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有關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各種用典總結 收藏吧 老鐵們

古詩詞中有關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各種用典總結 收藏吧 老鐵們

典故

不知有漢 不知秦 不識東西晉 仙源 問秦人 如今不是秦 嫌秦 尋源 山中秦晉 晉客入洞 桃散武陵霞 桃源 桃源人 桃源土 桃源境 桃源士 桃源客 桃源路 桃源雞犬 桃花洞 桃花流水 桃花源 桃花白雲 桃花迷洞口 桃花閉洞門 武陵 武陵事 武陵人 武陵客 武陵春 武陵桃花 武陵水 武陵洞 武陵源 武陵溪 武陵趣 武陵路 洞中人 洞犬謝秦人 流水桃源 源桃 源水無路 源花 秦世客 秦人南避 秦人洞天 秦人溪 秦人跡 秦人路 秦人雞犬 秦客 秦洞 秦漁 秦漢迷 聞犬洞 花源 迷武陵 逃秦 逃秦人 避世桃源 避秦 避秦人 避秦村 避秦溪 避秦路 隱桃花

相關人物 陶潛

參考典故 阮郎

例句

浮世度千載,桃源方一春。 於武陵 贈王道士

曾逢異人說,風景似桃源。 於鵠 南溪書齋

不言沁園好,獨隱武陵花。 儲光羲 玉真公主山居

雞犬疑沾藥,耕桑似避秦。 儲嗣宗 春遊望仙谷

僻居謀道不謀身,避病桃源不避秦。 劉商 袁十五遠訪山門

今看水入洞中去,卻是桃花源里人。 劉商 題水洞二首

樓臺爭聳漢,雞犬亦嫌秦。 劉言史 題茅山仙台藥院

蘭渚催新幄,桃源識故蹊。 劉長卿 和袁郎中破賊後軍行過剡中山水謹上太尉

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劉長卿 奉陪蕭使君入鮑達洞尋靈山寺

何勞問秦漢,更入武陵溪。 劉長卿 奉陪鄭中丞自宣州解印與諸侄宴餘干後溪

桃源定在深處,澗水浮來落花。 劉長卿 尋張逸人山居

重見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歸。 劉長卿 會赦後酬主簿所問

深藏武陵客,時過洞庭人。 劉長卿 湘中紀行十首雲母溪

渡口問漁家,桃源路深淺。 劉長卿 石圍峰

初迷武陵路,復出孟嘗門。 劉長卿 秦系傾以家事獲謗因出舊山每荷觀察崔公見知欲歸未遂感其流寓詩以贈之

千載桃花春,秦人深不見。 劉長卿 自紫陽觀至華陽洞宿侯尊師草堂簡同遊李延年

柏樹榮新壟,桃源憶故蹊。 劉長卿 賈侍郎自會稽使回篇代盈卷兼蒙見寄一首與餘有掛冠之期因書數事率成十韻

露冕新承明主恩,山城別是武陵源。 劉長卿 送台州李使君兼寄題國清寺

殷勤囑歸客,莫話桃源人。 劉長卿 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揚州四首

他日山中逢勝事,桃源洞裡幾人家。 劉長卿 送常十九歸嵩少故林

寂寂孤鶯啼杏園,寥寥一犬吠桃源。 劉長卿 過鄭山人所居

桃源君莫愛,且作漢朝臣。 劉長卿 題大理黃主簿湖上高齋

春來武陵道,幾樹落仙家。 包融 賦得岸花臨水發

帆色起歸越,松聲厭避秦。 厲玄 從軍行

將取一壺閒日月,長歌深入武陵溪。 司空圖 丁未歲歸王官谷

可是武陵溪,春芳著路迷。 司空圖 春山

雨臺誰屬楚,花洞不知秦。 吳融 倒次元韻

只此無心便無事,避人何必武陵源。 吳融 偶書

何用深求避秦客,吾家便是武陵源。 吳融 山居即事四首之四

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吳融 花村六韻

盡日更無鄉井念,此時何必見秦人。 唐彥謙 緋桃

杜陵猶識漢,桃源不辨秦。 喬侃 人日登高

桃源若遠近,漁子棹輕舟。 奚賈 尋許山人亭子

桃源何處是,遊子正迷津。 孟浩然 南還舟中寄袁太祝

忽聞荊山子,時出桃花源。 孟浩然 山中逢道士雲公

相逢武陵客,獨送豫章行。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

歸客莫相待,尋源殊未還。 孟浩然 題李十四莊兼贈綦母校書

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松子家。 孟浩然 高陽池送朱二

驚彼武陵狀,移歸此巖邊。 孟郊 題陸鴻漸上饒新開山舍

避秦不是無歸意,一度逢花一斷腸。 崔塗 江雨望花

不逢秦世亂,未覺武陵深。 崔塗 王逸人隱居

疑入武陵源,如逢漢陰老。 張九齡 與生公尋幽居處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裡覓仙兄。 張仲方 贈毛仙翁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張南史 寄靜虛上人云門

長揖桃源士,舉世同企羨。 張說 岳陽石門墨山二山相連有禪堂觀天下絕境

桃花春徑滿,誤識武陵源。 張說 翻著葛巾呈趙尹

何事桃源路忽迷,惟留雲雨怨空閨。 張賁 和襲美醉中先起次韻

悔學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徵師。 戎昱 寄梁淑

莫遣桃花迷客路,千山萬水訪君難。 戎昱 送吉州閻使君入道二首

桃源寧異此,猶恐世人聞。 戴叔倫 晚春

他時願攜手,莫比武陵源。 戴叔倫 桂陽北嶺偶過野人所居聊書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乍疑秦世客,漸識楚人言。 戴叔倫 桂陽北嶺隅過野人所居聊書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霄漢九重辭鳳闕,雲山何處訪桃源。 戴叔倫 漢宮人入道

桃源寂寂煙霞閉,天路悠悠星漢斜。 戴叔倫 贈韓道士

為問桃源客,何人見亂時。 戴叔倫 送吉中孚校書歸楚州舊山

春花正夾岸,何必問桃源。 戴叔倫 過友人隱居

為是仙才登望處,風光便似武陵春。 方幹 睦州呂郎中郡中環溪亭

雲水千重繞洞門,獨歸何處是桃源。 施肩吾 送絕塵子歸舊隱二首

重林將疊嶂,此處可逃秦。 曲信陵 移居洞庭

玉皇賜妾紫衣裳,教向桃源嫁阮郎。 曹唐 小遊仙詩九十八首

路傍樵客何須問,朝市如今不是秦。 朱灣 尋隱者韋九山人於東溪草堂

地閒分鹿苑,景勝類桃源。 李君何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園花發

湘浦眠銷日,桃源醉度春。 李嘉祐 送韋司直西行

祈門官罷後,負笈向桃源。 李嘉祐 送韋邕少府歸鐘山

蓬閣桃源兩處分,人間海上不相聞。 李嶠 送司馬先生

洞天應不夜,源樹秪如春。 李德裕 尊師是桃源黃先生傳法弟子常見尊師稱先師呈跡今重賦此詩兼寄題黃先生舊館

仙路迷人應有術,桃源不必在深山。 李涉 贈長安小主人

綠水接柴門,有如桃花源。 李白 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去去桃花源,何時見歸軒。 李白 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里相尋入江夏北市門見訪卻之武陵立馬贈別

行盡綠潭潭轉幽,疑是武陵春碧流。秦人雞犬桃花裡,將比通塘渠見羞。 李白 和盧侍御通塘曲

海水三清淺,桃源一見尋。 李白 擬古十二首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殺人。 李白 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從茲一別武陵去,去後桃花春水深。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見贈

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 李白 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蹟僕離群遠懷亦有棲遁之志因敘舊以寄之

謫官桃源去,尋花幾處行。秦人如舊識,出戶笑相迎。 李白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

薜帶何辭楚,桃源堪避秦。 李白 酬王補闕惠翼莊廟宋丞泚贈別

見說桃源洞,如今猶避秦。 李益 尋紀道士偶會諸叟

誰知武陵路,亦有漢家臣。 李端 歸山居寄錢起

柳市名猶在,桃源夢已稀。 李端 聞吉道士還俗因而有贈

蒲澤逢胡雁,桃源見晉人。 李端 送郭參軍赴絳州

武陵花木應長在,願與漁人更一尋。 李端 送馬尊師

武陵洞裡尋春客,已被桃花迷不歸。 李群玉 惱從兄

誰昔探花源,考槃西嶽陽。 李群玉 自澧浦東遊江表途出巴丘投員外從公虞

金谷園無主,桃源路不通。 李群玉 贈花

錦洞桃花遠,青山竹葉深。 李群玉 送秦鍊師

曾入桃溪路,仙源信少雙。 李質 宿日觀東房詩

此花不逐溪流出,晉客無因入洞來。 杜牧 酬王秀才桃花園見寄

多壘滿山谷,桃源無處求。 杜甫 不寐

緬思桃源內,益嘆身世拙。 杜甫 北征

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杜甫 奉漢中王手札

故山多藥物,勝概憶桃源。 杜甫 奉留贈集賢院崔於二學士

龐公隱時盡室去,武陵春樹他人迷。 杜甫 寄從孫崇簡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杜甫 嶽麓山道林二寺行

傳語桃源客,人今出處同。 杜甫 巫峽敝廬奉贈侍御四舅別之灃朗

茅屋還堪賦,桃源自可尋。 杜甫 春日江村五首

如行武陵暮,欲問桃花宿。 杜甫 赤谷西崦人家

春草封歸恨,源花費獨尋。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若教避俗秦人見,知向河源舊侶誇。 楊憑 千葉桃花

曾逢異人說,風景似桃源。 楊發 南溪書院

步入桃源裡,晴花更滿枝。 歐陽袞 和項斯遊頭陀寺上方

桃源在在阻風塵,世事悠悠又遇春。 武元衡 春齋夜雨憶郭通微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武元衡 桃源行送友

一見桃花發,能令秦漢迷。 殷遙 友人山亭

同作危時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灘。 汪遵 東海

匣裡有琴樽有酒,人間便是武陵溪。 汪遵 短歌吟

自言避喧非避秦,薜衣耕鑿帝堯人。 沈佺期 入少密溪

漾舟人不見,臥入武陵花。 法振 月夜泛舟

源桃不餘欺,先發秦人家。 獨孤及 傷春懷歸

欲識桃花最多處,前程問取武陵兒。 獨孤及 送別荊南張判官

源水終無路,山阿若有人。 王勃 出境遊山二首之一

欲訪桃源入溪路,忽聞雞犬使人疑。 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鏈師院三首

桃源勿遽返,再訪恐君迷。 王維 和宋中丞夏日遊福賢觀天長寺寺即陳左相宅所施之作

桃源一向絕風塵,柳市南頭訪隱淪。 王維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裡訪呂逸人不遇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王維 田園樂七首

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 王維 菩提寺禁口號又示裴迪

笑謝桃源人,花紅復來覿。 王維 藍田山石門精舍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王維 送錢少府還藍田

斜溪橫桂渚,小徑入桃源。 王績 遊仙四首

不知今有漢,唯言昔避秦。 王績 田家三首

不知今有漢,唯言昔避秦。 王績 田家三首之二

更說桃源更深處,異花長佔四時天。 白行簡 贈毛仙翁

草遍潁陽山,花開武陵水。 皇甫冉 春早

花源君若許,雖遠亦相尋。 皇甫冉 賦得荊溪夜湍送蔣逸人歸義興山

我來隱道非隱身,如今世上無風塵。路是武陵路,人非秦代人。 皎然 兵後西日溪行

應向秦時武陵路,花間寂歷一人行。 皎然 西白溪期裴方舟不至

門開芳杜徑,室距桃花源。 盧照鄰 三月曲水宴得尊字

桃源迷處所,桂樹可淹留。 盧照鄰 過東山谷口

寧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間。 祖詠 題韓少府水亭

如今非是秦時世,更隱桃花亦笑人。 秦系 山中贈耿拾遺湋兼兩省故人

一似桃源隱,將令過客迷。 秦系 春日閒居三首

向此隱來經幾載,如今已是漢家朝。 秦系 題章野人山居

武陵緣源不可到,河陽帶縣詎堪誇。 竇群 假日尋花

人言上皇代,犬吠武陵家。 綦毋潛 若耶溪逢孔九

疏屬便同巫峽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羅虯 比紅兒詩

跡似桃源客,身攖竹使符。 羊士諤 郡齋讀經

地非樵者路,武陵又何逢。 聶夷中 題賈氏林泉

青野霧銷凝晉洞,碧山煙散避秦溪。已是大仙憐後進,不應來向武陵迷。 胡曾 早發潛水驛謁郎中員外

方馳桂林譽,未暇桃源美。 蕭穎士 蒙山作

常恐便隨巫峽散,何因重有武陵期。 薛濤 牡丹

聞說花源堪避秦,幽尋數月不逢人。 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

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裡。 裴迪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聞說桃源好迷客,不如高臥眄庭柯。 裴迪 春日與王右丞過新昌裡訪呂逸人不遇

何妨將我去,一看武陵春。 貫休 江邊道士

帶月時聞山鳥語,郡城知近武陵溪。 賈島 夏夜上谷宿開元寺

無雲秦漢隔,別訪武陵花。 鄭愔 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獻詩四首

誰謂桃源裡,天書問考槃。 錢起 中書王舍人輞川舊居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錢起 初黃綬赴藍田縣作

桃源數曲盡,洞口兩岸坼。 錢起 尋華山雲臺觀道士

宛謂武陵洞,潛鷹造化移。 錢起 山居新種花藥與道士同遊賦詩

桃源應漸好,仙客許相尋。 錢起 歲暇題茅茨

秦人入雲去,知向桃源裡。 錢起 洞仙謠

忽憶武陵事,別家疑數秋。 錢起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

那知幽石下,不與武陵通。 錢起 石井

桃花洞裡舉家去,此別相思復幾春。 錢起 送畢侍御謫居

今宵竹林下,誰覺花源遠。 錢起 酬王維春夜竹亭贈別

幸入桃源因去世,方期丹訣一延年。 錢起 題嵩陽焦道士石壁

何必武陵源上去,澗邊好過落花中。 陸希聲 陽羨雜詠十九首桃花谷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 韋莊 江上別李秀才

終期王母摘,不羨武陵深。 韋處厚 桃塢

桃源洞口來否,絳節霓旌久留。 韓偓 六言三首

棹尋聞犬洞,槎入飲牛津。 韓偓 無題

秦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 韓愈 同竇(牟)韋(執中)尋劉尊師不遇(以同尋三字為韻。愈分得尋字)

秦客何年駐,仙源此地深。 韓愈 同竇書尋劉尊師不遇

桃源迷路竟茫茫,棗下悲歌徒纂纂。 韓愈 遊青龍寺贈崔大補闕

桂水遙相憶,花源暗有期。 韓翃 寄武陵李少府

聞君招隱地,髣髴武陵春。 駱賓王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緝芰知還楚,披榛似避秦。 駱賓王 同辛簿簡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之一

時有桃源客,來訪竹林人。 駱賓王 疇昔篇

自堪成獨往,何必武陵源。 高適 同熊少府題盧主簿茅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