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民企大有可为

日前,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而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12.5年。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要短得多,引发业内讨论。

今年两会期间,京东集团主席刘强东在政协小组会议中也指出地方官员“新官不理旧账”。他这段不愉快的经历,道出了中国民企营商环境的现实面,也是今年两会上多名商界代表关注的议题。

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深耕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对企业的发展、企业家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 民企大有可为

“给民企一个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民营企业用近40%的资源,创造了我国60%以上GDP,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017年,李克强总理曾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接连三次提到“优化营商环境”。在2017年6月13日召开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总理加重语气对与会人员说:“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解决好服务企业的“痛点”。“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便是不少民营企业家的一大“痛点”。例如,今年年初,黑龙江亚布力阳光度假村董事长毛振华自述在当地“被欺负被愚弄”的视频在网络流传。今年两会之前,山东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公开指责地方领导不作为,拒绝兑现前任政府关于土地补偿的承诺,导致公司陷入经营危机。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新官不理旧账问题许多地方仍然存在。企业家反映,有一些地方政府不讲信用,不守法规,不履行承诺。上一届政府签好的项目、协议,一旦换届或换了新的领导,对前任的这些项目就不承认,有的要重新签协议,有的推倒重来。导致企业诉苦说,就怕政府换届。有的说“不怕天不怕地,就怕今天换市长明天换书记”。有些民营企业几年前通过竟标拍到了一块地,早早预付了定金,但新一任政府班子上任后不承认,不仅不给办手续也不退定金,弄得企业进也不是撤也不是。

针对民企这方面的难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政府要信守承诺,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也呼吁“给企业一个公平公正的商业环境”。

此外,长期以来,个别地方政府对待民营企业重视不够,在参与地方项目招投标、融资贷款、ppp项目等方面仍存在歧视和偏见。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占有国家的资源较少,加之劳动力成本较高,企业利润空间变窄。都使得民营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雪上加霜。部分投资环境的恶化,使得民营企业不得不移师海外,寻找发展空间。

对此,有专家表示,地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要善待民营企业,对国企和民企在各项政策和具体实施上应一视同仁,决不能厚此薄彼。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接受媒体采访,被问到营商环境优化的发力点和期待时表示,民营企业没想得到更多的东西,一视同仁就对了,国有企业能够享受的政策、能够得到的价值和资源,在平等情况下,民营企业都能够得到,这是最好的。

“改善营商环境主要责任在政府”

中国税务学会第一副会长丘小雄此前向媒体表示,预计今年全年减税将超过4000亿元,且不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论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均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平等享受改革红利,进一步创造更加优化、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庄聪生指出,改善营商环境主要责任在政府。要加大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目前,各级政府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随着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随着简政放权的推进,随着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的陆续出台,民营企业市场主体的地位将会得到尊重,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将会越来越规范、公开和透明,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将会被充分激发。

要确保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这几年各领域都出台了许多支持政策,不少地方和行业在落实政策中确实取得了成效。但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加快落实的步伐,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民营企业真正有办事便捷感、政策获得感和财产安全感。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首席经济学家盘和林也发文表示,目前改善营商环境,很多是从地方政府角度出发的,而真正的营商环境应该从企业家的“获得感”出发。换句话说,地方政府要从文件中走出来,要把为企业服务落到实处,这也是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义所在。

盘和林还指出,一些地方政府还存在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对此一定要捋清政府与企业的利益边界,防止政府与民争利,更要杜绝少数官员以权谋利,尤其是要避免毛振华所说的“打着政府的幌子上瞒下压”,这恐怕是下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

“大多数民企500强认为营商环境有所改善”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出许多新的重大论述,为我国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专门强调要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可以看到,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一天比一天好。

2017年,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报告,参与调查的大多数民营企业500强认为营商环境得到了改善,其中认为市场环境、公共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或者有所改善的企业分别为431家、444家、447家和441家,占实际填写企业数比重为92.89%、95.69%、96.34%和95.45%。

从营商环境来看,整体也确实在改善。2014年我国启动了商事制度改革,2015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完成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攻坚,改善了营商环境。2016年又启动了“五证合一”等登记制度改革,企业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微观主体进入市场的成本大幅降低。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之后,审批变为先照后证,谁经营谁向政府登记,拿到营业执照再去完善各项许可、备案等手续,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时候不开业。此举明显地激发了民众的创业激情。

企业的营商环境还在不断优化。以北京为例,近日,北京市新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9项主要政策及N项配套措施被民营企业称之为激活北京营商市场环境的“大礼包”。

北京市发改委表示,此次新发布的“9+N”项政策,首先解决的就是企业在营商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全市各部门将大力精简办事程序,大幅压缩政府部门办事时间。减税降费,先行试点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企业的成本负担,让企业有了真正的获得感。市财政局表示,在去年为企业和社会减负400亿元的基础上,北京还将大力减税减费。能否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干预,真正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也是民营企业关注的话题。北京市发改委表示,此次“9+N”政策改革,拓展了北京市场主体的发展空间,必将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活力。

北京首农电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起表示,营商环境是企业最在意的软环境。对于民营企业来讲,企业在营商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需要和政府各个部门打交道。过去,这些环节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方便。比如,以前,企业办执照时间往往长达一到两个月,漫长的办理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创业者想去做实体经济的积极性。

现在北京打包推出一系列的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增加了企业家的信心,对于培养新动能,促进新经济落地提供了最大的帮助。作为企业经营者,他们希望有更多的击中民营企业痛点的政策落地。比如,现在线下推出一站式办公大厅,是否可在线上也推出一站式服务大厅,围绕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当中的若干痛点推出“一站通”,让一个企业的法人执照可以在一个平台通行无阻,不需要企业到各个网站上去注册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