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自己過得不好,也不想讓別人過得好,這是什麼心理呢?

林林夕晗


首先,這是一種“社會比較”的表現,社會比較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我們會通過與他人的比較,從而獲得有意義的環境信息。通俗來說,就是我們會通過和別人的比較來定位自己,並且與自己背景相似的人,更能引發我們在比較過程中產生的嫉妒、不平衡心理。

比如說你看見一些名人成功的事例,你沒有太大的感觸和不平衡感,而當你聽說和自己一起長大的某個比較熟悉的人混的很好,而你自己則沒有那麼好的時候,就會覺得難過嫉妒,甚至希望對方一下子失敗。因為我們和那些比較熟悉、曾經看起來有差不多經歷、背景的人比較時,會認為對方本來和自己差不多的,因此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會產生很強的心理落差感,進而引發嫉妒、悶悶不樂等消極情緒。

另外,在這種負面心態的背後,其實是自尊心在作祟。如果一個人缺乏自信,即便是掩飾自己的不自信,可是在內心深處仍會流露著自卑,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自己看待事情的方式。當一個靠著和別人的評價,與別人的比較而產生優越感來建立起自己的自信的話,這種自信是極其脆弱的。當覺得自己比不過別人時,就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因此,當我們生怕別人過得比自己好的時候,其實是內心深處的自卑在作怪,我們要從自己身上找到自信,而不是通過與別人的比較來建立自信。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一個過得好的人,無論是神采,還是情緒,都是比較有光華且很穩定的。我們不能說這些人都希望別人過得好,但至少不會期望別人過得不好。



至於題主所說的這種人,我個人覺得他們活得應該不是很好,或者說,活得很艱難,看到人家過得好,就很容易自卑,很容易自我否定,當然也很有怨氣。他們需要把這個怨氣發洩出去。那怎麼發洩呢?很簡單,就是不想讓別人過得好。他們會詛咒、抱怨過得好的人,他們也有極大的可能性從行動上去阻止別人過得好!


我們常常會在社會新聞中看到這樣的個案,而當中最讓我觸目驚心的是這樣一件事:

兩個老太太,她們都有自己的年幼的孫子。因為是鄰居,所以她們常常帶著孩子們在一起玩。但是兩個小孩是有差異的,一個聰明伶俐一些,一個普通一點。那個普通一點的孩子的奶奶看到那個小孩更聰明,自己孫子及不上,於是便生了歹心。某天,在那個孩子奶奶沒有注意的情況下,她害死了那個孩子,並把孩子扔到一口枯井裡。當警察來偵察判案的時候,她還裝著很關心的樣子去找孩子。


這就是典型的見不得他人好的案例,她的心理實在是太陰暗了!


青楓小築


羨慕嫉妒恨。我們的文化是“做別人要我做的事”,“指揮別人做我要你做的事”,每個人做的都是“別人要我做的事”,就格外煩,壓抑,受氣,看見有人過得好就“氣不打一處來”,“看不得別人好”,“叫你得瑟”,“對比顯得我過得不好,來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