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國際化堪比美國紐約,外國人占總人數5%,生活幸福來了不想走

長安國際化堪比美國紐約,外國人佔總人數5%,生活幸福來了不想走

公元630年,長安,一大隊辮子軍在唐朝軍隊的護送下,懶散地走進城內。他們剛在一場戰役中敗於唐朝,不幸成為戰俘。然而,不同於一般戰俘,他們並未遭到捆綁。這群人的帶頭大哥是東突厥頡利可汗。在大哥的帶領下,他們兩眼發光,左右環顧著這個他們即將定居的地方。

十年前,頡利可汗成為東突厥領袖,自恃蠻橫無數次騷擾唐朝,最終玩大發了,被唐朝軍隊生擒。然而,唐太宗並沒有賜死這個老對手,相反還命人將他送至長安,賜他田宅,授他官爵,好生相待。

就這樣,頡利可汗成了唐太宗的一顆棋子。自此以後,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抱著不同的目的來到了長安。唐朝鼎盛時期,長安人口達到100萬,外國人佔總人數的5%。

長安國際化堪比美國紐約,外國人佔總人數5%,生活幸福來了不想走

這麼多外國人匯聚在長安,他們究竟過得怎麼樣呢?

據金庸考證,唐朝近300年,至少任用了23名胡人宰相。除了西邊的大鬍子,東邊的日本人也是唐朝官場上的一道風景。據統計,日本向唐朝共派遣了19批遣唐使,不少人參加了科舉考試,在唐朝為官,阿倍仲麻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阿倍仲麻呂的中文名叫晁衡,自19歲來到長安後,三十多年間,一直在唐朝為官,最高官至安南都護。後因思念家鄉,請辭回國。唐玄宗念其功績,任命他為唐朝駐日本使節。

長安國際化堪比美國紐約,外國人佔總人數5%,生活幸福來了不想走

外國官員的存在,絲毫沒有降低唐政府的運行效率。相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過不斷的交流和討論,使唐政府變得越發自信和開放。

而在這些外國人中,傳教士一直是核心人群。唐朝王公貴族雖普遍信仰佛教,卻絲毫不干涉其他宗教。為了方便各教派傳播思想,唐政府甚至會出錢,為他們修建寺廟。即便是一些較小的教派,唐政府絲毫也沒有怠慢。

西安曾出土了一塊石碑,上面記載:“唐代宗時期,波斯來的景教傳教士,在寺內慶祝聖誕節,皇帝親自登門,為其送去祝福。開明的宗教政策,吸引了越來越多不同教派的傳教士,來到長安這座潛在用戶龐大的城市。他們相信,這裡有無數勞苦大眾,等待著他們去解救。”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柳餘恨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