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多米的地下長城,700多年未被發現

在安徽省亳州市老城內主要街道下,以大隅首為中心,有一條現為中國最古老,最完整的地下大型軍事設施——曹操運兵道,被譽為“地下長城”。不論是看歷史,還是看三國演義,曹操除了寫一手好詩,軍事才華更為震懾人心。

8000多米的地下長城,700多年未被發現

地道經緯交織,縱橫交錯,佈局奧妙,變化多樣,就像是一個地下迷宮似的,已發現八千餘米,因為技術問題,目前只開發了幾百米長。整個地下兵道建於東漢末年,中間又經歷了漢、唐、宋、元多個朝代,未被摧毀。久遠的歷史長河,使得它的價值遠遠超過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價值。

8000多米的地下長城,700多年未被發現

在唐宋時期得到多次修葺,仍作為軍事戰道使用,可見曹操當時的建築能力也是十分厲害。但在南宋嘉熙四年,由於黃河決口,亳州城被淹,運兵道因此被灌淤塞,自此深埋地下700餘年未被發現,直到民國二十七年,這條沉沒百年的兵道才得以重見天日。

8000多米的地下長城,700多年未被發現

進入“地下長城”,很多時候得彎著腰行走,但緊密的磚牆卻絲毫沒有鬆動,同時地道里的四種建築結構也得以發現。由於在唐宋時期多次修葺,以漢唐時期的土木結構仍在。第二種是磚土結構,第三種是磚木結構,第四種是宋、元時期的渾磚結構,即全部用磚砌築。如今,在“地下長城”,以這種渾磚結構最為普遍,可分為磚券、磚牆、磚墁三部分。

8000多米的地下長城,700多年未被發現

地下兵道以亳州市大隅首為中心,向四門延伸,由青磚築成,總長度8000多米,有單行道,雙行道,上下兩層道、立體交叉道四種形式,遊覽期間,深感錯綜複雜。每隔一段距離,道壁上端留有方形或豎長方形的龕洞,供放置油燈使用。

8000多米的地下長城,700多年未被發現

券頂上方留有直通地面的通氣孔,這種通氣孔,在緊急情況下,也可以作為臨時出入口使用,可見古人的智慧和設計能力。同時,兵道內還可發現當年作戰的遺蹟,以及設置的各種障礙,不熟悉道內環境的人,稍不留神,就會被碰得頭破血流。所以,經過不足一人高的兵道彎著腰小心翼翼行走的時候,又十分警惕,甚至害怕裡頭還有什麼明槍暗箭的機關。

8000多米的地下長城,700多年未被發現

據史籍記載,當年曹操依靠著神奇的地下兵道,多次取得勝利。而這條巨大的地下建築正是由於曹操討伐董卓失敗後,在家鄉(也就是今天的亳州)修築地下軍事防禦戰道,由於兵少,又企圖再次討伐董卓,為不暴露弱點,將數量不多的士兵從地道內暗暗送出城外,再從城外開進城內,反覆多次,迷惑敵人,出奇制勝。

8000多米的地下長城,700多年未被發現

雖然8000多米長的地下兵道沒有完全開發出來,但就以掘出的1000米長的兵道里,當年也出土了不少文物,主要有東漢、三國、唐宋各時代的遺物,一般以兵器為主,但也有用於生活方面的,比如銅鏡、鐵燈、瓷盞、陶瓷等器物。

8000多米的地下長城,700多年未被發現

雖說曹操愛才,具有強大的軍事能力,但我們也知道曹操的才華在中國文學歷史上也有佔有一席地位。在這地下兵道的出口處的一塊石碑上刻有“袞雪”二字,而這“袞雪”是至今發現的曹操留下的唯一字跡,曹操的書法如何,有目共睹。

8000多米的地下長城,700多年未被發現

實際上這“袞”是一個“滾”字,相傳在漢建安二十四年,曹操駐兵漢中褒谷口運籌國事,見褒河流水洶湧而下,撞石飛花,揮筆題寫“袞雪”二字,但身旁隨從忍不住提醒他,說“袞字缺水三點”。曹操撫掌大笑:“一河流水,豈缺水乎!”遂成千古美談。

但第一次走進這“地下長城”的時候,還是被曹操的建築智慧所震驚。中國古代地上建築星羅棋佈,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不論是保存完整的,還是歷史留下的遺蹟,但像曹操地下運兵道這種體系兼備,工程浩大的地下軍事建築卻為數不多,是為去安徽亳州旅遊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門票10塊錢,作為4A景區,價格很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