励和帮助,家长更需要思考的是让孩子走好人生路,做好榜样,同时经营好自己的今后生活。

好比两个圈子,亲情是维系的纽带,惦念是不绝的交织,各自经营自己的圈子,鸡犬之声相闻,和谐健康发展,岂不是天下太平!


该疏导、教育的是如这位妈妈一样的许多家长。境界有了,人间悲剧也会少许多。孩子们也会舒心健康地生活成长。


心灵红尘


谢你邀约。

梧桐林中飞出金凤,重庆山城女中名英。朝天码头一舟侧畔,无知母亲白发乱添。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的“985,“211”双一流最高学府,C9联盟的翘楚,双冠之花,重点之重。名望之首,誉满华夏。世界大学,中国名片。精华集成,无与伦比。

从全国录取名额来看,平均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港澳台,数额有限。不是学霸,不是高才,不是高智,不是精英,难以企及项背,如古代进川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谨以四川为例,按名数不过全国平均百名之上下。按四川2014年人口9097万计算,十万分之一,才能有一个“北大”、“清华”生被录取。

实属冰山雪莲之珍,堪比珠峰喜玛拉亚。壮如长江三峽之美,丽如牡丹洛阳之花。

人中之龙,女中之凤。麒麟之贵,丹青国画。

仅因其母舍不得母女之恋,爱女心切,忧北上之愁,思难见面之由。一意阻断凤翅高飞,进京深造?

不是爱女而是“害女”,耽误深造浪费人才。为国大业不思进取,误人子女夺人年华。

眼光短视不能见阳光高照,晴空万里却怍要乌云笼罩?川江之涛不能冼淨头脑杂念,山城之市非要进嘉陵江“冼脑”?

世间母亲少有之人,国中长者愚昧之女。眼光寸短难进一尺,优秀基因险些阻断。亲情难代民族大业,无理难阻科学高端。

不是为难其母,不是批判其人。而是情之以理,而是以理服人。

你是一个光荣的女性,养育了一只“丹凤”。你是一名保守的母亲,怎能强加女儿的使命!

理顺思绪,也要同情母亲的爱女之心和理解她的心意。讲清道理,心中开窍。“亡羊补牢”,事后重要。惜爱长者,孝女之道。“贴身棉祆”,母爱需要!

母女骨肉之情不可代替,一时之气也要检讨。怀胎十月深恩如海,养育成才也是功劳。

向其母致亲切慰问!向才女祝贺成“北大”一员。劝女士深明大义,愿才女为国爭光!








前缘31256998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管多么奇葩的事,对于我们局外人来说,其实都没有权利指手画脚。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当事人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所以在当时当境下,才会有“冲动是魔鬼”的名言。

重庆这一家人,或许母亲与女儿早已结下深深的矛盾。而填报高考志愿,只是最后一根导火索。看上去不足以引发母亲的自杀,而实际上,母亲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边缘。

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当缺少有效的沟通时,很容易产生由爱及恨的心理。从同船共渡到同床异梦,再到同室操戈,最后同归于尽,这样的家庭惨剧屡见不鲜。

我们可以说,这位母亲是中国式巨婴。也可以说这名女儿缺乏孝心。但最根本的,可能还是缺乏基本的伦理道德。

古人讲父慈子孝长幼有序,家族的大事小事,都有着严格的规矩。这种规矩看上去死板,但却可以杜绝无序带来的混乱。

而现在绝大多数的家庭,孩子成了中心,长辈晚辈的实际界限很模糊。很多家庭琐事,并没有明确的是非标准。甚至一些人生大事,也会因亲情转化成琐事来处理。

这就造成像高考填报志愿这种事情,女儿把它当成自留地,母亲认为自己有权利,谁也说服不了谁。也没有人出来主持公道。最终酿成母亲跳河的惨剧。

总结一句话:家庭的悲剧个个不同,实际可能是整个社会伦理系统出了问题。


Fandy


这个母亲一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控制欲强。

第二,情绪极端。

第三,习惯使用道德绑架。


其实,我们都被带偏了一件事:女儿考上北大。

认为不理解为什么考上北大要跳江,觉得不可思议。

但是这不是问题所在。这位母亲不是在这一刻爆发的,不管孩子是不是考上北大,她都极有可能跳江!

除非孩子完全遵从她的意愿。


也许这次的理由是离家太远,那么下次也可能有其他理由。所以其实离家远不远也不是我们要分析的问题,都是为了给自己的控制欲找到一个借口。


那什么是重点?和母亲吵架是重点!!!!!

在孩子突然蜕变成一个大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不再需要自己细微不至、遮风挡雨的人,母亲从这次争吵中应该是感受到了失落、恐惧,一个情绪极端的人继而演化成悲痛、愤怒。从跳江这一行为可以看出,她是想用道德绑架来对女儿对她的“忤逆”进行报复,让她悔恨终身。


我亲眼看到一对母女,找我咨询高考报考。母亲一脸愤怒,当我在征求孩子意见的时候,母亲经常打断我,训斥孩子,孩子说了自己意见他就反驳,孩子不说她就骂孩子没脑子。可事实上,那个姑娘考的分数很高,有大把985院校挑选。然后我把他们分开,分别聊了一下,原来孩子成绩一直都很优秀,考北大完全没问题,这一次失利,让母亲难以接受,她给孩子规划的蓝图成为泡影。可孩子觉得无所谓,能进武汉大学、南京大学这样的学校也很满意。妈妈觉得她一直引以为傲的“作品”突然“反叛”,怒不可挡。


孩子试图以理服人,母亲试图以情服人,根本就无法解决问题!!


因此,绝不是因为考上北大、也不是因为离家太远,主要就是孩子“不听话”!而随着孩子的长大,会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疏导,矛盾会越来越大。作为子女,也要多体恤父母,采取一些策略来说服母亲,不能“硬碰硬”,以免火上浇油!


我是家族财富密码。更多的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关注不迷路。如果您觉得不错,麻烦您点个赞,更有丰厚奖品不定期回馈,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