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出手!「黑名單醫生」制度向全國蔓延

醫保“醫生黑名單”來了!

近日,據常德日報報道,該市下轄漢壽縣今年啟動“黑名單醫生”制度。據介紹,醫保啟動的“黑名單醫生”制度就是對醫療行為過程中惡意套取行為、習慣性的不良行為,建立處方“黑名單醫生”制度。

據瞭解,凡進入“黑名單醫生”之列的醫生,其信用都將打折扣,限制其醫保處方權。這一舉動是為堅決杜絕違規處方和套取醫保資金的現象,真正發揮醫保服務群眾的作用。

醫保出手!“黑名單醫生”制度向全國蔓延

醫保的“醫生黑名單”更早則出現在福建省醫保辦的文件中。

2016年10月,福建省醫保辦發文,打擊騙取醫保以及侵害患者權益的行為,其中關於對醫院和醫生的監管力度非常大,違反下面規定的醫生將被列入“黑名單”:

1、違背醫學本質、違反醫學規範開“大處方”、“大檢查”、“大化驗”;

2、收受藥商回扣;

3、和藥商勾結,欺騙患者到指制定藥店買回扣藥品;

不僅如此,對於醫院的一系列違規行為,也將列入黑名單:

1、誘導、激勵醫生開“大處方”“大檢查”“大化驗“,導致過度醫療;

2、製造假病歷、分解住院、掛床住院、虛增就診人次、虛開票據、虛假用藥;

3、單位領導及相關管理人員收受藥商回扣。

醫保出手!“黑名單醫生”制度向全國蔓延

那麼,列入黑名單的醫院和醫生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呢?

據悉,福建省的政策是,醫保將對黑名單上的醫生拒付處方相對應的醫保費用,並對上了黑名單的醫保定點機構和藥店拒付醫保費用。不僅如此,所有被列入“黑名單”的單位和個人,都會在媒體上公佈信息。

實際上,醫保監管從醫院延伸到醫生,這一舉措在國辦的發文中有明確提及,2017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強調,要強化醫保對醫療行為的監管,完善醫保服務協議管理,將監管重點從醫療費用控制轉向醫療費用和醫療質量雙控制。

意見指出,醫保經辦機構要全面推開醫保智能監控工作,實現醫保費用結算從部分審核向全面審核轉變,從事後糾正向事前提示、事中監督轉變,從單純管制向監督、管理、服務相結合轉變。不斷完善醫保信息系統,確保信息安全。要積極探索將醫保監管延伸到醫務人員醫療服務行為的有效方式,探索將監管考核結果向社會公佈,促進醫療機構強化醫務人員管理。

也就是說中國醫生的診療行為正在進入醫保監控、嚴管時代。藉助的手段是智能化的,通過醫保監控系統,可以做到這邊醫生剛在電腦裡輸入處方,那邊醫保就已經監控到了。

三明醫保模式正走向全國

雖然目前一些省份也搞了醫保智能監控系統,但事實上,中國醫保真正的強勢監管,還要從三明醫改的締造者詹積富打造的三明醫保模式說起。

為了實現醫保控費,三明醫改在大幅壓低藥品價格的同時,對於醫生的處方也進行了嚴格的在線監管,對於一些重點監控的藥品,一旦醫生的處方出現了異常,將會被醫保問責。在三明醫保模式下,三明市醫療保障管理局(基金管理中心)大權獨攬,對於醫院和醫生的診療行為進行了強勢的監督和管理。

福建省醫保辦主任、財政廳副廳長詹積富曾對《看醫界》表示,“福建省建立全省醫療保障管理局和醫療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突出的是醫療保障管理要素大整合。是全國第一個進行醫療保障管理體制大改革,是朝著以健康為中心而進行的醫療保障要素的大整合。福建醫保將充分發揮醫保的基礎和槓桿作用,從而倒逼和推進醫療機構運行機制的改革;倒逼改變現在醫療機構以賺錢為中心的機制;引導百姓合理就醫;要徹底改變現在九龍治水的改革困難局面。”

醫保出手!“黑名單醫生”制度向全國蔓延

如今國務院新成立了國家醫療保障局,嚴格控制醫療機構不合理的醫療費用支出,確保醫保基金安全、健康運行,將成為新成立的國家醫療保障局的主要職責。也就是說,對於廣大醫務人員來說,在臨床診療中的行為,除了醫保總額外,還將受到越來越嚴的醫保的監管和制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