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潮要來了?這類股票堅決不能買!|私募調查

退市潮要來了?這類股票堅決不能買!|私募調查

近段時間退市消息不斷刷屏A股市場,繼退市吉恩、退市昆機、烯碳退之後,金亞科技、雅百特兩隻股票亦被深交所強制退市。隨著上述股票陸續進入退市整理期,A股未來是否會出現退市常態化呢?為此私募排排網調查了廣大的私募機構,整體結果來看,多達73.12%的私募機構認同未來A股退市將會常態化;20.15%的受訪私募則持反對的態度。

那麼投資者應該如何避免買到退市股票呢?就此私募排排網亦連線了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濱利投資基金經理梁濱、君海投資總經理張然、騰逸投資總經理張飛騰、財經人士郭施亮等業內人士,他們從不同角度給予了投資建議。

逾七成受訪私募認同退市常態化

本次調查問卷內容為退市是否常態化,從調查的結果來看,超過7成的受訪私募認為在國內管理層加強監管的背景下,未來個股退市將會常態化,佔總數的73.12%。仍有20.15%的私募則表示僅僅是少數股票未能達到相應標準才導致退市,他們認為退市不會常態化。仍有6.73%的私募持不確定性的態度。

退市潮要來了?這類股票堅決不能買!|私募調查

對於近期頻頻的股票退市情況,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透露,繼退市吉恩、退市昆機、烯碳退之後,深交所已正式啟動對金亞科技以及雅百特的強制退市機制。另有2只個股暫停上市,7月17日烯碳退迎來退市整理期最後交易日。由此可以看出,監管趨嚴,對一些違規的,業績差的上市企業,受到嚴格監管,對二級市場來說是較大的好處。

濱利投資基金經理梁濱則認為,退市制度的逐漸健全以及嚴格的執行,能看出來國內管理層對與整個資本市場改革的決心,從而也打擊了過度題材炒作的現象。優質優價、劣質劣價,國內A股市場將慢慢的走向成熟市場。

君海投資總經理張然表示,良性退市並不值得投資者恐慌,相反對於市場的“新陳代謝”來講是必須的並且必要的,但是需要關注上市企業是否在監管規則建立健全的情況下依法合規有序的退出二級市場,還是一些運營困頓的企業最後“斷尾求生”的退市自保,從而罔顧投資者與中小股東的利益。

騰逸投資總經理張飛騰指出,近期出現多隻股票退市,這是今年以來監管層面加強監管的表現之一;監管層今年以來加大了對財務造假、欺詐發行和披露違規等欺詐投資者行為的強監管,所以才有金亞科技、烯碳新材等個股陸續退市的情況;本人相信在監管層面的監管陸續推進下,退市會成為常態化,市場炒作垃圾股會成為過去。

財經人士郭施亮透露,退市股雖然在A股市場中摘牌終止交易,但並不等同於企業倒閉。實際情況下,退市股完成摘牌交易之後,仍然可以到三板市場掛牌交易,但與A股市場相比,三板市場的交易活躍度極低、且對於部分質地較差的企業,可能一週僅有一次左右的交易機會,流動性大大降低。同時郭施亮強調,三板市場中的企業掛牌價格,也並非極度低廉,而對於退市前一刻的股票價格,實際上再到三板市場中掛牌交易,其價格也不會過低。資金具有強烈逐利性,但對於部分大資金、遊資機構而言,也並非做著沒有把握的交易,而在退市股頻繁異動的背後,實際上可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炒作預期,乃至重新上市的預期。

堅決規避退市風險個股

針對目前A股市場逐漸增多的退市個股,投資者應該如何避免買入這類個股呢?為此馬澄在接受私募排排網採訪時表示,對於如何規避風險股,一是加強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的深入研究,對於業績較差的上市企業應該堅決規避。

張然表示,從企業經營延續上一定是會有跡可循的,建議廣大的投資者只要以價值投資為擇股的標準,不要過度著眼於投機性擇股,將會有極大概率規避掉這些“危險份子”。

張飛騰則建議中小投資者要避免踩雷,必須要做足功課才按下買入鍵,首先要將長期進行資本運作而不專注於經營的企業拉入黑名單,這些上市企業的目的只是為了圈錢走人,然後將證監會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也加入黑名單,這就從源頭切斷踩雷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